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HortScience》的一篇研究報道(October 2015 vol.50 no.101542-1548),來自寧波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Fang Yu等人研究了冷脅迫(5℃)與非冷脅迫(10℃)條件下桃果實的蔗糖代謝差異。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種條件下桃果實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謝相關酶活性及基因表達。與10℃下貯存的果實相比,5℃下貯存的果實積累較高含量的H2O2,受冷害(CI)程度嚴重。5℃下貯存的果實中與蔗糖代謝有關的酶活性如酸性轉化酶(AI)、中性轉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及基因表達水平在整個貯存期或貯存后期較高。5℃下蔗糖分解活動的急劇增長顯著降低了蔗糖含量并增加了還原糖含量。10℃下貯存的果實在前21天蔗糖含量上升之后輕微下降,在整個貯藏期都比5℃下貯存的果實的蔗糖含量高。5℃下凈蔗糖分解活動的增加與預期相反,因為生化反應通常會隨著溫度的增加而上升。研究人員總結認為,冷脅迫刺激了參與蔗糖代謝的酶活性及基因表達,從而導致蔗糖分解代謝活動的提高。
(周 洲/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