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禮(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鎮(zhèn)大灘獸醫(yī)站 810300)
羔羊常見寄生蟲腹瀉病的診治
馬德禮(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鎮(zhèn)大灘獸醫(yī)站 810300)
羔羊球蟲病是由艾美爾科艾美爾屬的球蟲寄生于腸道引起的以下痢為主的羔羊原蟲病。漸進性消瘦、貧血及血痢為其特征。各品種的綿羊、山羊對球蟲病均有易感性。羔羊極易感染,時有死亡。成年羊一般都是帶蟲者。流行季節(jié)多為春、夏、秋潮濕季節(jié)。冬季氣溫低,不利于卵囊發(fā)育,很少感染。羊舍不衛(wèi)生,草料、飲水和哺乳母羊的奶頭被糞便污染,都可傳播此病。在突然變更飼料和羊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也易誘發(fā)本病。
病原為艾美爾屬(Eimeria)球蟲。幾乎各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球蟲品系,例如兔和雞的球蟲并不危害山羊,綿羊球蟲對山羊的致病力可疑。
一歲以內的小羔羊表現的癥狀最為明顯。病羊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欲增加,被毛粗亂,可視粘膜蒼白。重癥者發(fā)病初期體溫升高,后下降。主要癥狀為急劇下痢,排出粘液血便,惡臭,并含有大量卵囊。時見病羊肚脹,被毛脫落,眼和鼻的粘膜有卡他性炎癥,貧血迅速消瘦,常發(fā)生死亡。死亡率通常在10~25%。急性經過為2~7d,慢性的可延到數周。耐過羊可產生免疫力,不再感染發(fā)病。剖檢可見小腸有明顯病變,腸道粘膜上有淡白、黃色圓形或卵圓形結節(jié),大小如粟粒到豌豆大。有時在回腸和結腸有許多白色結節(jié),都是由大配子濃集形成的病灶。尸體消瘦,尸體后軀被稀糞或血糞污染,有惡臭,天暖時還可能含有蛆。
可應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新鮮羊糞,能發(fā)現大量球蟲卵囊。結合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等,可做出診斷。
(1)避免在潮濕低洼的地方放牧及小的死水池內飲水。定期用熱水洗滌母羊乳房及擠奶用具。發(fā)現病羊應及時隔離治療。羊圈舍定期進行消毒。每天清除糞便,堆積起來,進行生物消毒。
(2)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千克體重第1d為0.2g,以后改為0.1g,連用3~5d,對急性病例有效。
(3)呋喃唑酮(痢特靈),按每千克體重7~10mg口服,連用7d。
(4)防治該病要采取隔離、治療、消毒的綜合措施。
羔羊絳蟲病是絳蟲寄生與羊小腸內而引起的消化道蠕蟲病,本病是秋冬季最常見的山羊寄生蟲病。對山羊危害較大的主要是莫尼茨絳蟲病,本病能使羔羊發(fā)育不良,此病多發(fā)生于5~7月齡羔羊,甚至導致死亡。動物易感性主要為幼畜,它們往往呈現較高的易感性。擴展莫尼茨絳蟲,羔羊最易感;因此,要防止絳蟲病發(fā)生,關鍵要加強平時的驅蟲工作,對癥用藥,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發(fā)生。
莫尼茨絳蟲病是由裸頭科(Anoplocepha-lidae)、莫尼茨屬(Moniezia)的擴展莫尼茨絳蟲(M.expansa)和貝氏莫尼茨絳蟲(M.benedeni)寄生于羊、牛小腸中引起的。
成年羊癥狀較輕,發(fā)病率低,羔羊癥狀明顯,死亡率較高。病羊主要癥狀為食欲下降、渴欲增加、下痢,并出現貧血、淋巴結腫大、消瘦、臥地不起、口吐白沫,最后死亡。在羊舍內發(fā)現糞便有黃白色節(jié)片。可視粘膜蒼白,稍黃染。皮下結締組織膠樣浸潤。肌肉色淡。心包腔、胸腔和腹腔內有多量較渾濁的液體。心內、外膜點狀出血。心、肝、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色淡黃。小腸腔里有成團的絳蟲存在,腸粘膜呈卡他性炎癥變化。大腸內有淡綠色液狀糞便。有時可見腸阻塞、腸臌氣或腸套疊。
根據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檢驗(可用飽和鹽水浮集法檢查羊糞中的蟲卵,有近似四角形,為無色半透明,卵內有梨形器,內有六鉤蚴)即可確診。
(1)成蟲期前驅蟲羔羊放牧后30~35d驅蟲一次。第一次驅蟲后,經10~15d進行第二次驅蟲。常用的驅蟲藥有:硫雙二氯酚:綿羊100mg/kg體重,一次口服。氯硝柳胺:綿羊75~80mg/kg體重,做成10%溶液灌服。
(2)消滅中間宿主用農牧耕作等方法,可大大減少地螨量。
(3)避免到潮濕的牧地放牧,應選擇清凈的安全牧場放牧。發(fā)現絳蟲病羊要隔離治療。
(4)聯(lián)合驅蟲。可先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mg,硝氯酚,按每千克體重3~4mg,空腹5h后灌服。間隔21d后,再用左旋咪唑,小羊0.3g,別丁,小羊0.3g,空腹5h后灌服??沈寶⒀蝮w內各種絳蟲,還可驅除羊體內的線蟲和主要吸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