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四川省蒼溪縣元壩鎮畜牧獸醫站 628415)
生豬養殖中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陳虎(四川省蒼溪縣元壩鎮畜牧獸醫站 62841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豬養殖行業也日益發展壯大。隨著我國科學技術與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生豬養殖中傳染病的預防工作中大范圍的應用生物制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生豬疾病的爆發和蔓延。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生豬養殖中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中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生豬養殖中,如何進行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生豬養殖;傳染病;預防;治療
在生豬養殖工作中,隨著該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很多新型的傳染病不斷出現,這些病種和癥狀已經不具備典型性,讓疾病的診斷和預防工作很難順利的進行。當然,生豬養殖戶為了盡量減少經濟損失,為了防止大范圍的流行病,常常在生豬飼養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使得生豬對多種細菌都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一旦大量食用抗生素的生豬感染了細菌,就將會導致無藥可用的局面。這樣一來,病豬的治愈率也會極為低下。顯然,隨意運用抗生素的方法是不可行的。那么,生豬養殖中,應該如何進行傳染病的防治和治療呢?筆者在本文中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思考,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筆者認為,在生豬養殖中,以傳染病的預防工作最為重要,生豬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要做好生豬養殖工作中傳染病的預防,首先最為重要的是養殖戶要樹立起生豬傳染病的防范意識,選擇健康的豬仔進行飼養。有關部門比如畜牧局等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對養殖戶的宣傳和教育,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他們認識到生豬養殖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鼓勵他們選擇健康豬進行飼養。在選擇豬種時,不能單純的考慮經濟問題,對于規模較大的養殖戶,要選擇自繁自養的豬仔。選擇自繁自養的豬仔,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基本措施。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可以避免從市場上買回病豬的現象發生。其次,當養殖戶選擇豬仔時,一定要到信譽度較高、持有政府部門頒發的相關許可證的豬場進行選擇,經細心選擇后的豬仔不能立即混合飼養,應將其隔離飼養,并報當地的動物檢疫部門,讓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檢查,確認所選擇的豬仔是健康豬之后才能將其納入正常養殖范圍之內。這樣可以防止新豬身上攜帶的病原菌導致疫情的發生。
在我國絕大多數鄉村,根本無法組織起人力集中進行防疫注射,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出去打工去了,那些村社一級的組織機構又對防疫不夠重視,不愿意投入相應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在農村,絕大多數的散養戶動物防疫工作都是鄉鎮單位或者是村獸醫防疫員單人走家串戶,常常到了農戶家里面之后,因為沒有人在家或者是農戶的阻撓而耽誤了防疫的時間,這時候相關防疫員就會選擇不了了之,馬虎了事,面對這樣工資低、勞累的活很多人都不愿意花費更多的心思。我國目前推廣使用的疫苗是豬藍耳油劑滅活,這種疫苗粘稠度大,很難注射,再加上豬不老實,就不能保證很好地將藥水注射到豬的身體里面去,最終只能是降低生豬防疫工作的水平。
一般來說,養殖戶在購進豬仔后,最為重要的是要對豬生活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消毒。也許有的養殖戶會認為,對豬的生活環境進行消毒,并不能從根本上消滅豬舍內疫情的致病菌,達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對豬舍的消毒工作認為做不做都是一樣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對豬舍環境進行消毒,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消滅疫情的致病菌,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卻對一些普通的病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對防止疫情的發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也能夠降低豬群感染傳染病的概率。但是,豬舍的消毒工作并不是盲目進行的,需要養殖戶制定出一個規范且科學的消毒制度。對于消毒的頻率、程度、范圍、藥品的選擇等都要按照嚴格的標準執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消毒藥品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在選擇過程中要遵循保護環境的原則,盡量選擇一些低毒性、高效率并且對環境污染不大的消毒藥品進行豬舍內的消毒。在消毒的過程中還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對消毒藥品進行配置和噴灑,不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志隨意改變,以確保藥品的效用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眾所周知,夏季天氣炎熱,不僅是生豬傳染病流行和爆發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豬群配種的重要時期。但是,很多養殖戶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夏季的很多豬舍由于溫度較高、通風不良,公豬不能生產出優質的精液,嚴重導致產仔數量的降低。因此在夏季做好豬舍的通風降溫,保證豬群的產仔和安全十分重要。夏季豬舍的降溫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運用縱向濕簾降溫系統。縱向濕簾降溫系統就是在豬舍的一端裝幾臺大型的抽風扇,在另一端安裝水簾,以保證豬舍內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都最為適宜。二是有條件的養豬戶可以在豬舍內安裝空調,以便能夠為豬群的配種和飼養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三是使用防曬網和在豬舍的向陽面植樹遮蔭,以保證豬舍內溫度的適宜。四是在豬舍頂部開天窗,以便豬舍內的熱空氣能夠排出,也為豬舍和外界空氣的流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這些方面保證豬舍內部空氣的流通和溫度、濕度都適宜,為豬群的配種和飼養提供一個可靠的環境,從根本上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經濟的損失。
定期監測包括養殖場、養殖戶、屠宰場和生豬交易市場等過程中的監測。生豬疾病的定期監測可以有效地降低生豬的發病率,提高生豬的免疫力。在監測的工作中,要注意在養殖場、養殖戶、屠宰場和生豬交易市場等地方設定有效的監測,此外,對于跨縣運輸的生豬也要進行有效的調查,可以通過定期的采用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觀察、病原學監測等方法進行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當然,還可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法為豬仔注射疫苗,注射疫苗要以豬仔的生長特點為根據,在豬仔長到35日齡時,豬仔體內的母源抗體不能達到保護乳豬的水平,這時就需要第一次對豬仔進行疫苗注射;當豬仔長到第65日齡時,需要對豬仔進行第二次注射。這樣一來,就能從很大程度上減少生豬傳染病的發生。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必須根據當地生豬疫病流行的特點來進行,并在生豬生長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適宜的免疫接種程序。接種的疫苗必須保證質量,拒絕不正規的疫苗。
在生豬養殖工作中,如生豬發生了傳染病,養殖戶和有關部門必須對患病的豬群進行及時的治療。當生豬疑似發生傳染病或者已經發生了傳染病之后,養殖戶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當地的檢疫部門報告生豬傳染病的相關疫情。在報告時,要報出病發豬的數量、死亡的數量以及病發豬的主要表現和癥狀,方便檢疫部門的工作人員對疫情的正確判斷。報告完畢之后,還要對患病的豬群進行隔離,對已經發病的豬群和發病區進行封鎖,及時為尚未被傳染的豬注射疫苗,嚴格按照規定定期的對豬舍、用具以及豬的排泄物等進行消毒。對于被傳染的豬群不能外送,已經死亡的豬不能隨意丟棄、售賣或者食用,要使用化學用品及時處理制作成工業原料或者焚燒深埋。養殖戶和有關部門對于病豬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積極治療患病豬群,根據不同種類和不同程度的疫情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將養殖戶的損失減少到最低。
總之,在生豬養殖中,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是其中一項最為重要的工程。要做好這項工作,保證豬仔的健康養殖,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提高到最大,就必須做好傳染病的防治。生豬養殖傳染病的防治可以從樹立生豬傳染病的防范意識,選擇健康豬進行飼養,加強對豬生活環境的消毒,在夏季做好豬舍的通風降溫,保證豬群的產仔和安全,做好生豬疾病的定期監測等方面的工作,再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將生豬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保證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和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