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遼寧省東港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8300)
淺析畜禽免疫抗體水平偏低原因
張梅
(遼寧省東港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8300)
畜禽免疫抗體的產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受母源抗體、疫苗因素、機體健康狀況、免疫程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要想獲得堅強的免疫力,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提高免疫抗體水平,保護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畜禽;免疫抗體;偏低;原因分析
我國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廣大養殖戶對免疫工作越來越重視,但在實際生產中,有相當一部分畜禽免疫后抗體水平仍然不高,達不到理想的保護狀態。如何才能提高免疫抗體水平,使免疫的畜禽達到有效免疫狀態,抵抗野毒感染,保證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為此我們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免疫抗體水平的措施。
每種疫苗接種時,都要求機體處于健康狀態,在免疫時,如果畜禽體質不健康,體質低下就會影響免疫抗體的產生。有時我們眼觀健康,有可能已經是隱性感染了處于亞健康狀態了,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免疫,必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危害畜禽的免疫抑制因素有很多種,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微生物毒素、霉菌毒素、化學品、藥物、營養缺乏以及生理因素或環境因素引起的應激因素等。例如豬附紅細胞體、豬瘟、藍耳病、氣喘病、圓環病毒病等,雞法氏囊炎、馬立克氏、J型-禽白血病、雞傳染性貧血病等病都可造成免疫抑制,群體中免疫抑制程度不同,使畜禽對特定疫苗免疫反應減弱或喪失,從而造成免疫失敗。
現在畜禽規模場(戶)飼養人員防疫意識都比較高,只要有疫苗的就會選用,認為只要免疫了,就能產生免疫力,保護畜禽不得病,因此將免疫日程排列得很緊湊,多種免疫交叉進行,這樣就會使各種疫苗之間發生相互干擾的現象,影響免疫抗體的產生,甚至產生免疫麻痹。尤其是首免日齡把握不準,免疫時機有誤。免疫過早,動物免疫器官未發育成熟或者受較高母源抗體的干擾,直接影響了抗體的產生。
在免疫過程中,本來將雞、鴨、鵝圈在圈舍里,但在免疫抓禽的過程中,禽類四處逃竄,個別鉆出飼養舍,造成漏免;牲畜在免疫過程中沒有做好標記,免疫的和沒有免疫的混淆,造成漏免,從而影響整體免疫效果評估結果。
疫苗因素是免疫成敗的關鍵,選擇合適的疫苗,疫苗從生產廠家出來用到畜禽身上,需要很多個環節,特別是最后由村防疫員實施注射時,這一系列環節能否保證疫苗所需的特定溫度,最后注射到畜禽體內的疫苗是否確實有效,這是影響免疫抗體高低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現在市面上疫苗種類繁多,要有針對性選擇本地區流行毒株疫苗,一般強制性免疫政府提供的疫苗都是根據本地區流行毒株統一采購的,養殖戶可以放心使用。需要自行采購的要從正規經營單位購買,領取或購買疫苗時,應帶好冷藏箱并攜帶冰塊,做到苗不離冰,冰不離苗,防止疫苗失效。
定期進行病原學監測,及時淘汰病原學陽性畜禽,消除隱性感染的畜禽;飼料營養元素全面,在免疫操作前后避免畜禽轉群、更換飼養員等應激因素存在;某些藥物或藥物添加劑有免疫抑制作用,在免疫接種前后避免用這些藥物進行預防或治療,如果使用了這些藥物,應調整免疫時間,否則會直接影響免疫抗體的產生。
飼養場(戶)應根據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本場實際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應考慮母源抗體水平、當地疫病流行情況、飼養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疫苗聯合使用,二者要間隔至少1周以上接種。
加強對動物防疫人員的業務培訓,嚴格按照免疫操作規范程序執行。凍干苗應用生理鹽水、蒸餾水或涼開水稀釋,忌用含氯制劑的自來水稀釋疫苗,疫苗不能接觸金屬容器。滅活疫苗從冰箱中取出后,要恢復至常溫后實施注射,使用前充分搖勻。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操作,牲畜免疫一畜一個針頭,不打飛針,禽免疫每50只更換一個針頭,雞和水禽不能混用一個針頭。
張梅(1974-),女,漢族,大學本科,高級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