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斌
(青海省達日縣特合土鄉獸醫站 814200)
半細毛羊棘球蚴病流行原因分析與防控
楊文斌
(青海省達日縣特合土鄉獸醫站 814200)
棘球蚴病是由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期所引起。其成蟲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動物的小腸中,幼蟲中絳期主要寄生在多種動物和人的臟器中,形成包囊,俗稱包蟲病。此病能使患畜生長發育不良,乳、肉毛的數量和質量降低,嚴重者可引起死亡;人感染后往往引起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本文將對半細毛羊棘球蚴病流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關的防控策略。
半細毛羊;棘球蚴病;流行原因;防控策略
棘球蚴病屬于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流行趨勢呈世界性分布,流行面廣,對養殖業危害嚴重,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牲畜流行性日益增多,其棘球蚴病發病率和流行范圍也隨著不斷的擴大,對牧區的養羊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牧民的身體健康,給社會公眾衛生安全帶來不可估計的影響,為有效防控該病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本文將對半細毛羊棘球蚴病流行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相關的防治策略。
羊棘球蚴的感染率和感染強度與該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與種類有著較大的關系,隨著野生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開展,狼和狐貍數量增多,為有效保護羊群安全,牧民不得不大量的飼養犬,使得野生終末宿主動物及家養犬成為中間宿主動物形成大范圍的循環感染現狀,為該病的流行與傳播制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養羊飼養條件差也是導致羊棘球蚴的感染和發病率高的一個重要元素,牧區大部分的養羊戶都是粗放式管理,羊舍建筑簡陋,大部分是臨時搭建的簡易飼養圈,缺少必要的防疫條件,不能對飼養的羊群按規定進行消毒與驅蟲,導致衛生條件欠佳,導致部分地區羊棘球蚴的感染率比較高。
飼養戶對羊棘球蚴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對該病的危害性沒有認真對待。羊群被棘球蚴侵襲后,幼畜發育遲緩,生產性能急劇減低,嚴重時可引起死亡。同時該病為人畜共患病,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據數據分析,在同樣飼養條件下由于患棘球蚴病,綿羊胴體重下降3.01kg,牛胴體重下降11.5kg,羊毛產量下降0.2kg。由此可見羊棘球蚴病對養殖業影響是巨大的。
對本病的防控離不開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宣傳與教育,目前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對該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僅僅對其做一下棘球蚴病檢測與調查,沒有把檢測結果或調查情況及時有效的向社會公布,讓公眾了解到相關的信息。同時沒有組織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和飼養戶對棘球蚴病的認識程度及危害性,形成群防共管的良好的社會局面。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密切合作,利用 “三下鄉”和春秋防疫深入牧區之機,組織獸醫科技人員,通過發放科普宣傳資料、集中培訓、走村串戶等形式,加強科普宣傳力度,讓農牧民群眾了解棘球蚴絳蟲的發育史和危害性,提高農牧民防病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犬是控制犬的數量,加強犬的飼養管理,犬要拴養,犬舍與畜舍要有一定的距離。嚴格管理犬糞,對犬糞收集后進行深埋或焚燒,以防犬到處排糞散布病原,污染草場和畜舍。同時要拴好牧羊犬,定期給犬驅蟲可選用吡喹酮(0.5mg/kg)、丙硫咪唑 8~10mg/kg,驅蟲時應注意投藥前一定要將犬拴起來,事先饑餓18~24h,投藥后可給予飲水。通常在投藥后1~6h開始排蟲,24~48h內排完,排出的糞便和蟲體必需仔細收集深埋或焚燒,以免散布病原。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飯后洗手的習慣,避免玩弄被感染的犬而造成人感染的發生。農牧民要經常清除圈舍內的糞便,保持畜舍、飼草、飲水的衛生,定期對羊舍進行消毒處理,保持羊舍的干凈衛生,消滅病源。
在每年臨近春秋時,可利用丙流咪唑、長效伊維菌素注射液(主要成份為伊維菌素、阿苯達唑、吡喹酮)、復方阿維菌素片(主要成份為丙硫亞砜、阿維菌素、環吡異喹酮)等藥物驅蟲。另外,防疫人員在搞春秋常規防疫工作時,也攜帶各種驅蟲藥物,在注射疫苗的同時灌服或注射驅蟲藥物,確保羊春秋兩次定期驅蟲率達100%。
針對牛羊屠宰場棘球蚴病約占40%以上、病害臟器數量大、屠宰戶損失大、無害化處理困難等問題,建議政府部門對屠宰戶給予適當的補助,并對其病害肉尸及其臟器嚴格按照GB-16548標準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相關有害臟器任意丟棄以及飼喂犬、貓等動物,并禁止未經檢疫的臟器進入流通環節上市銷售和食用。
楊文斌(1988.2-),男,青海省樂都縣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動物傳染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