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彬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畜牧站161024)
淺析農村笨雞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趙德彬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畜牧站16102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村散養雞,也就是笨雞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市場的帶動下,農村飼養笨雞的農戶也逐漸增加,有的已逐步走向規模化。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凸現,養殖效益低下,有甚者出現虧損,嚴重挫傷了農民養殖積極性,影響笨雞產業的發展。下面就農村笨雞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做以淺析。
農戶多采用自繁自育的形式,通過自家或左鄰右舍的雞蛋作為種蛋進行孵化,這種種蛋往往帶菌較多,種雞血源混雜。孵化出來的小雞,疾病多,成活率不高,產蛋率總體不高,季節性產蛋明顯。
生產管理技術是決定笨雞養殖效益高低的關鍵因素。農戶飼養笨雞通常以自家小院為飼養場地,一是場地小,往往在有限的場所飼養過量的笨雞。實踐中有的農戶,經常幾十只雞擠在一個雞舍里造成氧氣不足,熱度過大,有的雞舍防寒保暖能力較差,使雞無法抵御寒冷。導致笨雞總體產蛋率不高,笨雞蛋質量下降,影響養殖效益。二是在飼料的配比上也以原生態的食物為主,雖然保持了雞的原生態飼養方式,但在有限的場所內往往造成雞的食物不足,營養搭配不合理。
北方的雞苗投放集中在5月份以后,以產蛋為主的笨雞因天氣原因,一般得第二年春天才開始產蛋,所以養產蛋笨雞很難當年受益。而對于肉用笨雞也因飼養周期長(一般從5月到12月份),使農戶飼養笨雞的興趣減弱。
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一個養殖周期最少要四種疫苗,八次免疫。由于農戶防疫技術欠缺,散養笨雞時不注重防疫,從而使笨雞在生長過程中抵御病害的能力下降,一般一只雞生病就會影響到整個雞群的健康。成活率不高直接導致養殖成本的提高,養殖效益的下降。
選擇經環保監測符合無公害要求的場地,如林地、河灘、草地、荒地等可作為養殖地。同時要求場地相對封閉、易于隔離、向陽、干燥。
要在散養地段中搭蓋一定量的簡易式雞舍。雞舍是供雞休息、避風雨以及防風保暖所用。一般建成寬5m,高1.8~2.0m,長度適宜的雞棚。同時可選用木條、木棍等在棚內搭建簡易棲架供雞棲息。
1~3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150只,4~7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70~110只,8~14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50~80只,15~21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0~60只,22~30日齡雛雞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40只。也可依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有的養雞戶一旦遇到雞發病,不經獸醫人員確診,自己便盲目用藥,從而貽誤了病情,浪費了時間。
在養雞日常生產飼料管理上,為預防雞病而長時間飼喂各種藥物,不僅造成藥物對雞腎臟的損害和藥物的浪費,而且還使各種細菌產生抗藥性,嚴重影響到后來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在養雞生產中,要隨時將病雞剔除隔離,不要將病雞與健康雞放在同一圈舍,同料混養飼喂,從而導致疫情傳染。
從育雛到產蛋前這段時間只重視雞的成活率,對弱小雞和殘雞不及時淘汰,既浪費飼料,又降低養雞效益。產蛋期間有停產的雞,要及時淘汰,減少經濟損失。
一家一戶家庭小群散養,雖然效益不錯,但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無法進行產業化開發,難以做大做強,所以要選擇飼養條件好,場地規模大的鄉村作為飼養基地,適當提高規模化養殖模式,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同時要加強農戶的及養雞場工作人員的科學養殖觀念,防疫技術培訓,使其掌握科學的飼養方法,用藥方法,嚴格遵守科學飼養原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但同時也要注意,農戶進行笨雞養殖,需要根據自身的資金力量,勞動力強度,基地建設條件,管理技術水平等條件來確定養殖規模,根據自身力量量力而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確保養雞場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