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伍 秦永艷
早期微創介入綜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希伍 秦永艷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微創介入綜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的臨床療效。方法40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早期微創介入綜合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早期微創介入技術能有效的提高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進行廣泛的臨床推廣運用。
早期微創介入;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療效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 胰腺出現水腫﹑充血, 或出血﹑壞死[1]。該病癥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對其正常的生活作息等方面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該急性病癥發展迅速且變化復雜,臨床對病情治療和處理也相當的麻煩, 因此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必須采取高度的重視。微創技術雖然還屬于一項較為新興的技術但發展至今已經比較完善了。而早期微創介入的使用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的臨床效果就已經良好的證明了這一觀點, 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男12例, 女8例, 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7.1±12.9)歲;觀察組男13例, 女7例, 年齡26~74歲, 平均年齡(46.6±1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中進行基本的常規治療。將入院診斷明確后的SAP患者均及時給予規范的非手術綜合治療, 常規完善各項實驗室指標檢查, 急診行上腹部CT并進行相應的藥物靜脈推注治療[2]。
觀察組采用早期微創介入進行綜合治療, 其具體操作如下:將患者仰臥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床上, 給予心電監護及吸氧輔助治療, 在DSA下選擇性區域動脈灌注和經鼻空腸營養管置入術[3]。然后將患者移送至16排螺旋CT檢查室, 仰臥于CT掃描床上進行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方法的治療[4]。最終遠端孔接引流袋, 經引流管側端孔連接沖洗液持續沖洗, 再次行CT平掃確定引流管位置良好后將引流管縫合固定, 術后安全返回病房[5]。
整個治療過程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治療狀態以及體征,良好的進行維護以保持手術能順利進行下去。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 且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檢驗顯示正常, CT和B超檢查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改善, 血﹑尿淀粉酶檢查顯示有明顯降低, B超和CT檢查顯示胰腺有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病情沒有改善或出現加重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10例, 有效9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5% (19/20);對照組顯效6例, 有效8例,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0%(14/20);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1例急性呼吸道反應, 1例下腹部膿腫, 發生率為10%;對照組出現2例胰周膿腫, 1例小腹部膿腫, 3例腹腔出血, 發生率為30%;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使用早期微創介入進行綜合治療的優勢 重癥急性胰腺炎癥狀發展迅猛, 能夠用越快的時間將疾病控制且治療對患者來說就越保險, 因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在發展到嚴重時會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醫學的發展, 微創技術的出現也就使得其在運用于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上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了。
微創技術本身就是以最小的傷口進行最精確的治療, 在外部傷害極小的情況下也能很好的達到相應的治療效果, 而早期微創介入就是為了能夠以更加精準的程度來對當前病癥進行相應的治愈, 在節省中間環節的同時也能將當前病癥進行良好有效的治療。
因此使用早期微創介入綜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就能更好的將該病癥做出更加針對性系統性的治療。在其綜合病癥都還沒有迅速得到體現之前就將病情良好的控制住, 這樣才能給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3.2 使用早期微創介入進行綜合治療的臨床結果 本文對于本院收治的40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分為了觀察﹑對照兩組, 通過以上臨床表現可以看出, 早使用了早期微創介入進行綜合治療的觀察組其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治療總有效率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可見在觀察組中, 早期微創介入的確在整個治療周期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觀察組的最終治療效果也就會全面優于對照組。
3.3 推廣早期微創介入進行綜合治療的實際意義 醫學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先進的器械﹑醫療技術以及針對性的藥物在不斷的被發明﹑發現出來, 也有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癥在不斷的被攻克和治愈。這就說明只有在人們不斷學習努力下才能將技術做到更加完善, 同時讓人類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對于任何一種病癥, 相關的醫護人員都有義務去不斷的學習發展和完善, 最終找到一個保證患者狀態穩定的情況下又能產生更好療效的治療辦法和相關藥物。
綜上所述, 使用早期微創介入進行綜合治療后具有的巨大優勢性, 因此使用該方法進行治療能給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帶來更加全面的治療效果以及更低的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進行廣泛的臨床推廣運用。
[1]趙祥紅,李家龍.生大黃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11):93-94.
[2]左敏,崔瑞芳,李斌.急性胰腺炎內科臨床患者88例治療觀察.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8):128.
[3]趙在林.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采用內科綜合治療的26例臨床效果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28):29-30.
[4]任磊,劉春鳳,周業江.早期腸內營養聯合柴芍承氣湯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臨床研究.瀘州醫學院學報, 2015(3): 230-233.
[5]張麗.急性重癥胰腺炎70例臨床治療探討.基層醫學論壇, 2014(32):4359-43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65
2015-08-20]
116021 遼寧省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李希伍);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秦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