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遼寧省阜蒙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123000)
淺談規模養殖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李敏(遼寧省阜蒙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123000)
隨著畜禽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畜禽規模化飼養比重大約占飼養量的70%以上。做好規模化養殖場的監管工作,是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提高動物產品衛生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養殖場切實從“建場、引(購)入動物、飼養、免疫、染疫動物處理、出欄檢疫”6個方面進行監督管理工作。
嚴格按照要求審查養殖場動物防疫條件,符合要求的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場所位置與居民生活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距離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標準;生產區封閉隔離,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符合養殖要求;有污水、污物、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有資質的動物防治技術人員;有完善的動物防治制度和養殖檔案(記錄)。
強化外引動物報告隔離監管工作。落實和完善引入前申報審批制度,從外省引入種用、乳用和繼續飼養豬、牛、羊、禽的必須向輸入地省和市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審批(輸出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提供無疫區證明、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其他相關證明),并組織做好隔離場所的防疫條件審查。切實落實和完善引入后落地隔離報告、監管制度,嚴把入口關,嚴防重大動物疫病的傳入。本省購入繼續飼養的動物要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隔離觀察無疫后方可混群飼養。
規模養殖場動物數量、飼喂飼料監管是強化飼養領域監管工作的核心內容。定人、定期、定區域核查動物飼養總數,并比對分析追查,有效追蹤死亡動物流向,檢查出欄動物申報檢疫情況,檢查飼喂飼料是否含有“瘦肉精”等情況,從而實現逆向監管。
規模養殖場每個強制免疫項目要做全做到位,做到不漏一畜一禽,不留空擋,不留死角。監督機構要認真審核查驗免疫檔案,定期進行監測,確保強制免疫實施到位(100%佩戴畜禽標識)、監管記錄要規范詳實填寫,要有指定的監管責任人。
充分發揮省、市、縣、鄉、村5級監管體系優勢,實行層層監管、層層上報、例行檢查、有獎舉報和社會監管等辦法措施,切實掌握死亡動物流向,堅決杜絕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流通,確保病死畜禽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和人民群眾食肉放心。
動物產地檢疫要做到現場臨欄實施檢疫,查驗免疫情況及免疫監測情況,認真實施臨床健康檢查,并嚴格按法定“檢疫規范”要求實施檢疫。出欄畜要全部識讀二維碼耳標信息,完備相關記錄并留存。檢查每個特定管理相對人在動物出欄時是否向檢疫申報點申報檢疫,出現問題追究責任人,嚴把檢疫關,嚴禁染疫動物流入市場。
養殖場要做到“4個報告、4個健全、5個保證”,來實現全程監管。
即引入動物報告、發病動物報告、死亡動物報告、出欄動物報告。每個規模養殖場自覺將這4種情況如實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時報告。
即防疫管理組織機構及人員要健全、基礎設施要健全、制度措施要健全、記錄檔案要健全。監督執法機構及執法人員要與規模養殖場人之間明確責任區域、責任對象、責任事項、責任人員,建立健全各項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完善飼養檔案、免疫檔案、產地檢疫檔案,并且定人、定崗、定期對規模養殖場進行檢查核對。
保證按規定隔離、保證按規定免疫、保證按規定消毒、保證按規定實施檢疫、保證按規定處理。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還要加強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的宣傳,并指導和監督各規模養殖場建立和完善疫情報告、免疫接種、隔離、消毒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用藥用苗記錄等動物防疫管理制度。真正將監管工作落實到位,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