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疫控中心 125300)
口蹄疫免疫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林懷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疫控中心 125300)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也是強制免疫項目之一。近年我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防范這個病,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著一些不足,特別是散養戶的免疫過程中,問題比較突出,出現免疫后抗體不達標,免疫失敗的現象較多。筆者根據多年的基層防疫實踐,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強制免疫給養殖戶的印象是,這是防疫員的活,我只是配合,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認識不到對自身的好處。防疫員給打防疫針時,不愿配合,不抓豬、牛、羊,有的甚至看到防疫員進村后鎖門躲開。有個養牛戶對防疫員說:我看在你們所長的面子才讓打防疫針的。給他家服務還要欠他的情。
農村散養戶養殖環境較差,又不經常消毒,做完疫苗后,常出現發燒不吃食或注射部位感染,養殖戶往往把責任推到防疫員身上,說是這些病都是防疫員給帶進來的,這樣一來我們動檢所既要自掏腰包給治病,又要攤一身埋怨,有一頭牛因局部感染發炎,甚至要讓我們給賠牛。
一些養殖戶怕防疫員進場會傳進傳染病,都是自己操作免疫,但由于不注重細節,使疫苗劑量不足或不能吸收,導致免疫失敗。有個養豬大戶,全場豬都是他一個人操作的,但小豬和育肥豬抗體都相當高,母豬卻很差,我去查找原因得知,他雖然用的疫苗都一樣,但是不管多大豬都用的是12*20的針頭注射的,很顯然母豬由于針頭短,只能注射在脂肪層,疫苗不能吸收,而使免疫失敗。有人用的針頭過粗,注射前又不推移皮膚使其錯位,疫苗注射后,肌肉一緊張將疫苗從針眼擠出,也使免疫失敗。
口蹄疫疫苗有較多生物制品廠出品,質量差異較大,有些疫苗本身就有缺欠,免疫效果不確實,同時過敏反應的較多且很嚴重,有一家注射30頭豬,相繼過敏死亡13頭,而且過敏死亡補貼很少,影響免疫工作的開展。
我國豬群免疫項目太多,強制免疫的3針(包括豬瘟和藍耳)和養殖戶自己制定的免疫程序里的項目常有沖突,3針間隔7天往往排不開,且養殖戶對頻繁抓豬(牛、羊)也厭倦,有人3針或2針同時免疫,造成免疫干擾,同時一些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也會影響免疫力的產生。
很多養殖戶對政府發放的口蹄疫疫苗不放心,寧可花高價在市場上買苗,主要認為周轉環節太多,政府競標購得的低價苗質量難保,有些村級防疫員缺乏儲運設備,或不懂儲藏知識,有人把油苗也放在冷凍室,反復凍融,疫苗失效還注射,因此,不能產生免疫力。
抗體檢測明明是養殖戶了解免疫狀態的最佳途徑,但是由于需要采血,對豬牛羊造成較大的應激反應,養殖戶多數不情愿,疫控中心的監測任務又很多,采血沒補貼,監測難以順利進行。
實踐證明口蹄疫一免保護率并不高,因此需要二免,有人進行了二免和三免,但效果并不全理想,三免后保護率有的反倒低了,間隔一個月,剛剛產生的抗體是否和新的疫苗相中和,到底間隔多長時間合適,還需要進一步實驗來確定。
加大宣傳力度,多辦培訓班,使大家認識到防疫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操作能力,變強制免疫為主動免疫。
變強制為協助,變防疫員親自注射為指導。盡量讓養殖戶主動承擔自己的免疫責任,動監所和防疫員提供疫苗和技術服務。
完善各級儲運條件,特別是鄉村級,確保疫苗安全有效。
縣鄉技術部門加強實用技術研究,制定當地的免疫方案,指導養殖戶按程序免疫,變春秋集中防疫為常年計劃免疫。
總之,口蹄疫的免疫工作仍很艱難,如何防好,找出一套更經濟可行的方案,是我們積極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