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河南省鄲城縣畜牧局 477150)
斷奶仔豬飼養管理
李偉(河南省鄲城縣畜牧局 477150)
斷奶仔豬的生長發育會對豬之后的生產性能產生重要影響,斷奶后這段時期是豬一生至關重要的關鍵時期,必須加強飼養管理,提供仔豬的免疫能力。本文主要通過以下7方面內容綜述斷奶后如何飼養仔豬,有哪些注意事項,為今后研究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斷奶仔豬;哺乳;飼養管理
斷奶仔豬一般是指仔豬斷奶之后到70日齡這個階段,這個時期的仔豬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最脆弱的階段,仔豬剛剛脫離母體,離開母體提供的營養和母源抗體,還不具備成年豬的生存能力,仔豬要面臨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
一般仔豬斷奶在日齡21~28d為宜,母豬在產后的一個多月子宮可以繼續恢復,在30~40d左右子宮恢復到最佳狀態,可以繼續發情配種,選擇仔豬在這個時間段斷奶可以延長母豬使用壽命。21d時斷奶,母豬還能再飼喂一只仔豬,減少母乳的損失,還可以有效減少母源性疾病的發生,28d時比21d的仔豬體重大,更能較好的適應斷奶后的應激反應,更有助于生理機能的恢復。
一般仔豬斷奶有3種方式:一次性,逐漸斷奶和分批斷奶。一次性斷奶,仔豬一次斷離母乳飼喂,操作簡單,適用于規模養豬場,但仔豬應激反應比較大,同時立即斷奶,增加母豬患乳房炎的幾率,逐漸斷奶指仔豬間歇地斷離母乳,一天內逐漸減少飼喂次數,最后一次性斷奶,這種方式仔豬的應激反應沒有那么大,比較能接受。分批斷奶指根據仔豬的體重和用途分類開來,體重大些的先斷奶,體重弱小的作為種用的過后斷奶,這種方式更科學。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斷奶,仔豬體重不得低于5.4kg,斷奶后仔豬在原舍內圈養一周左右后轉入新舍,以11~15頭為宜,不要超過20頭。
斷奶仔豬從之前的母乳換成固體飼料,仔豬自身的消化機能本來就較弱,不能很好的適應飼料的轉變,要供給仔豬容易消化的優質動物性蛋白質飼料。乳清粉和血漿蛋白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乳清粉易消化,可以提供給腸道乳糖,平衡pH值,血漿蛋白粉含有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提高仔豬的抵抗力,促進仔豬生長發育,優質的魚粉也是優質的蛋白質飼料之一。豆粕是豬飼料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但是豆粕中抗胰蛋白酶會破壞腸道粘膜,引起仔豬過敏性腹瀉,斷奶后的仔豬不能用未加工過的豆粕,可以將大豆炒至8分熟或者去皮拌入飼料中,豆粕的用量不要過多。玉米占據飼料50%以上的比例,近年來,玉米發霉問題比較普遍,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赤霉烯酮等影響豬群的免疫系統,更是導致仔豬腸道類疾病的主要誘因,對于斷奶仔豬的飼喂,最好選用沒有發霉易于消化吸收的膨化玉米或者干玉米[1]。
仔豬一般要生長到2月齡或者15kg以上才具備成年豬的消化能力,仔豬斷奶遭受的應激是最大的應激,遭受環境、飲食方式的改變。哺乳階段,母乳的乳房為仔豬提供良好的酸性環境,保持仔豬腸道顯弱酸性,隨著食用固體飼料,腸道pH值隨之發生改變,pH值升高,斷奶初期對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減弱,各種消化酶的功能降低,仔豬到40d后腸道才能分泌胃酸激活蛋白酶,導致大量食物在腸道內蓄積,不能很好的消化,在飼料中添加含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酶復合劑,較好的消化吸收腸內蓄積物,緩解腸道疾病,提高飼料利用率。
仔豬斷奶后初期要減食,減食正常日糧的40~45%,后逐漸增加日糧量,每日飼喂4~7次,少食多餐,不宜飲食過飽,觀察仔豬有無腹瀉等不良癥狀,1周后達到正常飲食量即可。一周后換舍,換入保育舍,開始換料,新料逐日增加,使仔豬有一個適應過程,新料的更換期一般在1周左右,不宜過短??刂坪蒙醿鹊臏囟群蜐穸?,正常仔豬的體溫為38.5~39.5℃,斷奶后體溫為38~39℃,斷奶后仔豬會有強烈的應激反應,體溫調節中樞失衡,體溫略有降低,斷奶后仔豬的飲食量減少,能量供給降低,仔豬體重下降,免疫力降低,此時容易導致腸道等多種疾病的發生。保育舍內溫度控制在23~25℃,不得低于22℃,斷奶初期的1周內,溫度不得低于27℃,為之后轉入生長育肥期做基礎。濕度一般控制在60~75%之間,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仔豬的發育生長,濕度過低,空氣中粉塵增多,誘發呼吸系統疾病,濕度過高仔豬容易引發皮膚、關節炎等疾病,要合理設置通風設備,盡量減少水汽來源,提供充足干凈的飲水,禁止直接飲用河水,在飲水桶中加入葡萄糖、鈣鹽、鈉鹽、電解質和多種礦物質或者消毒藥物,以減少應激,降低仔豬的腸道疾病。安裝合格的飲水器,飲水器不宜過高或過矮,高度在17~20cm為宜,水壓不能過高,每10只仔豬設置1個飲水器,每分鐘輸流量控制在240~340mL為宜,否則仔豬喝不到水,做好每日的飲水記錄,觀察分析每日飲水的變化,頻繁喝水或者少喝水,都是發病的征兆,要及時分析原因,將疾病控制在萌芽中[2]。
規?;i場一般都使用網床飼養,尿液和糞便從網床中漏下,清理方便,能保持較好的環境衛生。由于飼喂密度過大,圈舍良好的通風換氣非常重要,排出空氣的塵埃和病原微生物,良好的通風換氣,有助于創造清潔舒適的飼養環境,可以較好的保證豬的健康,維持生產性能,規?;i場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可以使用機械排風,風速不宜過大,避免直接吹在豬身上。良好的通風換氣和適宜的溫度是減少仔豬腸道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有效措施。
養豬的效益在于日常的管理,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經濟效益,飼養員要經常在豬舍內走動,觀察豬群的變化,對仔豬的運動、飲水、飲食、休息、糞尿等環節著手,早期發現異常。健康的仔豬精神活躍,行走步態矯健,搖頭擺尾,叫聲清脆悅耳,眼睛明亮,四肢伸展有力,站立平穩,不嗜睡,一旦有人直視或外界有動靜,表現非常警覺,攝食非常迅速,邊吃料邊喝水,尿液顏色清亮略微黃色,糞便柔軟成型,干濕適度。
對于斷奶仔豬來講,腸道類疾病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斷奶仔豬的腹瀉一般能占到豬群的30~40%,死亡率較低,不足3%,有些規模化豬場腹瀉率甚至達到60~70%,給養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斷奶仔豬一般在7d左右達到腹瀉高峰,拉粥樣或者水樣,夾雜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不及時治療極易引發脫水,直至死亡。為防止腹瀉的發生,斷奶后在飼料中添加一些預防腸道類疾病發生的藥物,可以選擇土霉素、環丙沙星、阿莫西林、新霉素、桿菌肽鋅等[3]。仔豬免疫能力比較差,哺乳期通過獲取母源抗體提高免疫力,斷奶后母源抗體完全消失,必須做好豬瘟、口蹄疫、副傷寒等免疫接種工作,科學制定免疫程序,提高仔豬的免疫能力。
[1]茍清碧,廖運華,等.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6):98-99.
[2]邵宏明.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J].畜禽業,2012(7):41.
[3]孫彪,徐樹江,王紹春,等.哺乳及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J].當代畜牧,20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