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登華(云南省建水縣李浩寨鄉畜牧獸醫工作站 654304)
冬春季養豬謹防流行性腹瀉
魏登華(云南省建水縣李浩寨鄉畜牧獸醫工作站 654304)
地處建水縣以北28千米的李浩寨鄉是一個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生產鄉,全鄉雖然只有7個村委會,是建水縣最小的鄉,但憑借它具有的養豬條件和它源遠流長的傳統養豬歷史,1996年和2005~2007年兩次獲得建水縣商品豬基地李浩寨勒白村仔豬示范村建設和科學養豬技術入戶項目的實施,這給李浩寨養豬業發展注入了動力;特別是仔豬培育技術的推廣不但為李浩寨的養豬事業做出了貢獻,而且給建水縣生豬產業化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仔豬培育過程中,既要有先進的養殖技術,又要有先進的疫病防治措施,下面就筆者在冬春季仔豬培育過程常常遇到的豬拉稀的防治經驗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豬拉稀是豬腹瀉的俗稱,豬腹瀉的發病率高達30~80%,死亡率也達10~30%。其中仔豬腹瀉死亡的情況相對來說要高點,而大豬腹瀉,中豬拉稀一般而言死亡率要低一些。
病初先嘔吐后拉稀,急性病,精神不好,排灰色或黃色水樣稀糞,嚴重脫水,母豬厭食,無乳,常見母豬、仔豬一起發病,各年齡段豬都有發病可能,10日齡內豬死亡率達100%,常發于冬春寒冷季節。哺乳仔豬突然嘔吐,隨之劇烈水樣腹瀉、下痢,為白色或黃綠色,帶有小塊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體重很快下降,體溫下降,常于發病后2~7d死亡,耐過的小豬生長緩慢而成僵豬。
可以用人用的穿心蓮4ml、胃復安5ml、氟哌酸5ml,混合灌服,每天2次,連用3~4d。
用穿心蓮2ml、胃復安10ml、氟哌酸5ml,混合肌注或交巢穴注射,每天2次,連用3~4次。
用玉米摻加入水熬糊,葡萄糖灌服。
用止痢散+荊防敗毒散拌料,連用5~7d。
(1)科學養殖能繁母豬至配種、懷孕、母乳等各階段的標準健康能繁母豬。
(2)對初生仔豬首先做好分娩時的接產。
(3)對初生仔豬做好剪齒和斷尾。
(4)及時教小豬吃初乳。
(5)仔出生3~7日內打補血劑,如富鐵力、紅血素等。
(6)教仔豬吃食,力爭10~15日小豬學會吃食補料。
(7)提早斷奶,如25~35d斷乳。
(8)提前育肥,40~45d與母豬隔離后采取階段性培育。
(9)適時出欄,100~120kg出欄最具經濟效益。
(10)科學喂養,科學防病,科學治病,科學管理。
(11)注意搞好周圍環境衛生,減少疾病發生,加快肥豬育肥出欄;保護能繁母豬健康體況,生下優質仔豬。
根據本病發生情況,結合季節及發病特征、癥狀進行綜合診斷、確診。
可進行腹腔注射生理鹽水100ml,5%葡萄糖80ml,5%碳酸氫鈉30ml青霉素80萬單位,每天1次,連用3d(抓豬雙后腿提起后扎進倒數第二個乳頭下方)(脫水表現:眼窩內陷,走路晃);如果天氣寒冷的話,腹腔注射的藥液溫度應控制在37℃左右。
斷食(大豬、母豬)5d左右,止痢金針+溫熱康打針,0.2ml/kg體重,連用3d。用止痢散+清瘟敗毒散拌料,連用5~7d。
可以斷食,喂些青飼料、白菜蘿卜等,飲水加補液鹽,腹瀉、拉稀多用鍋底灰、仔痢散拌飼料喂養豬。
(1)7~15d,用止痢金針口服,0.2ml/kg體重。
(2)口服補液鹽(或氯霉素10~30mg/kg,一天2次)。
(3)懷孕母豬產前45~15d,打弱毒苗經肌肉及鼻內各接種1ml。小豬出生后,以無病原性的弱毒苗口服1ml。
(4)傳染性胃腸炎母豬產前20、10d各打K99疫苗。
(5)采用淮源盛世獸藥拌料治療:若是細菌性感染,可用止痢散+清瘟敗毒散拌料,連用5~7d;若出現水腫,口服補液鹽+維健飲水;若是腸道菌群失調,用舒奇特+維健飲水,連用5~7d或者用舒奇特+黃芪多糖拌料,連用5~7d,可以改善腸道菌群;若是細菌性拉稀,可用止痢金針按0.2ml/kg肌肉注射,連注3d;若是傳染性胃腸炎,可用止痢金針+溫熱康,按0.2ml/kg肌肉注射,連注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