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貞姬
氟桂利嗪膠囊致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臨床探討
蔡貞姬
目的探討氟桂利嗪膠囊(FNZ)致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72例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討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相關臨床特點以及診治情況。結果72例患者均有明顯的氟桂利嗪膠囊用藥史, 且用藥時間最短15 d, 最長1 年, 48例患者在用藥3個月內出現帕金森綜合征, 多以運動遲緩﹑肌強直為主, 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對癥治療。結論與原發性帕金森綜合征不同的是,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多以預防為主,合理有效的對癥治療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
氟桂利嗪膠囊;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臨床特點
藥物不良反應引起帕金森綜合征在臨床極為常見[1]。臨床常見的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主要以吩噻嗪類﹑丁酰苯類以及甲氧氯普胺等藥物為主[2]。FNZ在醫院應用廣泛, 導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生率不斷增加。為探討FNZ致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特點, 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參考, 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 其中男26例,女46例, 年齡最小60歲, 最大84歲, 平均年齡(72.8±11.5)歲。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是在服用氟桂利嗪膠囊后出現帕金森綜合征的相關臨床癥狀;②經病史及相關臨床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③絕大多數患者停藥后, 其臨床癥狀能得到有效的好轉 ;④患者均無帕金森綜合征家族病史。
1.3 研究方法 整理7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并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檢查情況﹑治療情況﹑預后效果等。
1.4 檢查方法 抽取患者靜脈血, 對其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常規﹑血糖及電解質等), 除此之外, 所有患者均接受顱腦CT或MRI﹑頭頸動脈血管數字彩超等檢查。
1.5 治療方法 所有確診患者立即停用氟桂利嗪膠囊, 隨即給予患者口服美多巴(125~250 mg/次)﹑安坦(2 mg/次, 2~3次/d)﹑普拉克索(0.25~0.5 mg/次﹑3次/d), 以上藥物單一使用或聯用。
2.1 臨床表現 72例患者均存在氟桂利嗪膠囊用藥史(最短15 d, 最長1 年);患者主要臨床表現:行動遲緩﹑四肢僵硬。72 例患者中雙側肢體同時起病60例, 剩余12例均為單側起病;16例患者出現明顯的唇﹑舌不自主運動;18例患者出現便秘癥狀;4例患者雙側震顫, 12例患者單側震顫。查體結果顯示患者出現四肢對稱性鉛管樣強直, 32例患者腕部表現出齒輪樣強直癥狀;16例患者靜止性震顫癥狀者, 其余各項查體顯示正常。經簡易智能量表(MMSE)測定, 患者均不存在均認知功能障礙, 但16例患者出現一定的抑郁癥狀。
2.2 治療效果 治療后91.67%(66/72)的患者癥狀得到改善, 8.33%(6/72)患者無效。其中33.33%(24/72)的患者在接受對癥治療后1周內, 其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均完全消失。
2.3 影像學檢查結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顱腦CT﹑MRI掃描檢查, 所有患者均存在軟化灶。經頭頸CTA檢查, 有72.22%(52/72)的患者動脈存在不同程度的狹窄現象(主要在基底動脈﹑椎動脈以及大腦后動脈)。
2.4 氟桂利嗪膠囊用藥劑量和發生帕金森綜合征的時間 所有患者氟桂利嗪膠囊服藥劑量均≤15 mg/d, 其中用藥劑量為15 mg/d的患者4例;用藥劑量為5 mg/d的患者10例,用藥劑量為10 mg/d的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用藥時間最短15 d, 最長1 年, 其中66.67%(48/72)患者在用藥后3個月內出現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
本次研究中選取的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老年患者, 其發病原因主要是使用了鈣離子通道拮抗藥氟桂利嗪膠囊。有相關學者認為, 氟桂利嗪通過突觸前或突觸后機制導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癥的發生, 即引起多巴胺神經環路的遞質傳遞功能降低。一方面氟桂利嗪對紋狀體多巴胺 D2受體產生直接的競爭性拮抗作用, 另一方面致使單胺﹑5-羥色胺能神經元的酪氨酸羥化酶丟失導致多巴胺耗竭。經回顧本研究選取的患者在氟桂利嗪的用量上符合說明說要求, 這也一定程度說明長期使用該類藥物, 往往與是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癥發生的重要因素。由氟桂利嗪膠囊所致的藥源性的帕金森綜合征同原發性帕金森病相比, 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較為相似, 均表現為震顫﹑肌肉強直﹑呆板面容﹑行動不便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但在其起病形式﹑進展速度等方面, 二者存在差異。原發性帕金森綜合征多表現出男多女少﹑發病及其進展慢﹑震顫頻率高且幅度大等特點。而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則表現為女多男少﹑發病及其進展快﹑存在肢體對稱性肌強直現象﹑運動少且肌強直﹑震顫頻率低且幅度小等。
據文獻報道[3], 藥物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其中由氟桂利嗪引起的所占比例極高, 達到20%。但氟桂利嗪引起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機制尚不清楚, FNZ 是一種選擇性鈣離子通道阻滯劑, 能夠有效阻止過量的鈣離子跨膜進入細胞內, 緩解患者腦血管平滑肌痙攣, 擴張血管,并對血管性頭痛﹑頭暈病也有一定效果[4]。
為探討FNZ致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體會, 本文隨機抽取本院收治的72 例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為研究資料, 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經統計, 所有的72 例患者均有明顯的氟桂利嗪膠囊用藥史, 且用藥時間最短15 d, 最長1 年, 有48例患者在用藥3個月內有帕金森綜合征出現, 多以運動遲緩﹑肌強直為主, 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對癥治療。本研究中, 女性多于男性, 可能與激素相關的DA 受體阻斷有關, 或者與遺傳因素有關[5]。在使用FNZ 時, 療程不宜太長, 劑量宜偏小。除此之外, 用藥過程應嚴密觀察, 一旦出現癥狀宜盡早停藥。
綜上所述, 與原發性帕金森綜合征不同的是,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多以預防為主, 合理有效的對癥治療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
[1]邵汝升,王占強,董巧云,等.氟桂利嗪膠囊致老年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臨床分析.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5):541-542.
[2]陳秋惠,楊宗輝,張穎,等. 氟桂利嗪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24例.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5):2983-2984.
[3]魏虹,劉芝修,李祥,等. 31例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臨床分析.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0, 22(11):972-973.
[4]高宇,南光賢.過量服用氟桂利嗪致帕金森綜合征1例報告.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4, 31(4):364.
[5]張遜娟.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63例臨床癥狀與治療分析.中國衛生產業, 2013, 10(36):118-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87
2015-07-28]
133300 吉林省琿春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