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玲
112例兒童輪狀病毒腸炎臨床分析
劉阿玲
目的分析不同治療方案對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療效情況。方法112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 按照入院順序奇偶法, 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對癥治療, 實驗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情況。結果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消退時間更短,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此外,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2.86%, 明顯高于對照組67.86%,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兒童輪狀病毒腸炎具有癥狀緩解迅速、臨床療效好、安全可靠等優點。
輪狀病毒腸炎;喜炎平注射液;療效
輪狀病毒腸炎多見于6~24個月兒童。該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危害大等特點, 多發于冬、秋季節, 故而亦稱小兒秋季腹瀉。據統計, 世界范圍內每年約有1.4億兒童罹患輪狀病毒腸炎, 嚴重威脅兒童生命健康[1]。目前, 臨床上尚無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特效藥物。本研究, 選擇本院112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行分組研究, 實驗組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喜炎平, 療效較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112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按照入院順序奇偶法, 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6例。實驗組男35例, 女21例;年齡6~21個月, 平均年齡(17.32±5.47)個月;脫水程度:39例輕度脫水, 14例中度脫水, 3例重度脫水。對照組男37例, 女19例;年齡7~23個月, 平均年齡(18.08±5.69)個月;脫水程度:38例輕度脫水, 16例中度脫水, 2例重度脫水。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對癥治療, 即給予無乳糖飲食、雙歧三聯活菌、蒙脫石散及合理補液等。實驗組患兒在此基礎上, 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26249, 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藥物用法以及用量:0.2~0.4 ml/(kg·d),加入200 ml 5% 葡萄糖溶液, 靜脈滴注, 1次/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發熱、嘔吐及腹瀉癥狀消退時間及臨床療效情況。具體療效評價標準如下[2],顯效:經過1~2 d治療后, 患兒臨床癥狀消失, 大便次數減少至2次/d或者恢復正常;有效:經過2~3 d治療后, 患兒臨床癥狀顯著改善, 大便次數減少至2次/d, 大便性狀明顯好轉;無效:治療3 d后, 患兒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大便次數大于2次/d或者大便性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對比 實驗組發熱、嘔吐及腹瀉癥狀消退的時間分別為(1.16±0.42)d、(1.05±0.39)d、(3.12±1.20)d, 對照組分別為(1.36±0.37)d、(1.66±0.43)d、(4.29±1.33)d, 實驗組發熱、嘔吐急腹瀉癥狀消退的時間更短,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6739、7.8634、4.8877, P<0.01)。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顯效43例(76.79%), 有效9例(16.07%), 無效4例(7.14%), 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顯效31例(55.36%), 有效7例(12.50%), 無效18例(32.14%),總有效率為67.86%;實驗組總有效率更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0869, P<0.01)。
輪狀病毒腸炎屬嬰幼兒多發病、常見病。輪狀病毒是40%~60%小兒腹瀉的主要致病菌[3]。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抵抗力較低, 輪狀病毒可通過侵襲小腸黏膜上皮細胞, 損傷患兒黏膜微絨毛, 從而導致患兒腸液分泌及吸收障礙, 繼而引起腹瀉癥狀。發病初期, 患兒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嘔吐、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 隨病情進展, 患兒可出現腹瀉、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一系列癥狀。輪狀病毒除侵犯患兒胃腸道外, 還可導致休克、腦炎及心肌損害等并發癥, 嚴重威脅兒童生命健康。因此, 尋求一種快速、有效、科學的治療方法是兒科醫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喜炎平注射液屬純中藥制劑。該藥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穿心蓮內酯, 具有消炎、止痛、祛熱、解毒之功效。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 喜炎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 一方面, 該藥物可通過占據病毒DNA及蛋白質結合位點, 而起到抑制及殺滅病毒的作用;另一方面, 該藥物可通過增強白細胞抗病毒能力及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而強化機體免疫功能。喜炎平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提取自天然穿心蓮, 副作用較小, 對患兒腸道環境的影響亦較小。此外, 該藥不僅可拮抗組胺及化學刺激物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 還可促進小兒腸道功能恢復。本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常規對癥治療, 實驗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消退時間更短,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與馬力[4]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2.86%, 明顯高于對照組67.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與徐睿霞[5]研究結果一致。此外, 實驗組患兒在用藥過程中未見任何不良反應及過敏反應, 由此可見, 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目前輪狀病毒腸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兒童輪狀病毒腸炎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起效迅速等優點;然而, 受人力、物力限制, 本研究樣本量較小, 故而, 具體喜炎平療效如何, 尚待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研究驗證。
[1]石海明, 佘雅娥, 林美玉. 新生兒輪狀病毒腸炎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對策.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8):4450-4451.
[2]蔡雪梅.輪狀病毒腸炎192例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學, 2011, 9(10):1551-1552.
[3]吳水英.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并發腸道菌群失調狀態的探討.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23):5299-5301.
[4]馬力.喜炎平注射液治療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36):79-80.
[5]徐睿霞.喜炎平注射液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研究.新中醫, 2014, 46(9):128-1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21
2015-06-11]
400020 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