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龍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畜牧獸醫管理局242000)
規模化養雞場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汪金龍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畜牧獸醫管理局242000)
雖然近年來規模化養雞場發展迅速,但其疫病防治存在防治觀念陳舊、防疫條件較差、防治技術落后、監測意識淡薄等問題。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養雞場;規模化;疫病防治;存在問題;對策
隨著養雞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轉變,規模化養雞場疫病流行與危害日趨嚴重,了解本地區規模化養雞場疾病流行情況及防控現狀,對有效防控疾病的流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促進本地區的養禽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有著重要經濟參考價值。
受傳統防控經驗的影響,在整個疾病防控過程中觀念陳舊,不能根據疫情的變化科學的制定新的防控策略,過分的依賴并超常規的使用獸藥和疫苗,不注重綜合防控措施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實施。把對獸藥和疫苗的使用作為控制疾病發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對消毒、環境污染和無害化處理等綜合防控措施不加重視,易導致老病不能根除,新病不斷發生。
現有基層眾多的養雞場不能達到防疫條件要求,未按照要求與村落和人口聚居地保持一定的距離。消毒設施不達標,養雞場門口未設置消毒通道,污凈道不分,病死雞亂丟,不能按照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整個養雞場污水橫流,衛生條件差。同時多數養雞場選址不合理、建設設計不符合防疫要求,污水不加處理直接排入大河,對環境污染嚴重。
防疫措施不當主要是指養雞過程中的消毒知識欠缺,不能按照要求進行有效消毒,徹底殺滅病原。再免疫接種時不了解當地疾病流行規律與情況合理設計免疫程序,致使免疫程度不科學不合理;在進行免疫接種時還存在操作技術不當,對接種的疫苗不按照要求進行,器械不進行消毒,隨意加大劑量,疫苗保管不科學,致使疫苗失效等現象直接導致疫苗的免疫效果大為降低。
不規范使用獸藥,濫用抗生素藥物和違禁藥物。眾多養雞者把抗生素作為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不論什么疾病都使用抗生素等藥物,致使雞群抗生素殘留超標。雞群得病需求速戰速決,希望打一針就好,喂一次藥就見效,不遵守用藥說明盲目更換藥物。還有一些養雞場把抗菌藥物作為預防疾病的萬能藥,在飼料和飲水中長期不規范添加使用,致使機體產生抗藥性和毒副作用嚴重,從而影響著雞群的正常生長和人們食肉健康。特別一些養雞場違法使用一些違禁使用的獸藥,給產品質量和人們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目前多數的規模化養雞場對疾病的監測意識不強,非常淡薄,對本地區或本場的疾病流行情況和免疫前后的抗體水平缺少必要的了解,雞群暴發疾病后盲目下藥,缺少規范的治療措施。在對疾病監測手段上,受經費資金的限制,基層動物防疫部門缺少必要的監測設備與儀器,致使監測手段落后不能對疾病進行有效的防控。
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疾病防控手段也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不能單純的依靠某一種防治措施來有效防控疾病的發生,應多手段多途徑的開展。以生物安全措施為主,免疫接種和藥物治療為輔的綜合措施轉變,應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獸醫法律法規及生物安全措施。
養雞場應在搞好本場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時,掌握周圍雞場的疫病動態,建立聯防制度。強化定期消毒,掌握所用消毒藥的性質,選用兩種以上消毒藥輪換使用,雞舍應按照清掃、水洗、干燥、噴藥的步驟進行消毒,以保證消毒效果;科學運輸疫苗,根據不同種類疫苗所需的最佳溫度保管疫苗;規范免疫操作技術,使用時應避免高溫和直射陽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使用疫苗;堆積發酵糞尿、深埋病死雞,污水處理后排放,保持環境清潔。規模養雞場應當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疫病監測或免疫抗體檢測制度,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實施科學免疫。
養雞場發生疫情,應及早確診。要根據疫情制訂治療方案和選擇藥物,同一種藥物不長期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最好分離病原菌做藥敏實驗,以便有針對性的選用抗菌藥物。藥物的特點和劑型不同,決定了給藥方法的不同。當肌注的不能口服,在水中溶解度低的不能飲水給藥。用藥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不盲目加大或減少劑量,保證療程。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養殖技術規范,不使用國家規定的禁用獸藥及其它化合物,嚴格遵守休藥期,控制獸藥殘留,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特異、靈敏、簡便、快速的診斷方法是成功開展疫病監測、檢疫等工作的前提。因此,國家應加強市、縣級動物防疫部門疫病診斷監測和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充實和完善儀器設備,把疫病監測和殘留監測作為日常工作。要引進和開發快速、靈敏、準確的診斷試劑,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縣級獸醫實驗室化驗人員和雞場飼養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診斷水平,確保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及時得到確診。
根據本地雞病發生現狀及需要,提出需要凈化的疫病種類和目標,并制定其實施步驟和方案。疫病凈化的關鍵在于有力的領導和持之以恒的執行檢疫、淘汰為主的綜合措施。
汪金龍(1972.6-),男,安徽省宣城市人,大學本科,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