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連(甘肅省靖遠縣畜牧獸醫局 730900)
一例牛瘤胃酸中毒治療與分析
張新連(甘肅省靖遠縣畜牧獸醫局 730900)
瘤胃酸中毒病牛呈現消化紊亂、癱瘓和休克等癥狀,臨床上又稱酸性消化不良、乳酸中毒等。本文通過對牛瘤胃酸中毒一病例的診斷、治療全過程的描述,經過查閱資料分析其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及發病時的臨床癥狀,總結出預防和治療的相應措施。
牛;瘤胃;酸中毒;治療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養牛業的飛速發展,出現了以家庭散養向規模化工廠化養殖的過渡,牛病的預防治療顯得越來越重要。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反芻動物食入大量易發酵的精料,并以其在瘤胃中乳酸的蓄積吸收而引起的全身代謝紊亂的疾病[1]。當牛食入的精飼料、青綠易發酸飼料過多時或食入的精粗飼料比例不當時,使牛的消化機能不能適應,飼料滯留在瘤胃且產生大量的乳酸,引起瘤胃酸中毒。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臨產前、產后3d內的發病最多,發病急驟,病程短,死亡率占發病率85%,無臨床癥狀而突然發病死亡的占46.8%,24h內總死亡占81%,因此對本病的預防和治療在養牛業中至關重要。
該病例為一家庭散養牛,前4天開始發病,并癥狀逐漸加重,使用簡單的治療未能痊愈。
1.1.1 視診
病牛肌肉豐滿,體況良好,臥地呈癱瘓姿勢。初期頭能抬起,但很快落地,平躺,四肢僵硬,頭向背部彎曲,如角弓反張,精神沉郁,有時眼瞼閉合,呈昏睡狀,眼窩下陷,肌肉顫抖。
1.1.2 問診
該牛今年四歲,4日前分娩了一頭小牛,分娩后為加強營養,增強產力,將胎衣排出,飼喂比平時較多玉米面,母牛產后第二天不食粗飼料,只食入一定量的玉米面,下午出現腹瀉現象,胎衣仍然不下。第三日,早晨請來當地獸醫進行了胎衣剝離,并肌注止瀉藥,下午牛的腹瀉并未減輕,且出現不食現象,走路不穩,肌肉震顫,呼吸急促,長時臥地,搖頭。
1.1.3 觸診
鼻鏡干燥,體表潮濕,體溫偏低(后經測定為35.8℃),瘤胃并不臌脹。
1.2.1 洗胃
配制石灰水(石灰1kg于大盆,加滿涼水攪拌,靜止3min取上清液)使用較粗的橡膠管作為胃導管,導管插入牛嘴端抹一定量的石蠟油,經口通過固定器插入瘤胃中,灌入5kg配制好的石灰水,灌入后停留3min,再灌入大量清水,將胃液導出,再灌清水,再導出,反復3次。結束后向該牛瘤胃內灌入正常牛的瘤胃液500ml。
1.2.2 靜脈注射藥液
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0ml,VC注射液10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g,復方氯化鈉注射液8000ml。
此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牛食入精料或發酸飼料過多,導致瘤胃內酸液過多而引起的一系列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紊亂的疾病。
(1)由于偷食、搶食等原因食入大量的精飼料,如小麥、玉米、稻谷、高粱及甘薯特別是粉碎后的谷物,在瘤胃內高度發酵、產生大量的乳酸而引起的瘤胃酸中毒。
(2)在農忙季節、大病初愈、育肥時期,給牛突然補飼谷物精料、豆糊、玉米、粥或其他谷物,因消化不相適應,瘤胃內微生物區系功能失調,迅速發酵形成大量酸性物質而導致發病。
(3)給牛突然喂入過多的青貯飼料、青玉米、蘋果、甜菜、馬鈴薯及發酵不全的酸濕谷物時,導致瘤胃內的pH突然下降,其他胃腸的pH也隨即下降,其胃腸酸性物質被吸收后,超過機體代謝的極限,引發酸中毒。
牛采食6h內,瘤胃中的微生物區系開始改變,革蘭氏陽性菌(如鏈球菌)的數量顯著增多。易發酵的飼料被鏈球菌分解為D-乳酸和L-乳酸。L-乳酸被吸收后可迅速被丙酮酸氧化利用,D-乳酸則代謝緩慢,當其匯聚量超過肝臟的代謝功能時,即導致代謝性酸中毒。隨著瘤胃中乳酸及其他性脂肪酸的增多,內容物的pH下降至4.5~5時,瘤胃內除牛鏈球菌外,纖毛蟲和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及利用乳酸的微生物受到抑制,甚至大量死亡。牛鏈球菌繼續繁殖并產生更多的乳酸。乳酸及乳酸鹽和瘤胃液中的電解質一起導致瘤胃內的滲透壓升高,體液向瘤胃內轉移并引起瘤胃積液,導致血液濃稠,機體脫水。大量的酸性物質被吸收后,血液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尿液pH下降。隨著革蘭氏陽性菌的增多,瘤胃內游離內毒素濃度上升,損傷肝臟和神經系統,出現嚴重神經癥狀,甚至休克。
2.3.1 重性毒癥
隨著分娩而表現癥狀,病牛步態不穩,碰撞物體,眼反射減弱或消失,瞳孔對光反射遲鈍,臥地,頭回視腹部,呼吸急促,心跳每分鐘在100次以上,常于1~2h死亡,死前張口吐舌,摔頭蹬腿,高聲哞叫,從口內流出泡沫含血液體,最后角弓反張。
2.3.2 中等毒癥
中等瘤胃酸中毒,精神沉郁,鼻鏡干燥,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空口咀嚼,流涎,磨牙,糞便稀軟呈水樣,有酸臭味。體溫正常或偏低,如在炎熱季節,患畜曝曬在陽光下,體溫也可升高至41℃。呼吸急促50次∕min。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聽診、叩診結合有明顯的鋼管音。病畜皮膚干燥,彈性降低,眼窩凹陷,尿量減少或無尿;血液暗紅粘稠,病畜虛弱或臥地不起,瘤胃pH為5~6,纖毛蟲明顯減少或消失,有大量的革蘭氏陽性菌,血液pH降至6.9以下,紅細胞壓積容量上升至50~60%,血液二氧化碳結合力顯著降低,血液乳酸和無機磷酸鹽升高,尿液pH降至5左右。
2.3.3 輕度毒癥
輕微的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病畜表現神情恐懼,食欲減退,反芻減少。瘤胃蠕動減弱,瘤胃脹滿,呈輕度腹痛,糞便松軟或腹瀉。
治療原則是矯正瘤胃和全身酸中毒,防止乳酸的進一步產生;恢復損失的液體和電解質,并維持循環血量;恢復前胃和腸管運動[2]。在治療的過程中,先禁食1~2d,而后給予優質干草。要限制飲水,因瘤胃酸中毒病畜,瘤胃積液,渴欲增加,如飲過量水,易促進死亡。病情輕且穩定的病畜,通常不治療在3~4d恢復采食。
對牛的飼喂應以正常的日糧飼喂,不可隨意加料或補料,飼料變換時應逐步進行,讓牛有一個適應期。耕牛在農忙季節的補料亦應逐步增加,不可一次補給較多的谷物或豆糊,在補料時還應精粗比例適當。還應注意不要一次給牛飼喂較多的酸性飼料或易發酸的飼料,如青貯飼料、馬鈴薯、青玉米、蘋果等,添加時仍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
[1]王宗元.動物代謝病和中毒病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63-65.
[2]王玉忠.奶牛急性重型瘤胃酸中毒的救治 [J].中國奶牛,2009(2):41-42.
張新連(1987-),男,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動物疫病診療及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