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澤俊
臨床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的實踐與體會
季澤俊
目的觀察并分析臨床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的作用及意義。方法選取47例手術治療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將醫生、護士及藥師組成一個臨床治療小組, 藥師負責對患者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意見。結果本組患者在給予抗感染治療后, 2例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癥狀, 但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后, 患者感染癥狀改善;患者術后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時間(5.1±2.1)d, 藥師在參與抗感染治療后, 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結論藥師參與臨床治療會診和用藥方案調整可有效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降低藥物不良反應, 提高患者用藥, 因此藥師應該是治療團隊的一員。
臨床藥師;抗感染治療;實踐
細菌感染性疾病是醫院臨床各科室均可能出現的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可有效預防及控制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1]。但是,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一直是臨床用藥的難點與薄弱點。近幾年, 藥師參與治療團隊, 并為抗感染治療提供藥學監護受到臨床廣泛關注, 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本組研究中, 通過對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進行觀察, 探討其對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的作用,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骨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47例手術治療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29例, 女18例;年齡25~69歲, 平均年齡(49.7±7.9)歲;患者均為不同程度骨折傷, 其中交通事故傷25例, 高處墜落傷19例,其他傷3例。患者均給予對癥手術處理。
1.2 方法 將醫生、護士及藥師組成一個臨床治療小組,藥師負責對患者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意見。全部患者于術前給予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術后嚴密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表現, 給予應用抗生素, 并調整使用量及使用時長。觀察本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
本組患者在給予抗感染治療后, 2例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癥狀, 但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后, 患者感染癥狀改善;患者術后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時間(5.1±2.1)d, 藥師在參與抗感染治療后, 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近幾年, 隨著抗生素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耐菌問題已變得十分突出。數據顯示, 目前, 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人數已占住院感染患者總人數的30%左右, 臨床藥師參與臨床治療, 并對抗感染治療提供藥學幫助, 保證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已成為臨床工作的一項重點[2]。
本組研究中, 對1年間本院收治的手術治療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 并由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過程。組成患者治療小組, 由藥師參與其中。在給予抗感染治療支持前, 藥師應具備如下幾點:①掌握不同細菌特性, 正確分析藥敏結果, 了解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譜, 抗菌藥物藥代動力學、藥物溶媒選擇及藥物的相互作用;②在正確判斷藥敏結果后, 找出合適的藥物, 給予對癥治療;③注意抗生素誘導下的內毒素的特點及其釋放情況, 尤其是重癥感染, 同時機體基礎情況較差的患者, 應進行有效的藥物試驗, 在此指導下給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療, 同時注意減少內毒素的釋放。
藥師在臨床配合上, 藥師應參與到臨床治療過程中, 與醫生進行交流與溝通, 聽取醫生意見, 在醫生治療方案的基礎上, 配合抗感染的預防及治療。尤其是聯合用藥的情況下,了解醫生聯合用藥的原因, 如部分醫生習慣性使用頭孢菌類藥物與青霉素藥物合用, 認為這種方式可有效提高抗菌作用,且不良反應小, 對患者肝腎系統的損傷小, 但卻沒有注意到這兩種藥物的使用, 會增加不良反應腎毒性及耳毒性反應,藥師應在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 給予正確的指導, 使醫生接受該用藥方案, 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治療的過程中,對于典型病例進行分析、結合, 形成自己的經驗, 找出自己的治療方案, 以便形成經驗處方, 提高合理用藥性;每年進行細菌耐藥性分析, 掌握全院細菌耐藥情況, 結合臨床病例,使用藥更趨于合理;在治療過程中應與患者進行交流, 了解患者情況, 以便針對性制定用藥方案, 預防藥物濫用問題的發生[3,4]。
本組1例男性患者因騎摩托車摔傷, 感覺左腿疼痛, 且失血8 h以上, 入院后診斷為左股遠端開放性骨折, 伴左脛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患者入院后體溫、脈搏均正常, 患者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入院檢查心電圖均正常, 未見心肺膈明顯改變, 電解質正常, 入院急診給予手術治療, 術后預防性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唑啉鈉;患者術后體溫在37.5~38.5℃波動, 切口部位出現皮溫高、腫脹等癥狀, 換藥時對其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并于藥敏結果之后應用頭孢唑肟鈉治療, 用藥后局部癥狀并無改善, 且腫脹加重, 細菌培養結果為腐敗假單胞菌, 且呈陽性, 感染癥狀加重[5]。藥師參與會診, 在對患者全面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后, 決定給予靜脈滴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療, 聯合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用藥前再次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腹瀉及口腔潰瘍癥狀, 用藥3 d后, 患者切口組織皮溫稍高, 但腫脹明顯減輕, 滲出液明顯減少, 患者感染癥狀得到改善。用藥7 d后, 患者切口局部無腫脹, 灌注沖洗液清亮, 血常規檢測正常, 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噻肟, 繼續用藥3 d后患者痊愈。
本組患者在藥師的參與下, 僅2例患者發生術后感染,在給予對癥處理后, 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 整體效果較為滿意。
綜上所述, 藥師參與臨床治療會診和用藥方案調整可有效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降低藥物不良反應, 提高患者用藥。藥師應該是治療團隊的一員。
[1]劉玉魁. 臨床藥師在抗感染治療中的作用.醫藥導報, 2012, 31(12):1646-1647.
[2]趙梅英, 楊志福. 臨床藥師在1例胃穿孔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作用.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3, 13(12):1127-1129.
[3]祁佳, 李莉霞, 卜書紅, 等. 臨床藥師參與急性胰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的實踐與體會.中國醫藥, 2013, 8(1):123-124.
[4]胡文, 鄧國全, 劉惠民. 臨床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的藥例分析.抗感染藥學, 2011, 8(2):124-126.
[5]郭春鈺, 嚴金玲, 黃子倩, 等. 臨床藥師參與1例重癥肺炎抗感染治療的病例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3, 33(1):72-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203
2015-06-16]
473058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臨床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