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才 張學玉 唐科志
(1,云南省寧蒗縣翠玉鄉畜牧獸醫站 674308;2,云南省寧蒗縣草山飼料工作站 674300;3,云南省寧蒗縣新營盤鄉畜牧獸醫站 674304)
促進貧困山區養豬業發展的幾項措施
鄧秀才1張學玉2唐科志3
(1,云南省寧蒗縣翠玉鄉畜牧獸醫站 674308;2,云南省寧蒗縣草山飼料工作站 674300;3,云南省寧蒗縣新營盤鄉畜牧獸醫站 674304)
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貧困山區畜牧業是廣大農民賴以生產和生活的一項傳統產業,在農村家庭經濟收入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很多農戶一年就靠養幾頭豬、幾只雞出售來維持子女讀書及一家人的日常支出。畜牧業對改善貧困山區群眾生活、滿足市場供給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養豬業又是畜牧業中的重點。
自古以來,畜牧業生產都是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無畜不成家。以豬為首的家畜伴隨著人類的生存而發展,其飼養目的首先是為了滿足自我消費,逐步成為可交換的商品,近而養豬生產成為廣大農民生產、生活和增加經濟收入的主導產業。近年以來,國內一些地區受動物疫情、糧食和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豬肉供應不足,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居高不下;導致牛羊肉、禽肉、禽蛋等食品價格上漲,并帶動了餐飲以致整個社會物價上漲,嚴重影響了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成了一個倍受關注的社會熱點。黨中央、國務院把穩定肉食品價格作為關注民生的頭等大事來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措施;使養豬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時期。
“糧、豬安天下”,發展養豬生產,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市場供應、繁榮市場、穩定物價、改善群眾生活,意義非常重大。要做大、做強、做優養豬業,使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有效保障豬肉市場供給,解決供求矛盾,平抑肉食品價格,就要落實好以下措施。
認真落實能繁母豬補貼和能繁母豬保險工作;及時將補貼通過“一卡通”的形式發放到農戶手中,以提高農民生豬生產的積極性。抓好能繁母豬保險工作,有利于幫助農戶分散、轉移風險,調動養豬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生豬生產的防災能力。
要積極協調,爭取地方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對母豬飼養、生豬改良、標準化規模養殖、疫病防控等方面進行扶持;及時為養殖戶解決生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難題。做到“保住能繁母豬,穩定生豬存欄,加快仔豬生產,增加飼養總量,提高出欄率”的要求,促進養豬業發展。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擇優發展”的原則,在壩區實施以發展生豬生產為重點,解決區域內肉食品自給問題,山區發展以牛羊商品生產為主,增加農民養畜經濟收入,走“公司+養殖大戶+農戶”的路子,加大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的培植力度。積極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爭取畜牧專項資金,實施良種繁育、生豬養殖小區、優質商品仔豬養殖基地等項目的建設。推行能繁母豬本地化、父本公豬良種化、肥豬生產全進全出化、育肥豬源自繁化、獸醫防疫程序化、飼養管理科學化、廄舍建設標準化、環境衛生清潔化、糞便污水處理無害化和檔案管理制度化的技術路線,使養豬生產走上標準化規模養殖的道路,并示范帶動山區廣大農戶發展生豬生產。
由于廣大貧困山區農民文化底子薄,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低,生豬養殖戶飼養管理落后,使生豬生產呈現高存欄、高消耗、低出欄、低商品的傳統生產狀況,不能適應畜牧產業化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對畜牧業生產需要等實際問題,結合生豬生產中種、料、防、管、訓等各個技術環節,積極組織鄉村領導干部、基層畜牧科技人員、村獸醫員、養殖戶等開展廄舍改造、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大力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及優良品種,提高生豬良種水平和生產性能;大力推廣科學養豬實用技術,及時解決生豬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提高養殖水平,走專業化、規模化和科學化的生豬養殖路子。
抓好生豬的防疫工作,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獸醫衛生防疫機構和網絡,以春秋兩防為基礎開展計劃免疫,搞好豬瘟、豬肺疫、豬丹毒、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牲畜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保證免疫效果。建立各村的免疫臺帳《生豬防疫注射檔案記錄表》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有效提高生豬疫病控制能力。按時驅治體內外寄生蟲,隨時保持廄舍的干凈衛生,廄舍經常消毒,廄舍周圍用2%的燒堿、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加強環境的滅鼠、滅蠅,及時治療病豬,降低疫病風險。加強產地檢疫,強化對牲畜的調運、交易和屠宰等環節的檢疫和執法工作,嚴防疫病傳入,保障養豬生產健康發展。
加強豬肉市場的監測,引導養殖戶根據市場變動情況采取養殖規模的變化來應對市場風險。豬肉市場價格好時,可以滿負荷或超負荷生產,以實現生產經營的利潤最大化;市場價格下跌,養殖戶出現虧損時,養殖戶可針對市場壓縮經營規模,使經營虧損降低到最小,即充分利用市場自然經濟規律的手段來應對市場風險的影響程度。
通過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幫助生豬養殖戶降低和轉移風險;使養殖戶走上規模化養殖路子,才能促進貧困山區養豬業持續發展,才能建立生豬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從而有利地保障肉食品的供給,平抑肉食品價格,減輕城鄉居民的消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