廖陸文(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官成鎮水產畜牧獸醫站537215)
朱漢娟(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思旺鎮水產畜牧獸醫站537321)
畜牧養殖中動物致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廖陸文(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官成鎮水產畜牧獸醫站537215)
朱漢娟(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思旺鎮水產畜牧獸醫站537321)
本文主要從三個層次進行探討,首先闡述動物疾病的種類,進而對致病原因進行深層次挖掘,最后提出相關防治方法,在防治動物疾病方面提供建設性意見。
畜牧養殖;疾病;原因;防治
動物的機體,在養殖階段中,往往會發生破壞以及損傷的狀況,從而導致動物的機體結構發生不正常反應等不良后果,甚至死亡。常見的動物疾病主要有寄生蟲疾病、傳染疾病,以及其他普通疾病。傳染病是指動物的機體在遭受病原體攻擊時而引起的疾病,特點是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由于動物很容易會接觸細菌、真菌或病毒,因此在預防上具有很高的難度。該疾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直接接觸,以及動物間通過介質進行間接接觸[1]。寄生蟲病指的是蠕蟲、節肢動物,以及原蟲寄生在動物體外甚至體內,以吸收動物體內營養為生,傳播途徑是直接接觸。此外,動物還會發生內科以及外科疾病,例如腸胃不適等問題,在產科上的疾病概率性也較高,例如孕期階段疾病。
在人們意識中,動物發生疾病,通常是因為外部的環境所致,其實不然,養殖人員也會增加動物產生疾病的可能性,即人為因素。下面,主要從動物的養殖環境和養殖人員兩個層次對動物的致病原因進行探討。
動物的機體會隨著不同的養殖環境而發生不同變化,當養殖環境較為惡劣時,動物正常的新陳代謝會受到干擾,生理調節也會遭到相應的損害,從而導致動物與環境之間的能量交換無法達到均衡狀態,此時,疾病很容易趁虛而入,進一步破壞動物生理平衡。因此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養殖環境對于動物的疾病產生有著顯著性的作用。
養殖人員主要在三方面可能導致動物的疾病。
在我國的畜牧養殖業中,由于管理的漏洞,造成很多專業人士崗位的缺失,例如消毒崗位,從而導致臟、亂、差的現象在養殖場中隨處可見,從而導致養殖環境惡劣,進一步導致動物患病現象的發生。
目前,很多養殖人員并沒有參與專業的動物養殖培訓,因此在動物的醫護技能以及養殖技能上有很多缺失。例如,在進行動物疾病的預防階段中,藥物的配置以及用量上,養殖人員往往是根據經驗而定的,從而阻止了藥物發揮正常的藥性,無法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甚至可能增強藥物的毒性,出現動物中毒,甚至死亡等現象[2]。
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的畜牧業現狀不容樂觀,不僅選址問題存在問題,而且設備設施無法滿足基本的要求,缺乏完善性。原因是管理人員在地址選擇前,沒有很好的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評估,從而導致養殖環境出現衛生問題,設備條件較低,例如通風問題。這些不良條件均會造成細菌的滋生,導致動物患病。
在畜牧養殖業中,動物疾病的發生會對養殖業經濟上造成很大的損失。本章節在動物的致病防治策略上主要由以下四個層次進行。
動物的檢疫制度主要是保證動物檢疫工作的嚴格遵守,以及執行的力度。該工作主要包含對動物定期的檢查和消毒;規定時段的疫苗注射工作,同時,疫苗注射必須保證規范性;嚴格規范動物的流動過程。這些工作的進行能夠從動物的預防力以及疾病的傳染源上很好的保證動物的健康性問題。
良好的養殖場環境應該保證良好地勢、通風以及取暖條件,較高的地勢有利于養殖業的排水問題,良好的通風條件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另外還應保證充足的水源問題。從人類角度講,養殖場應保證距離問題。這些條件能夠為動物創造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保證機體的正常發展。
對動物的飼養應遵守科學的標準,保證防治結合的原則。飼料的配比應遵照科學標準,從而增強動物的抵抗能力;為保證良好的環境衛生,還應及時做好通風處理,糞便及時處理,從而減少疾病發生概率,提高畜牧養殖業的收益問題。
當養殖場出現患病情況時,養殖人員應該考慮長遠利益,及時做好疫情的處理工作,例如加大對養殖場的消毒處理,對動物進行藥物注射,提高預防能力;同時,做好隔離以及處理工作,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張,對處理過程進行監管記錄,為以后的治理工作提供建議,通過各種途徑,使養殖業脫離疾病的困擾,并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同時解決收益問題[3]。
根據國內的畜牧養殖業的動物疾病現狀得知,對疾病原因的探討至關重要,同時相應的防治措施必須得到加強,從養殖的源頭做起,做好每一階段的防治措施,最終保證動物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1]余清.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研究[J].當代畜牧,2014(29):55-56.
[2]覃圖康.畜牧養殖中動物致病原因及防治策略[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2):18-19.
[3]孫芳芳.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