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張志宏(內蒙古通遼市家畜繁育指導站 028000)薩日娜(內蒙古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 028000)
淺談通遼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情況
郭杰 張志宏(內蒙古通遼市家畜繁育指導站 028000)薩日娜(內蒙古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 028000)
為了進一步了解通遼市畜牧業發展情況,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步伐,作者對全市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在現代畜牧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融資難、技術支撐薄弱等問題,因此,提出了今后發展的思路和措施,以期為該市現代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畜牧業;發展現狀;現代化;產業化;通遼市
通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商品畜基地、商品糧基地,同時是中國東北肉牛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市委市政府把肉牛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再加上牛肉市場的拉動效應,使肉牛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是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場增多。現有年出欄300頭以上規模育肥牛場發展到280個,建成育肥牛小區18個、育肥牛專業村73個。二是肉牛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性能同步提高。在肉牛生產中重點推廣應用了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技術、半封閉日光型牛舍技術、粗飼料加工調制技術、提高牛繁殖成活率技術、高效育肥牛生產技術等適用技術。在科爾沁左翼后旗、科爾沁左翼中旗和扎魯特旗等養牛比較集中的半農半牧區,養牛業已成為當地農牧民家庭經濟的主業和增收致富的一個主要渠道。
肉羊養殖具有采食性更加廣泛,規模可大可小,生產周期短、投入少、見效快、效益高、風險小等優點。近幾年羊肉市場緊俏、價格走高,刺激了肉羊產業的快速發展,肉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是當地農牧民家庭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通遼市的肉羊雜交改良工作已有20多年歷史,尤其是近年羊肉價格逐年看漲,引導肉羊生產向專門化肉用方向發展,加速了肉羊改良進程。全市現有良種肉羊種羊場10家,飼養無角道賽特、薩福克、德國肉用美利奴、杜泊羊、小尾寒羊等良種肉羊1000只,年推廣良種肉用公羊400只,為發展通遼地區肉羊產業和培育肉羊新品種奠定了遺傳改良基礎。
絨山羊是扎魯特旗及其以北地區和奈曼旗、庫倫旗南部山區的主要畜種之一。品種以罕山白絨山羊為主,種群規模達到300萬只。養驢業是通遼地區的特色產業。庫倫驢是內蒙古地方良種,種群規模達到1萬匹。在通遼市的庫倫旗、奈曼旗的南部山區和丘陵地區,因為不適宜機械化作業,加之當地農牧民有著養驢的傳統和習慣,特別是近年來阿膠生產和餐飲業對驢產品的需求,為庫倫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地市場環境,進一步拉動了庫倫驢產業。養豬業也是通遼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多年來,人均養豬始終保持在1.5頭以上,豬的品種基本實現了改良化,即三元雜交配套系。肉雞品種主要有羅斯、科寶和AA+等;蛋雞品種主要有海蘭、伊莎和京紅等;肉鴨品種以櫻桃谷為主。位于科旗左翼后旗的維爾農業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國東北地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種禽養殖場,現飼養櫻桃谷種鴨40萬套,年出欄鴨雛4500萬只;飼養羅斯308和AA+種雞32萬套,年出欄雞雛4000萬只,雞雛和鴨雛銷往長江以北多個省區。
通遼市糧食多、秸稈多、農副產品多、天然草原遼闊。全市年產各種農作物秸稈接近100億千克。近3年,由于降水偏多,天然草原平均畝產青干草達到81.87千克,全市4681萬畝可利用草原產青干草總量約38.32億千克。年種植多年生優質牧草100萬畝以上,青貯飼料作物種植280萬畝以上。天然草原產草量,農作物秸稈產量,以及人工種草等粗飼料生產總量,達到飼養2000萬個羊單位草食家畜規模,為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提供了豐富的飼草料資源。
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和畜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國家和自治區優惠政策及各級政府項目資金的扶持下,全市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2013年,全市新建畜禽棚舍90.5萬平方米,新建青(黃)貯窖池48.7萬立方米,畜牧業生產基本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粗放型經營方式,具有通遼地區自然經濟特點、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正在形成。
目前,通遼市畜牧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夠。農戶與企業間利益鏈接不夠緊密,農戶對市場信息分析和判斷滯后,生產盲目跟風,遭遇風險即關停并轉,尚未建立起長期、穩定、合理的鏈接機制,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產銷銜接不暢。
農戶收入水平低,對發展畜牧業投入能力較弱,很難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大多農戶養殖意愿迫切或想擴大規模,但資金不足,而貸款難、利息高、周期短等因素制約了通遼市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當前,農戶用傳統習慣飼養還很普遍,養殖戶科學飼養的學習培訓明顯不足,養殖戶自身的技術水平、市場預測能力等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
隨著養殖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所產生的糞尿等畜禽污染物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通遼市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
(1)合理布局產業帶,突出發展肉牛、肉羊產業,抓好優質牛羊肉生產和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建設以科左后旗、科左中旗、扎魯特旗、科爾沁區、奈曼旗和庫倫旗為主的肉牛生產帶,以扎魯特旗、開魯縣、科左中旗和科左后旗為主的肉羊生產帶。以科爾沁區、開魯縣、科左中旗和奈曼旗為主的生豬生產帶,以科左后旗、科爾沁區、奈曼旗和庫倫旗為主的家禽生產帶。
(2)繼續加大凍精冷配,人工授精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大力推廣黃牛冷配和綿、山羊人工授精配種技術,充分發揮優秀種畜的作用。通過廣泛適用生產性能優良的牲畜品種,快速擴大優良畜群規模,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3)探索規模化養殖場的糞污深度處理技術,推廣干濕分離、雨污分流、多級沉淀等糞污處理模式,利用畜禽糞便制作有機肥。
(4)向龍頭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組織畜產品推介會,展銷本土畜禽產品,通過推介銷售到全國各地。
積極發展節糧型畜禽品種飼養,包括肉牛、奶牛、肉羊、山羊等品種,在減少糧食消耗的同時達到高效畜產品產出。通遼市草原資源豐富,農作物產量很大,合理利用草原資源,加大秸稈、餅粕、糟渣、果渣等的開發利用力度,逐步解決飼草料短缺問題。
通過政府積極協調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加大對養殖業的貸款支持力度,探索并采取簡便高效的貸款抵押擔保方式,簡化貸款手續,切實擴大金融貸款投入規模。積極吸納社會各方面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發達地區外溢資金投入到通遼市規模養殖業。
通過畜禽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建設項目,不斷完善畜禽養殖業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加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強制實施糞污無害化處理,減少環境污染,逐步實現畜牧業向環境友好型轉變。
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與牧業合作組織、養殖戶之間實行訂單收購,建立產銷合作機制,健全利益分配機制。一方面對現有的龍頭企業進行改造升級,另一方面大力引進新的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繼續大力推廣“公司+農牧戶”、“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農牧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基地農牧戶之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沾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與養殖戶“雙贏”。
郭杰(1981-),女,內蒙古通遼市人,碩士,畜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