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山 褚建剛 曲學忠(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264400)
水貂育成前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張華山 褚建剛 曲學忠(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264400)
育成前期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貂體型的大小,皮毛尺寸,對于養殖場效益高低、育種成敗至關重要,文中提出具體的技術措施。
水貂;育成前期;飼養;管理;技術
水貂育成前期是指仔貂分窩至秋分(9月下旬)的時期,是水貂體重、體長增長及骨骼、內臟器官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水貂育成過程中的前期階段。
(1)營養標準:能量1000~1500KJ、可消化蛋白質15~32g, 脂肪 8~12g, 碳水化合物 13~18g。
(2)保證蛋白質的充足供給及與能量的合理供應比例和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的充足供給。
(3)剛分窩的頭1~2周應逐漸增加日糧量。投喂營養豐富、品質新鮮、容易消化的飼料和日糧,喂量不要太多,可逐漸增加,防止出現消化不良和消化道疾病。
(4)分窩半個月以后,要提高日糧量,以幼貂吃飽而不剩余浪費為原則,不限制喂量。
(1)日糧配合參考比例為動物性飼料65~75%,谷物10~20%,蔬菜10~15%,豆漿或水15~20%。喂量一般按300~400克/每天,公貂較母貂約多30%。
(2)在日糧配合時,一要注意用多種動物性飼料混合搭配,保證蛋白質的全價性。二要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飼料。可適當搭配兔頭、骨架、鮮碎骨等(占動物性飼料的15~20%),外加骨粉1g,食鹽0.5g,維生素A1500IU,維生素E10㎎,維生素B110㎎,維生素C12㎎。
(1)嚴防飼料變質引起水貂各種疾患。在采購、運輸、貯存、加工等各環節上,要嚴把飼料品質關。
(2)合理制定飼喂制度,可采取每天喂3次,早飼量占30%,應盡量早喂;午飼量一般占20%,要快速喂;晚飼量占50%,應推遲喂。
正常斷奶分窩時間在40~45日齡。如果同窩仔貂多且發生嚴重咬斗行為的,可在35日齡分窩。仔貂發育滯后、但母貂母性尚好的情況下,可稍晚些,但最長不超過60日齡。仔貂斷奶分窩時的體重標準以350~400克為宜。
(1)集中斷奶法:當全窩發育均勻時,一次全部分出。按性別、個體大小相同,一籠雙養或單籠飼養;一周后再行第二次分窩。
(2)分批斷奶法:當同窩仔貂發育不均勻時,先分出強壯、能獨立采食的;較弱的繼續哺乳,待哺育一個階段,能獨立采食后再行分窩。
可用大寫英文字母和數字對水貂進行編號。如DM130001,DM種源:丹麥;2013年出生;編號:0001。
幼貂分窩后從單籠飼養開始,應將仔貂糞便撮起一些一點,抹在其籠網的前角處,這樣該窩的幼貂就會把這個地方當成廁所,養成在此處排泄糞尿的習慣。
幼貂育成前期,正值天氣炎熱,是各種疾病多發的時期。
搞好飼料室、飼料加工和飼養用具的衛生。
搞好貂籠、小室以及食具的清洗和消毒,保持墊草清潔干燥。
保證清潔的飲水和器具衛生。
從幼貂斷奶分窩之日起,要在斷奶分窩后的第15至21天及時接種犬瘟熱、病毒性腸炎、出血性肺炎和腦炎等疫苗,預防主要疫病的發生。接種時應按說明書要求進行。
炎熱夏季氣溫較高,易引起水貂中暑導致傷亡。防暑可采取向籠舍地面灑水、午間驅趕幼貂活動、保證充足飲水、棚舍兩側張掛遮陽網、防止陽光直射籠舍等措施。
定期作好體尺、體重測量和初選、復選及留種工作。并于6~7月份進行初選,9月下旬進行復選,并作好選種、育種記錄、及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