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秀梅 段棟梁* 淡江華 程曉亮 程萍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030032;2,山西省柳林縣農學委員會 033300)
改變傳統養殖模式 實現母豬智能化管理
穆秀梅1段棟梁1*淡江華1程曉亮1程萍2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030032;2,山西省柳林縣農學委員會 033300)
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母豬傳統飼養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規模化養豬業發展的需求,改變傳統飼養方式勢在必行。文章主要介紹了單體限位欄飼養和舍飼群養工藝的特點以及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工作原理、組成及特點等。
妊娠母豬;單體限位欄;舍飼群養;動物福利;智能化管理系統
母豬生產水平是影響規模化養豬生產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規模化豬場母豬普遍采用單體限位欄或圈欄小群飼養,幾十年來實踐證明,這兩種飼養方式為集約化、高密度養豬提供了有效手段,也為我國規模化養豬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其違背母豬生物學特性及生理需要特點,對母豬產生嚴重危害、導致母豬繁殖生產性能低下,也成為規模化豬場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低的主要原因。隨著品種及飼料營養技術的基本完善和穩定,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實現母豬智能化管理,給豬群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成為提高母豬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的重要途徑。歐美養豬發達國家很早便致力于畜禽養殖工藝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基于 “動物福利”、“健康養殖”理念的多種新型養殖工藝模式在養豬發達國家逐步得到了認可和應用,目前,養豬發達國家的高水平豬場的母豬已普遍采用 “舍飼散養”工藝,歐盟頒發的 “母豬單體限位欄禁令”規定,從2013年1月1日起,歐盟國家禁止使用單體限位欄飼養母豬,必將進一步促進新型養殖工藝模式的普及和應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從2007年開始,基于 “動物福利”養殖理念,設計了母豬舍飼散養工藝,并研究開發了舍飼群養及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設備,并在生產實踐上進行了示范應用。文章重點介紹了單體限位欄飼養和舍飼群養工藝的特點以及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工作原理和組成及特點等。
單體限位欄飼養,是將母豬飼養在長2.1m,寬0.6m的單體限位欄內進行飼養。這種飼養方式主要是通過人工操作人為控制母豬的飼喂量,對飼養員的條件要求較高,飼養員必須具有非常高的責任心和專業技術,才能控制懷孕母豬的采食量和母豬體況。另外,由于母豬長期在不到1m2的空間內生活,母豬完全失去了自由運動的空間和自由表達行動的機會,母豬由于運動量少、趾蹄病較多、肌肉無力容易造成難產,產程延長,子宮內膜炎及陰道炎發病率提高。由于“單體限位欄”養殖方式的嚴重缺陷,歐盟等重視 “動物福利”的養豬發達國家已經出臺法律條例,將于近1~2年內徹底廢除單體限位欄飼養方式,明令禁止使用單體限位欄。
圈欄小群飼養,是將4~5頭母豬飼養在10m2左右的圈欄內進行小群飼養。這種飼養方式的優點是在一定程度上能為母豬提供適當的自由活動和運動空間,給母豬創造了自由表達行動的機會,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母豬在采食時出現嚴重的強弱爭食現象,最終由于母豬個體采食不均導致出現肥瘦不勻現象,而過肥過瘦對母豬的繁殖性能都有很大的影響,造成母豬的生產性能大幅度降低。
舍飼散養生產工藝最早是由德國農業部官員Helmut Bugl提出的。與其他生產工藝相比,該工藝融豬的生理、生態、行為、習性于一體,符合豬的生物學特點和生命活動所需環境要求,也符合動物福利要求,是一種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生產工藝模式,符合國際市場對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要求。盡管這種福利養豬生產工藝已在歐美得到廣泛的推崇和認同,但由于中國的國情與之有很大差別,該工藝中所涉及的設備昂貴,生產運行費用高,所采用的清糞方式用水量大等諸多問題,因此直接照搬在國內養豬生產中應用是不可行的。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從2007年開始,基于 “動物福利”養殖理念,設計了母豬舍飼散養工藝,這種養殖模式,是根據母豬群體大小(50~300頭),按2.0~2.5m2/頭的利用空間設計建造母豬舍,并將豬舍內部設計劃分為采食分離區、飲水溺尿區、躺臥休息區、自由活動區、試情公豬飼養區、特殊處理區等不同的功能區域,能為母豬提供群居環境和自由活動的空間,母豬能按自己的喜惡組建和諧的小群體,自由組群、自由活動,母豬間有了行為、社交與心理的交流,避免了刻板和神經質等不良行為,增強學習與社交的能力,解決母豬單體限位欄飼養的運動不足問題,大幅度降低母豬肢蹄病和繁殖性疾病發病率,健全了母豬心理,保證母豬福利。
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是母豬舍飼散養工藝的配套設備。是利用射頻識別、自動化控制及計算機管理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實現母豬大群飼養狀態下的每個個體的精確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
“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設備,由硬件控制設備系統和軟件管理系統兩部分組成。其中,硬件控制系統包括:自動飼喂控制系統裝置、智能分離系統裝置、母豬發情鑒定系統裝置和計算機管理終端;軟件管理系統包括:數據收集、數據計算、數據分析處理與飼喂控制系統裝置、分離控制系統及母豬發情檢測系統裝置的通訊、實時監控等模塊。
“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射頻識別器對母豬的無線射頻耳標進行識別,母豬信息傳到電腦后精確飼喂系統可迅速調用相應檔案信息(耳牌號、背膘厚、妊娠期、環境溫度等),決定一天的投料量,實現母豬的精確飼喂,保證每頭母豬的理想體型;母豬探訪試情公豬時,其探訪信息及時、準確地被記錄,并通過射頻識別器傳到電腦,控制系統根據母豬當天探訪試情公豬的頻率及持續時間等進行判斷,鑒定是否發情,確定最適宜的配種時間,并在采食后進行及時分離配種;母豬吃完料后,進入分離巷道,智能化分離系統可根據日采食量、妊娠日齡及發情鑒定系統的檢測結果等,通過自動噴色記憶將病豬、發情母豬、妊娠母豬、臨產母豬、免疫接種母豬、沒有帶耳標的母豬等分離到特殊處理區,然后根據母豬個體狀況,合理制定和調整飼養方案,及時進行治療、配種、免疫、轉舍等特殊化處理,不需要處理的母豬返回大群。
4.3.1 實現妊娠母豬生產全過程高度自動化
4.3.1.1 自動精確供料
系統采用 “儲料塔+自動下料+自動識別”的自動飼喂裝置,通過母豬的信息識別,實現每個個體的自動精確供料。
4.3.1.2 自動精確管理
通過中心控制計算機系統的設定,通過智能分離系統控制,實現健康體檢、發情鑒定、免疫接種、產仔轉舍的智能化分離和每個個體的精確管理。
4.3.1.3 自動數據記錄與傳輸
妊娠母豬的所有生產數據,通過系統實時進行記錄,并傳輸顯示在計算機上。
4.3.1.4 自動報警
系統配置有自動報警系統,系統運行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電腦都會自動報警。
4.3.2 提高飼養管理人員工作效率
妊娠母豬生產全過程實現高度自動化,可大幅度提高飼養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1個飼養管理人員可以對年出欄5000頭商品肥豬的自繁自養豬場的妊娠母豬群實現全面的精確管理。
應用母豬舍飼散養工藝及智能化管理系統,解決了傳統飼養模式下母豬運動不足和采食不均問題,使母豬能最大限度發揮生產潛力。國外有關資料報道,養殖發達國家的高水平豬場,運用母豬舍飼散養工藝和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母豬群,年平均提供斷奶仔豬數可以達到25頭以上,有的甚至高達到30頭。本示范應用結果表明,母豬實現智能化管理,試驗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比傳統單體限位飼養方式增加了3.1頭,由此可為萬頭豬場(按500頭基礎母豬計算)帶來直接經濟效益38.7萬元以上(斷奶仔豬價格按250元/頭計算),母豬繁殖性疾病和肢蹄病發病率降低了68.97%,產后配種返情率降低了77.57%,母豬淘汰率降低了10%,(試驗報告另文),利用年限延長1~1.5年,最終提高了母豬的終生貢獻率。
母豬實現智能化管理,不僅可以提高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效率,節約豬場人員開支,而且能明顯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和豬場的養殖效益,是目前規模化豬場比較先進的養殖管理模式,這種養殖管理模式的推廣應用,必將對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穩定及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項目來源:山西省成果推廣項目(2013071022-2)。
穆秀梅(1969-),女,山西省柳林縣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牧環境與資源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段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