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慶亮
200例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誘因分析
邵慶亮
目的探討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誘因。方法選取580例膽源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200例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 380例初發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回顧性分析200例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與380例初發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誘因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惡心、嘔吐、腹脹及黃疸;體征主要為腹部壓痛、腹肌緊張、休克及出血征象;并發癥主要為局部并發癥(膽管炎、胰腺膿腫、腸梗阻及腹水)、全身并發癥(呼吸、循環及心腎功能衰竭、敗血癥);治療方法主要為控制飲食、胃腸減壓、支持療法、抗菌治療、抗胰酶療法及手術切除治療。預后:治愈68例、顯效130例、無效2例。誘因主要為膽囊結石、高脂血癥、膽道炎癥、酒精攝取過量、飲食不當及膽道蛔蟲。結論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以中老年男性作為病發高危群體, 臨床特點具有特異性, 及時采取綜合性治療, 患者的預后較好。但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誘因具有多樣性, 需對因治療, 從而減少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發生的風險。
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臨床特點;誘因
膽源性胰腺炎(gallstone pancreatitis, GP)是指膽道在多種炎癥因子的作用下, 括約肌水腫、收縮痙攣、出口狹窄或膽道阻塞, 膽汁循環障礙致使膽道內壓升高, 在膽道內壓大于胰管內壓力狀態下, 膽汁逆流, 導致胰腺組織受損后, 提高胰酶活性, 引起胰腺局部炎癥反應[1,2]。由于GP病因復雜、根治性治療難度大及GP復發危險因素具有多樣性, 導致GP易轉化為慢性GP, 顯著增加復發性膽源性胰腺炎(recurrent gallstone pancreatitis, RGP)發生的風險。通過提高對RGP的診治水平, 有利于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及對因治療, 提高對RGP的療效及改善RGP患者的預后。對此, 為進一步提高對RGP的診治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討RGP的臨床特點及誘因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治療的580例G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200例RGP患者, 380例初發性膽源性胰腺炎(OGP)患者。RGP患者, 年齡39.8~72.6歲, 平均年齡(53.8±16.8)歲;男145例、女55例;根據炎癥嚴重程度對RGP進行分級, B級85例、C級79例、D級29例、E級7例。OGP患者, 年齡38.0~71.4歲, 平均年齡(50.2±14.9)歲;男198例、女182例;根據炎癥嚴重程度對OGP進行分級, B級120例、C級138例、D級82例、E級40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例RGP患者的臨床特點,如年齡、性別、復發率、復發次數、臨床表現、體征、并發癥、治療方法及預后;與380例OGP患者誘因進行對比分析。
1.3 療效判定標準[3]療效分為治愈、顯效和無效三個等級,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 證候積分減少≥95%, 胰腺影像學檢查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減輕、體征減少或消失, 證候積分減少≥30%, 但<95%, 血、尿淀粉酶有下降趨勢;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明顯緩解, 體征仍然存在, 甚至惡化。
2.1 RGP的臨床特點 RGP患者多為, 男:女比例為29:11;RGP復發次數1~12次、平均復發3次, RGP在GP患者中發生率為34.48%, RGP發生間隔為1.5年內;RGP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惡心、嘔吐、腹脹及黃疸;RGP體征主要為腹部壓痛、腹肌緊張、休克及出血征象;RGP并發癥主要為局部并發癥(膽管炎、胰腺膿腫、腸梗阻及腹水)、全身并發癥(呼吸、循環及心腎功能衰竭、敗血癥);RGP治療方法主要為控制飲食、胃腸減壓、支持療法、抗菌治療、抗胰酶療法及手術切除治療;RGP預后:治愈68例、顯效130例、無效2例。
2.2 RGP的誘因 RGP誘因主要為膽囊結石、高脂血癥、膽道炎癥、酒精攝取過量、飲食不當及膽道蛔蟲;OGP誘因主要為膽道系統結石、感染;RGP與OGP患者的誘因不同。
隨著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RGP病發率具有上升的趨勢, 提高對RGP的認識、分析RGP的臨床特點及誘因, 有利于降低RGP發生的風險、預防其并發癥發生及改善預后[3]。本研究中, 200例RGP患者平均年齡(53.8±16.8)歲, 男女患者比例為29:11;提示中老年男性作為RGP病發高危群體。胡春永等[4]研究指出, RGP發生率為25.6%~38.7%, 與RGP誘因種類及強度呈正相關。RGP復發次數及發生間隔時間具有個體差異性。本文RGP在GP患者中發生率為34.48%, 提示RGP發生的風險較高, 而RGP的繼發原因為GP。通過對比RGP與QGP的病發誘因發現, RGP誘因主要為膽囊結石、高脂血癥、膽道炎癥、酒精攝取過量、飲食不當及膽道蛔蟲;提示RGP的誘因具有多樣性, 需對因治療;對于膽囊結石患者需及時行膽囊切除術, 解除膽囊高壓及膽道阻塞;對于高脂血癥、飲食不當及酒精攝取過量患者需減少食用油膩類食物、減少酒精的攝取量及服用他汀類降脂藥, 整體降低患者血甘油三酯的水平;對于膽道炎癥或膽道蛔蟲患者需進行消炎治療、抗感染治療及驅蟲治療。RGP臨床表現及體征主要為胃腸道刺激反應、肝膽道功能異常;提示RGP臨床特點具有特異性, 可采取控制飲食、胃腸減壓、支持療法、抗菌治療、抗胰酶療法及手術切除治療等多種方法治療, 但需及時采取綜合性治療, 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 RGP以中老年男性作為病發高危群體, 臨床特點具有特異性, 及時采取綜合性治療, 患者的預后較好;但RGP的誘因具有多樣性, 需對因治療, 從而減少RGP發生的風險。
[1]劉翼, 祝琳.急性復發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病因分析.重慶醫學, 2014, 8(9):1047-1048.
[2]溫彥麗, 郝婷婷, 戴光榮, 等.急性復發性胰腺炎288例病因分析.陜西醫學雜志, 2015, 11(1):68-70.
[3]鄭本波, 劉山, 陽勇, 等.復發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其常見病因分析.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2, 19(10):1102-1104.
[4]胡春永, 郭愛霞.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早期手術治療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15):67-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37
2015-06-10]
110016 遼寧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