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容(遼寧省海城市西柳動物衛生監督所 114200)
豬瘟及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
楊宇容(遼寧省海城市西柳動物衛生監督所 114200)
豬瘟及大腸桿菌都是豬場較為頻繁的多發疾病,兩者混合感染后其危害增強,給防治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如不及時治療常常導致大批豬只死亡,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生豬產業的發展。2013年筆者曾接診一病例,通過臨床及實驗室確診為豬瘟并發大腸桿菌感染,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豬瘟;大腸桿菌;混合感染;診斷;防治措施
豬瘟是當前養豬場常見的急性、高熱、高接觸性一種傳染性疾病,對養豬業危害極大。豬瘟發病時因受機體和病菌的影響極易發生一種或多種疾病混合感染,在混合感染的病菌類型中大腸桿菌病是最為常見的,混合感染疾病給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工作造成很多困難,其危害程度更大常常引發大批豬只死亡。2013年春筆者曾接診一例混合型病例,現將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及防治措施報告如下,僅供參考。
該次發病的豬場位于海城市郊區的一老養豬場,2013年4月初飼養至69日齡架子豬突發疾病,發病初期體溫升高至41℃。精神頹廢、消瘦、腹瀉,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最多,結膜潮紅,耳、四肢、下腹、背部等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紫紅色出血,病情發展到后期后病豬行走無力,站立困難,搖晃,最后衰竭死亡。整個病程約為6~7d,發病豬占總數量的50%以上,在整個發病期總計有15頭豬死亡。
病豬病發初期排黃色或灰色稀糞,病發2d后耳朵開始發紫,體溫升高至41~42℃左右,隨后在后肢內側、腹下出現紫斑或黃豆大的紫點,眼瞼腫大,精神頹廢,不愛運動、常臥地不起,病發后期呼吸急促,頭頸后仰,四肢呈游泳狀劃動而死亡。
解剖病豬可見皮下組織(脂肪、肌肉)普遍出血,肺臟出血、有發黑淤血、脾臟水腫、邊緣部位有不均勻的鋸齒狀的病灶,腎臟并正常腫大并有出血。有肝周炎和纖維素性心包炎,胃底粘膜有出血和潰瘍,小腸粘膜出血水腫,腸壁較薄,胃腸內容物腥臭,結腸粘膜出血、紐扣狀潰瘍。頜下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呈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狀花紋。
無菌采取病死豬肝、脾、淋巴結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中,37℃培養24h后,可見灰黃色、不透明、圓形凸起、邊緣不整齊、大而濕潤的菌落,挑取典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短粗的桿菌。挑取單個菌落接種到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中,37℃培養24h后可見菌落呈紅色。
采集病豬血清,按豬瘟病毒試劑盒操作。變為藍色的記為“+”表示陽性,而不變色或不清楚的記為“-”表示陰性。樣品血清結果均變為藍色,和豬瘟陽性對照組顏色基本一致,表明病豬血清中含有抗豬瘟病毒的特異性抗體。
筆者結合以上具體特征診斷本病為豬瘟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豬瘟病毒與大腸桿菌發生混合感染后導致病情復雜,筆者建議發病時間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為了減少病發時間,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必須采取有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1)對發病死亡的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病豬可用0.1~0.15ml/kg豬瘟免疫血清進行肌肉注射,并選擇敏感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2)對污染過的豬舍、地面、用具可用2%NaOH進行滅菌消毒,切斷病菌傳播途徑。
(3)對發病豬要及時隔離,并對健康豬群進行豬瘟兔化弱毒苗緊急接種。
(1)增強養殖場內養殖管理,做好豬舍內外的環境衛生工作,按消毒要求堅持做好豬舍內日常的消毒,尤其是夏季,更要做好換季衛生,豬舍內保持通風,高溫時間做好降溫防潮,從本源上切斷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傳播途徑。
(2)養殖豬場有條件,一定要堅守自繁自養準則,如果必要到外地養殖場外引進豬只時,首先要進行檢疫,隔離養殖一段時間,確保沒有感染病菌;疫病早發現,及時治療,才能有效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
(3)在治療時應選好選對藥物,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此病在治療實際中,很容易對藥產生耐藥性,對使用的藥品,一定要預先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根據敏感性選擇敏感藥物進行治療。
(4)定期防疫接種是預防豬瘟發生的有效措施,但防疫時間是最關鍵,養豬場要對飼養的生豬定期檢測豬瘟抗體水平,結合檢測結果,慢慢總結出豬瘟抗體水平的消長規律,根據此規律,找相關的獸醫一起規劃設計好合適本養殖場的免疫程序。有條件的豬場可用本場分離的大腸桿菌制備滅活苗接種,通過這樣的接種疫苗,直接會給仔豬接受到免疫。
楊宇容(1974.11-),女,遼寧省人,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雞或豬的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