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肉豬價格的低迷順勢把種豬市場的泡沫擠破,商業化的擴繁場將失去進口種豬的動力——進口一頭原種豬動輒兩三萬,加上每頭均五千元的包機運輸費用,代價高昂。未來哪種類型的豬場會繼續進口種豬,也許只有以育種為目的的專業育種公司和以自用為目的大體系豬場,甚至連他們也會選擇引進豬精或種公豬的方式,減少成本。
近10年來,中國的大舉跨國引種已經成了業界常態,以引種代替育種的模式成了一些種豬企業的謀生之道,有些行業人調侃:歐美的種豬都快給中國掏空了。也有專家表示,中國占據著全球生豬業半壁江山的巨大份額,高度依賴進口種豬擴繁的模式不可持續。
據 《農財寶典》、新牧網掌握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種豬進口量銳減至9714多頭,業界嘩然,對比2013年,下降幅度為45.4%。究其原因,除了主流意見認為生豬行情影響以及美國疫情原因外,亦有行業人士認為這將是中國養豬業結構性調整的開始,也許由此摘掉引種大國的帽子。
陜西畜牧產業信息網 2015-07-09
農業部近日發布了 《2014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通過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我國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系統宏觀結構整體穩定,草原固有的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固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
農業部畜牧業司草原處處長李維薇表示,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去年達到53.6%,比2010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鮮草產量10.2億噸,比2010年增加了4.7%,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我國草原生態持續惡化勢頭得到控制,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正在加快好轉。
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牲畜超載率從2010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15.2%,其中268個牧區半牧區旗縣牲畜超載率從44%下降到19.4%。在草原保護建設工程和草原補獎政策的推動下,牧區各地加快推進草原承包工作。目前,全國累計落實草原承包2.83億公頃。其中,承包到戶2.23億公頃,承包到聯戶0.54億公頃。牧區各地以實施草原補獎政策為契機,通過加大棚圈和人工飼草地建設力度、改良牲畜品種、優化畜群結構、推廣舍飼半舍飼圈養等措施,有效減輕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壓力。
我國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國,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從2011年起,我國在內蒙古、新疆等主要草原牧區省份啟動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逐步將全國13?。▍^)所有牧區半牧區旗縣全部納入政策實施范圍,惠及全國657個旗縣(農場)的近2000萬農牧民。
中國草原網 2015-07-01
7月7日大北農公告顯示,大北農全資子公司北京農信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擬出資1億成立 “北京智農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暫定名,以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為準,以下簡稱 “智農支付”),農信互聯持有100%股權。
大北農主要經營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支付結算和清算系統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和應用。成立支付公司,有助于公司互聯網金融戰略的開展,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擴大獲益渠道,最終形成從數據、購買、支付、金融的生態閉環。
國際畜牧網 2015-07-07
近日,根據 《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經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省政府決定授予由天兆豬業分公司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與四川農業大學等單位,聯合申報的 《四川省種豬遺傳改良體系建立和配套系選育研究與應用》項目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殊榮。
天兆豬業作為一家與加拿大大型養豬公司Hylife合資建立的專業從事優質種豬選育改良,為我國養豬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純種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皮特蘭豬及二元母豬的現代種豬產業集團。公司始終堅持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不僅確保了天兆種豬主要性能與北美保持同一水平,還分別與四川農業大學動科院、四川大學動物疫病與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簽訂了校 (院、室)企合作協議,依托高校資源為天兆豬業發展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技術平臺。此外,天兆豬業在擁有優質種源和持續改良基因技術的基礎上,秉承“生物安全、以豬為本、行為規范、數據準確”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天兆豬業的核心高效管理體系,保證了天兆豬業的種豬品質和生產效率處于行業的領先水平。
目前,天兆豬業已成長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技術創新和管理驅動型種豬公司,在全國16個省 (市、自治區)建立了27個核心場,存欄基礎母豬數超過3萬頭。它不僅能向客戶提供優質的種豬產品,還能為客戶提供包括豬場建設、種豬選育、動物營養、豬群健康管理和高效規模生產等多方面的全套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 “母豬年均出欄25頭”的目標。
四川天兆種豬公司 2015-07-16
最近幾年,我國特種養殖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壯大,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首選,甚至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和有意創業的年輕人,也借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機遇,把特種養殖作為自己創業的起點。特種養殖的范圍很大,最近幾年引發市場關注的,比如北方地區的獺兔養殖以及南方部分省份的竹鼠養殖等。
但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后,也有很多隱憂,其中最令養殖戶和養殖企業擔心的,就是市場波動性太大,很多時候往往打人一個措手不及,導致嚴重虧損。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些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似乎總能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搶占先機,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這又是為什么呢?通過對一些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觀察分析不難發現,除了他們養殖的獺兔、竹鼠等質量好、品質優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將特種養殖產業鏈 “首尾相連”,在把握好養殖關的同時還能掌控終端市場,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畜牧獸醫報 2015-07-13
2015年,青海省果洛州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總投資達到15593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6937萬元,包括投資1120萬元,封沙育林草16萬畝的沙漠化土地防治項目;投資3900萬元,治理黑土灘26萬畝的黑土灘治理項目;投資280萬元,封山育林4萬畝的封山育林項目;投資120萬元,人工營造喬木林0.1萬畝的人工造林項目;投資851萬元,防治草原蟲害150.33萬畝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項目;投資666萬元,購置戶用太陽能光伏電源476套的農村能源建設項目。
2015年第三批省財政預安排資金建設項目投資8656萬元,包括投資1209萬元,封山育林19萬畝的封山育林項目;投資4000萬元,鼠害防治1169萬畝,安裝招鷹架8116架,鷹巢架2030架;投資1110萬元,建設畜牧業基礎設施370戶的生態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1287萬元,新建一批林業測報站(點)縣級檢疫檢查中心實驗室等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項目;投資1050萬元,治理黑土灘7萬畝的黑土灘治理項目。
中國草原網 2015-07-02
據悉,蒙草牧草銀行草產業運營平臺經過一年運營,蒙草在中國最優質的天然牧草呼倫貝爾完成牧草收儲20萬噸,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草供應商。蒙草牧草銀行草產業運營的搭建,牧民的草產品可在蒙草的牧草銀行中 “存儲自愿、自由流轉”,牧民可以存入草產品按照獲利標準兌換現金,也可用現金兌換草產品,或用草產品的收益兌換草種子。
2015年蒙草計劃在呼倫貝爾、錫林浩特、興安盟等地籌建12個收儲中心,業務基本覆蓋國內最優質的天然草場,年度收存目標保守估計在30~50萬噸。牧草交易中出現了一種草販子,他們從牧民手中收購天然草,再賣給養殖企業和牧場。這種交易方式存在價格不穩定,產量不穩定,質量無法保證,信用風險高等問題。蒙草銀行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將草業交易明顯地規范起來。
正是在蒙草牧草銀行規范的過程中發現,牧民的草地如果換成不同草種種植,會提升產量。于是建立種質資源庫對于草場來說有著修復草原和很大的修復空間。蒙草在呼和浩特建立了種質資源庫,同時在呼倫貝爾、通遼、錫林浩特、巴彥淖爾、阿拉善、北京等地建立植物種質資源分庫。
內蒙古晨報 2015-07-07
近年來,海原縣賈塘鄉以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平臺,在縣農牧、科技等部門的支持下,借助寧夏雨養農業苜蓿全程機械化科技綜合生產示范項目,打造王塘村12000畝有機牛肉養殖和紫花苜蓿研究示范基地,助力草畜產業發展。
該鄉開展斯背德、巨能、中牧、甘農系列等22種草品種對比示范種植,選育最適宜本地區的優質牧草品種;示范推廣超年限紫花苜蓿更新倒茬新技術,通過種植高粱、燕麥等禾本科牧草進行倒茬更新,對示范區進行更新補漏,逐步連片;引進整地、種植、收割、摟草、打捆等先進機械,進行全程機械化示范種植,提高牧草種植機械化水平和牧草蛋白質含量等品質;開展測土配方、重金屬及農殘等指標測試控制,申請通過國家有機苜蓿認證和有機清真牛肉認證,提高草畜產品品質。目前,該鄉紫花苜蓿累計留床面積達8.9萬畝,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7080頭、39880只,成立草畜專業合作社5個,建成紫花苜蓿銷售點2個、集中養殖園區3個。
中衛日報 2015-06-25
隨著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入和退耕還草政策的實施,特別是加入WTO以后,畜牧業快速發展,飼草形成相對較為獨立的一個大產業。實踐證明,種植牧草不僅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還有利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生態建設。
寧夏自然生態條件適合牧草生長,草產業的發展為寧夏高效優質畜牧業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牧草產業可持續發展不容忽視。彭陽縣是寧夏區紫花苜蓿種植大縣,通過收購加工,農民實現增收。
當前農民面臨著分戶種植,機械化程度低,收獲、加工、貯藏技術滯后,管理粗放,牧草蛋白含量下降,飼用價值和商品價值低等問題,制約草業和畜牧產業發展,牧草實現全產業鏈機械化有利于突破制約瓶頸。
農民日報 2015-06-25
為了促進中國與新西蘭在鹿茸研究領域的合作,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與新西蘭鹿業局聯合建立 “中國、新西蘭聯合實驗室”。
聯合實驗室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楊福合研究員和新西蘭鹿業局Dan Coup擔任主任,特產所李春義研究員和新西蘭鹿業局鹿茸部總經理Rhys Griffith擔任常務副主任。
該實驗室的建立,促進了中國與新西蘭雙邊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為雙方搭建了一個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聯合實驗室建立后,初步計劃是引進新西蘭 “鹿茸活性指數建立”技術,結合我所在鹿茸研究方面的優勢,聯合開展制定檢測鹿茸制品質量的方法、建立鹿茸產品的溯源系統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和新西蘭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鹿茸生產國家。鹿養殖業在兩國農業領域均占有重要地位。鹿茸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以其獨特的壯陽、抗疲勞、抗老化、提高免疫力、提高造血功能等特性而聞名遐邇。多年來,中、新雙方在鹿茸研究領域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但當前市場缺乏一套完整的鹿茸制品質量鑒定體系,這是限制鹿茸深加工技術應用的瓶頸,雙方均有振興鹿業養殖的強烈需求和合作意向。聯合實驗室的成立目的是建立一套完整、公平的 “鹿茸質量檢測、鑒定系統”和一個 “鹿茸產地同位素溯源”的數據庫,綜合評價鹿茸制品質量和鑒定鹿茸、鹿茸制品的產地,從源頭上確保鹿茸制品的藥用效果和保健價值。
重點實驗室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