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嫻(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畜牧獸醫站 224600)
基層蛋雞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周福嫻(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畜牧獸醫站 224600)
最近30年,我國各地區逐漸實現了蛋雞規模化養殖,成為了國際上的養雞大國。然而,基層蛋雞養殖因為受到傳統飼養觀念和形式的限制,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盲目引種、過早催產、病雞問題、飼料變更等,養殖人員需要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消毒,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
基層蛋雞養殖;問題;對策;標準
如今,我國基層蛋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為農民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收益,然而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許多農戶養殖觀念落后,粗放管理,使得蛋雞發病率居高不下,生產性能不理想,難以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1]。本文針對我國基層蛋雞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行了探討。
隨機選擇蛋雞養殖戶8家和1000只蛋雞作為調查對象,其平均體重較為相近。在本次調查的過程中,對蛋雞養殖的從業人員、蛋雞品種的選擇、相關疾病的發生、飼養的方法等進行研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根據調查的結果,基層蛋雞養殖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雞舍簡陋、粗放管理、未嚴格消毒、衛生條件差等原因,許多基層蛋雞養殖戶的養殖情況經常會隨外界條件變化而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大量滋生支原體、巴氏桿菌、大腸桿菌等病原,有了傳播途徑,使治療難度加大。而且蛋雞處于簡陋的基礎設施中,缺乏完善的保溫設備,一旦天氣突變,氣溫迅速下降,很可能導致蛋雞感冒,以致患有其他疾病,嚴重時還會導致蛋雞死亡。大部分養殖戶僅在短期內養殖蛋雞,發現具有良好的市場行情時,并沒有良好安排工作,安裝完善的保溫設備,以及徹底消毒雞舍,就匆忙進行雞苗引進,對于進舍后的雞苗也沒有采取良好的保溫措施,未能及時開食開飲,導致幼雞死亡。
在我國基層蛋雞養殖過程中,一些農戶經常盲目地混合使用不同廠家的產品,或者并未依據有關的規格要求使用添加劑和藥物。濫用添加劑除了會使成本增加,同時也會使飼料營養逐漸失衡,嚴重時會使蛋雞出現代謝紊亂的現象。而用藥時間過長或過短、劑量不合適、不對癥、濫用藥物等則會導致疾病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控制,降低蛋雞的生產性能,降低其抵抗力與免疫力,使成本增加,最終將會難以預防和抵制疾病。
一些養殖戶如果發現市場行情較好,雞蛋價格高,就會開始催產,即使蛋雞體重不足或者并未到開產日齡,也會實施人為加光催產。此時雞體并沒有發育成熟,很可能出現早衰,使得產蛋率無法快速上升,且高峰持續期不長、蛋重小,情況嚴重時幾乎無產蛋高峰期。
通常在更換飼料方面,養殖戶應當盡量使飼料保持相對穩定,運用多樣化的原料,確保其營養充足。但是目前使用的自配料或預混料,由于不能檢測原料,質量波動幾率增加,難以保證營養均衡,導致蛋雞無法良好消化,出現拉稀的現象。另外,在行情較差時,一些養殖戶使用的飼料比較劣質,導致料比差、蛋重小、雞的抵抗力低、死亡率高。而且過高的蛋白或產蛋過大,也會使成本增加,導致腎臟受到危害,環境被污染,蛋雞經常被淘汰或死亡,能量過剩,脂肪肝發病率較高。最后,頻繁換料可能會導致蛋雞發生應激反應,嚴重時還會導致其死亡。
在我國基層蛋雞的實際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病健混養現象,一些農戶只重視成活率,卻沒有認識到及時淘汰病弱雞群、低產雞群和停產雞群的重要性。雞群中一旦出現個別的患病雞,僅在發病后給予治療,卻沒有加強預防與隔離,混合飼養健康雞與病雞,導致疾病快速傳播,甚至會造成整個雞群患病。
使蛋雞啄癖減少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良好斷喙,但是部分養殖戶缺乏正確斷喙的知識與方法,導致上、下喙過短或過長,使雞的采食量及其生長發育受到了影響。首先,雛雞斷喙過輕或過晚,要進行二次修整,會增大應激反應,且會浪費大約5%的飼料;其次,孵化場上門斷喙或者養殖戶互相幫忙均可能導致疾病傳播;另外,斷喙過短,蛋雞的采食與產蛋會受到影響;最后,同時進行防疫、斷喙、上籠和轉群,會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
完善基層蛋雞養殖的對策。
養殖戶在選擇雞舍場址時需要確保其遠離居民區、醫院、肉聯廠、屠宰廠、化工廠以及交通主干線,保證雞舍的水源充足,具有清潔的水質,與飲水衛生要求相符合。在設計雞舍時,不僅要使其與雞群的生物學特性要求相滿足,而且應盡量降低造價,減少資金投入,需要以飼養密度與飼養方式為依據來選取合適的面積建設雞舍。通常情況下,應當根據雞舍的機械化程度與跨度決定雞舍長度[2]。如果雞舍跨度在6~10m之間,通常其長度在30~60m之間;如果雞舍跨度較大,在12m左右,通常其長度在70~80m之間。雞舍設計的跨度不應過大,若雞舍為開放式,應當小于9.5m,以便取得理想的自然通風效果。若雞舍具有較高的機械化程度,那么可以適當延長跨度,但是仍需要保持在100m以內,避免加大制作和安裝機械設備的難度,導致無法輕易解決材料問題。若雞舍較為簡易,那么其跨度大約應為6m,屋檐至地面的高度需要低于2.4m。蛋雞舍的高度大約為3m,或者使屋頂與最上層雞籠的距離在1~1.5m之間。如果雞舍為高床密閉式,因為其下部設有糞坑,所有通常要高于雞舍1.8~2m,高度通常在4.5~5m之間。
對蛋雞的飼養過程加強管理,能夠使其抗病能力增強,對外來不良因素的干擾與病原侵襲進行有效抵御。養殖戶應當確保雞舍的濕度與溫度合理,以雞的生產用途、飼養方式、日齡大小和品種等為依據,合理安排飼養密度,確保每只雞的休息位置、采食及飲水均充足,而且雞舍配備完善的通風換氣裝置,確保雞舍內保持空氣清新。
在基層蛋雞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當嚴格進行雞舍消毒,及時將雜物與雞糞清除,保持舍內地面清潔,鋪墊草木灰,起到吸潮的作用,確保飼料新鮮;對于新購進的雛雞,必須加強防寒保溫,避免其患感冒,勤消毒,每周清掃且消毒雞舍周圍乃至整個雞場環境約1~2次。每周消毒用具和雞舍(帶雞)約2~3次,如果已經發生疫情,需要每天進行1次消毒。當有一批雞清出后至雛雞進舍前,需要徹底清掃并消毒雞場環境,浸泡、洗刷、消毒有關用具及飲食器具,采用甲醛對雞舍進行熏蒸消毒。
養殖戶應以當地疫病流行情況為依據,有針對性地制定可行性高的免疫程序。首先實施抗體監測,之后再接種免疫,在此過程中必須了解有關的注意事項,掌握疫苗用量與使用疫苗的方法,完成接種后細心觀察雞群,注意其抗體水平與外界疾病的流行情況,如果有必要應當額外免疫接種一次,根據免疫程序完成接種操作。此外,還應注意防鳥、滅鼠,定量定時填料,適時限飼,凈槽勻料。
對于發病雞群,應盡早診斷,及時將敏感藥物加入飲水或飼料中實施治療;如果蛋雞病重,無法飲食,需通過肌肉注射或灌服藥物治療,及早淘汰無治療價值的雞。每天對雞群活動、雞糞、飲水、吃料等情況進行觀察,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隔離或淘汰病雞,實施對癥治療[3]。根據生產需要適當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7日齡進行斷喙,對生產點實施燒烙,仔細操作,確保一次性完成。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基層蛋雞養殖過程中,由于大部分農戶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經常存在飼養密度大、不顧條件設施、錯誤斷喙、頻繁換料等問題,為了確保養殖場持續、正常運營,提高經濟效益,各養殖場負責人必須做到合理建設雞舍、加強衛生管理、按時添料、認真記錄核算和及時淘汰停產寡產、病殘雞等,從根本上預防疫病,確保蛋雞正常生產。
[1]杜立中.我國蛋雞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南陽市蛋雞養殖情況調研[J].中國畜牧雜志,2014(20):8-12.
[2]朱建國,夏圣榮,張遠芬,等.里下河地區蛋雞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9):25.
[3]郝志杰,楊振華,等.運城地區蛋雞養殖小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禽業導刊,2012(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