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志 尹堅 李建春
(1,湖南省桃江縣石牛江鎮動物防疫站 413400;2,湖南省桃江縣浮邱山鄉動物防疫站 413400;3,湖南省桃江縣畜牧水產局 413400)
加強養殖污染治理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對桃江縣生豬養殖密集區域的調查與思考
張永志1尹堅2李建春3
(1,湖南省桃江縣石牛江鎮動物防疫站 413400;2,湖南省桃江縣浮邱山鄉動物防疫站 413400;3,湖南省桃江縣畜牧水產局 413400)
近幾年來,桃江縣生豬生產發展迅速,在許多鄉鎮形成了一些生豬養殖密集區域,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極大地影響到群眾的生產生活。我們通過調查,提出了一些綜合整治措施。
桃江縣馬跡塘鎮某村屬于典型的山區村落。全村面積13km2,有農田1210畝,旱地50畝,山林11500畝。該村為生豬養殖密集區域,共有養豬農戶126戶,占全村總戶數(674戶)的18.7%,其中存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1戶、500~999頭的3戶、300~499頭的4戶、50~299頭的113戶、50頭以下的5戶。目前存欄生豬11900頭,其中能繁母豬1350頭,年出欄生豬21000頭。
高密度的養殖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高濃度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小溝、溪流、小河,使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水體發黑發臭,不能灌溉、不能飲用、不能養魚。據縣環保局對雙溪港溪水取樣監測,COD、NH3-N含量超過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質標準的2倍和18倍,已經失去原有功用。
養殖場污水長期流經的農田,作物徒長、倒伏、減產,土壤質量下降。全村有近80畝農田無法耕作而荒廢,800畝農田受影響。
豬場散發的惡臭刺鼻難聞,使生活在豬場周圍的居民深受其害,夏秋季節尤為嚴重。
有的養殖場將糞便亂堆、動物尸體亂棄,未經無害化處理進入外界環境,滋生蚊蠅,并可傳播人、畜疾病。
按每畝耕地承載5頭豬(出欄)計算,該村生豬養殖量在現有基礎上要逐步減少,控制在年出欄6300頭左右。鼓勵位于楊公塘水庫(小一型)周邊和居民集中區,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無法達標的規模養殖場自行退養。引導退出生豬養殖的農戶,轉產從事其他行業。對自行退養的養殖場戶,給予合理的補償。
各個生豬養殖場都要實現 “雨污分流、干濕分離”:改明溝排污為暗管排污,封閉排糞溝,豬糞尿用管道連接;改水沖糞為干清糞,豬糞采用人工清出或干濕分離機進行固液分離,堆積發酵后拖運至山林田土。
散養戶建設沼氣池、沼液貯存池;規模養殖場建設 “四池”(沼氣池、沉淀池、干糞堆積發酵池、化尸池)。
在養殖場相對集中的地方,進行污水集中處理。污水處理分為兩個部分:(1)養殖戶自建部分。養殖戶對豬舍進行雨污分流改造,修建沼氣池、調節沉淀池和配水池。對沼氣池定期進行清理維護。(2)集中處理部分。建設主排污管道和污水集中處理中心。各養殖戶經過沼氣池處理后的污水,接入主排污管道,流入污水集中處理中心進行生化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定期對養殖戶的沼渣沼液進行抽取,通過糞罐車抽取運送至處理中心進行脫水、發酵,最終制成有機肥。
推行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模式,與周邊的農田、菜地、果園、林地、魚塘相結合,將糞便、沼渣、沼液進行就地利用或異地利用。建設有機肥加工廠,對養殖場產生的干糞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利用。以市場化運作方式開展沼肥的收集運輸服務。
加強 《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提高養殖場(戶)業主的環保意識,增強污染防治的自覺性。
資金來源主要是兩部分:自建部分所需資金由養殖場(戶)自籌;污水集中處理部分(包括主排污管道的鋪設和生化處理中心)由財政資金解決。爭取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項目,整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能源建設、環保專項資金、一事一議、水利建設等資金,集中力量給予扶持。
養殖密集區域的環境綜合整治,單靠某個部門的力量難以解決。應由縣人民政府組織協調環保、畜牧、國土、水務、能源、規劃等部門,以及當地政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當地村委和養殖協會可利用鄉規民約和協會章程,加強行業自律,監督養殖場的生產行為,減少糞污的亂排亂放。
明確重點,分步推進??梢赃x取養殖場較集中,污染較為嚴重的地段建好一個污水處理中心,取得初步效果后,再全面鋪開。
張永志(1974.8-),男,大專,助理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