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遼寧省海城市動物檢疫站114200)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探索與實踐
李鑫
(遼寧省海城市動物檢疫站114200)
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關系到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公共衛生安全,是切實保障海城市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食肉安全的重要措施。筆者根據實際工作經驗,對海城市如何做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展開分析與概括,以供參考。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存在問題;對策
病死動物通過非法途徑流入市場給人民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打擊非法販賣病死動物,做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做到的工作,本文將對海城市病死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供決策者參考。
無害化處理補償機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無害化處理工作開展,按照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建立和完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償機制。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監管、財政扶持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運行機制。要在認真執行現有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財政補助政策的基礎上,積極籌措資金,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落實本地區開展動物無害化處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監管、收集等運行經費,充分發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村防疫員的職能作用,確保應收盡收和將收集的病死動物全部實行工廠化處理。通過病死畜無害化處理補貼方案的實施,有力的促進全市病死畜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對養殖場(小區)逐個摸底登記建立臺賬,監督核查養殖戶姓名、地址及聯系電話、時間、養殖數量作為基礎數據鎖定存檔。
畜牧獸醫站每周督查1次,督查人員認真填寫養殖場(小區)大戶養殖情況監督核查臺賬,臺賬1式3份,養殖戶1份,鄉鎮畜牧獸醫站1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1份。將動物出生、調入、出欄、銷售去向、出欄時間、檢疫情況、死亡數量、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無害化處理等計入臺賬。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每半月對動物規模飼養場(小區)大戶督查1次,核查動物調入、出欄檢疫數量,對調出或調入無檢疫證、證物不符,出欄和產地檢疫不相符等違法行為,按照《動物防疫法》有關條款嚴肅處理。落實免疫、消毒、隔離等綜合防控措施,督促養殖場(戶)建立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檔案。
動物出欄養殖戶必須申報檢疫,檢疫人員接到報檢后及時到場到戶,嚴格按照產地檢疫規程實施檢疫,開具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出欄,一旦出現病死動物,必須在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做無害化處理,同時監督養殖者將畜禽增減情況及時錄入養殖檔案和臺賬。通過實行養殖情況監督核查臺賬制度,從源頭有效遏制了病害動物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落實了無害化處理制度,進一步規范養殖行為。
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設施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定點屠宰場必須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立無害化處理記錄臺帳,實行無害化處理報告制度。在現有已建病死無害化處理罐15個,待建7個病死無害化處理罐的基礎上積極籌措建設資金,更合適的設置無害化處理設備的建設,為養殖戶解決病死動物處理難題,避免病死動物隨意丟棄和處理不到位問題。
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辦法》,積極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對畜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的監督。發現不按規定銷毀病死動物或經營、加工、銷售、拋棄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經營者和養殖場(戶)及個人,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使違法行為及時受到法律的處罰。
畜牧、工商、商務、衛生、食藥監、公安、交通、質檢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以養殖場(小區)、屠宰加工點、肉食品經營攤點、餐飲單位為重點,采取主動查處與群眾舉報信息查處相結合、定期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打擊屠宰病死動物及收售、使用病害動物肉食品的違法行為,促進病死畜無害化處理工作開展,確保社會公共安全。
李鑫(1978.6-),男,遼寧省海城市人,大學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和防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