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榮(四川省通江縣沙溪鎮畜牧獸醫站 636748)
一例牛“木舌病”的診療報告
王懷榮(四川省通江縣沙溪鎮畜牧獸醫站 636748)
2014年8月20日上午,本鎮大梁城村農民彭某來站求醫,口訴自己養的6歲黃公牛不吃不飲,舌出口外不收,筆者即前往按中獸醫方案治療,收到明顯效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于后。
畜主訴:該牛于2014年8月16日給本鎮秦家院村2社秦某的發情母牛配種,往返達25km山路,奔走較快,數次飲溪溝水,且采食過玉米與豆莢;并于8月17日耕地0.6畝,過后就不食不飲,大便干燥,未見小便,口流涎沫,舌吊露于口外;曾求助于該村動物防疫員治療兩天,不見好轉。
根據畜主介紹,筆者現場觀察到病牛精神沉郁,行走如癡,反芻停止,口流涎沫,噯氣惡臭,口色淡紅,舌硬如木、冰冷似鐵、伸出口外難收,伸頭直頸,氣促喘粗,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測定體溫39.8℃,脈搏84次/分,呼吸45次/分,聽診胃、腸蠕動音微弱。
該牛發病于夏末秋初,因暑月炎天勞役過度,久渴失飲,奔走較急,乘舌熱飲寒涼水,過喂谷料,熱邪積于心腸,上攻于舌所致。
牛“木舌病”的病態主要表現于舌,按中獸醫理論,又根據臨床癥狀而論,本病系冷熱相激、氣血滯而不行,瘀血停聚造成,屬心熱里證,治則瀉心熱通腸積,以古方“牙硝散”主之。
方藥:馬牙硝、黃連、大黃、黃芩、郁金、甘草各90g,樸硝80g,蜂蜜、豬脂各800g。
用法:先將豬脂熬煎成油待溫后加蜂蜜備用。然后將其余各藥混合加工成末,分成12份。每服藥末1份加蜜豬脂120g兌溫水1500ml,用胃導管灌服,每隔4h灌服1份。
病牛服藥24h后舌軟回收,開始反芻并出現食欲。8月25日復診,該牛食欲恢復正常,其它癥狀基本消失。
(1)通過臨床診斷、病因分析和治療效果觀察,確認該牛患的是“木舌病”無疑。對于采用中獸醫古方治療本病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有待認真學習和進一步探討。
(2)據資料介紹,“牙硝散”為專治牛“木舌病”而設。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心主血脈,心與小腸相表里,心腸有熱必然會上攻于舌。本方以馬牙硝苦寒,瀉熱通便,潤燥軟堅;黃連性苦寒,瀉心火及中焦之火;大黃性苦寒,入心包、大腸經,瀉熱解毒,破積導滯,涼血祛瘀,三藥并用以潤腸軟堅瀉熱,治牛心熱吐舌為主藥。黃芩性苦寒,苦入心、寒泄熱,瀉上焦之火,解肺及心包之熱;郁金性辛、苦、寒,入心、肝、肺經,泄血、破瘀、涼心熱、散肝郁;樸硝雖與馬牙硝同性,但瀉下力強,而馬牙硝瀉下力緩,與黃芩、郁金共為輔藥。豬脂咸寒,有潤燥利腸,散風解毒之功;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有清心養肺,治腸燥便秘、體虛津枯的效果,與豬脂同用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有補脾和胃、解毒、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為使藥。
(3)在“牙硝散”方中,為何既有馬牙硝又有樸硝?據《本草從新》記載:“硝能柔五金,化七十二石為水,生于鹵地,刮取煎煉,在底者為樸硝,在上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置風日中,消盡水氣,輕白如粉為風化硝。”又在重編校正《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牛患木舌病第十四的歌曰中有“黃連大黃牙芒硝”一句。另據四川大學出版的《中獸醫新編》中,稱芒硝“為含有硫酸鈉(Na2SO4)的天然礦物,經精制而成的結晶體。煎煉后結于盆底凝結成塊者,稱為樸硝;結于上面的細芒如針者,稱為芒硝。芒硝質地純,瀉下力緩;樸硝含雜質多,瀉下力強。”筆者的理解,是馬牙硝的瀉下力緩,要借樸硝瀉下力強的助推作用以達治牛心熱吐舌之功。至于樸硝除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外,還含有什么化學物質,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
(4)通過本例牛“木舌病”的診療,筆者認為“牙硝散”對實火引起的口舌生瘡、舌體腫大不可用。陰虛之火引起的口舌生瘡,可應用。舌體腫大易與“木舌病”混淆。牛“木舌病”現代醫學認為是放線菌引起,應認真辨別。如口色赤紅,脈洪大,舌腫熱痛不可服本方。如口色淡紅,舌硬如木,冰冷似鐵,伸出口外難收,應服本方。前者為實火引起,后者為長途跋涉或勞役后乘舌熱驟飲寒涼之水,冷熱相激,氣血滯而不行,瘀血停聚所致。
注:四川省通江縣老科協高級獸醫師李富育老師指導了診療工作,特此致謝。
王懷榮,四川省通江縣人,大專,高級獸醫師,目前研究方向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