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賈梅香
腦鈉肽在冠心病中的臨床價值研究
張 帆 賈梅香
目的 探索血漿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測定結果的水平與冠心病相關性。方法 選取253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選取54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檢測其NT-PROBNP濃度水平。結果 對照組NT-proBNP水平(78.5±18.3)ng/L, 與觀察組入院時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與觀察組出院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加重, 觀察組NT-proBNP含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結論 NT-proBNP濃度檢測水平與冠心病預測、治療及預后有密切相關性,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研究, 研究進一步顯示NT-proBNP與心功能分級有密切相關性。
腦鈉肽;冠心??;相關性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是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 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內膜上, 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脂類物質堆積變成的白色斑塊, 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在主動脈根部分出兩條動脈, 負責心肌本身的血液循環稱為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內膜上斑塊漸漸增多, 造成動脈腔狹窄, 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 產生心絞痛[1,2]。早期由于病變較輕或有較好的側支循環, 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NT-proBNP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殖的作用。在血管再重塑及在血液調節中起重要作用, 具有利鈉利尿、抗醛固酮作用, 主要源于心室, 它的含量與心室的壓力、呼吸困難的程度、激素調節系統的狀況相關。本文就NT-proBNP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血管內科2012年3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53例作為觀察組,年齡38~81歲, 中位年齡49歲, 男172例, 女81例。均未發現消化、內分泌、泌尿、呼吸、免疫及血液系統疾病。健康對照組54例, 年齡25~60歲, 中位年齡45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 , 收錄本研究的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分級按照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來進行心功能分級。兩組性別、體重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住院患者入院次日早起6∶00~7∶00空腹采集靜脈血液3 ml, 真空采血管肝素抗凝。體檢人員7∶00~9∶00同樣方法采集標本。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分離血漿后2 h內完成NT-proBNP檢測。采用化學發光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檢測條件符合說明書及儀器的規定, 測定NT-proBNP含量。儀器為 BECKMAN COULTER Access型自動發光分析儀 , 試劑生產企業為Alere San Diego, Inc。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NT-proBNP比較 觀察組NT-proBNP水平在出院時和入院時比較, 入院時為NT-proBNP為(1032.4± 158.3)ng/L, 出院時為(101.5.4±38.2)n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對照組NT-proBNP水平(78.5±18.3)ng/L, 與觀察組入院時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與觀察組出院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不同心功能分級時NT-proBNP 水平比較 觀察組入院時NT-proBNP平均水平(1032.4±158.3) ng/L, 心功能Ⅰ級NT-proBNP水平(231.6±48.2)ng/L, 心功能Ⅱ級NT-proBNP水平(531.6±58.2)ng/L, 心功能Ⅲ級NT-proBNP水平(1187.6±204.2)ng/L, 心功能Ⅳ級NT-proBNP水平(2751.6±514.6)ng/L。觀察組患者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78.5±18.3)ng/L。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加重, 觀察組NT-proBNP含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不同級別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心血管病等健康威脅因素每年導致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死亡, 給中國的繁榮發展造成了損失。一項研究估計, 2000~2030年間, 在中國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中將有22%的人位于35~64歲之間, 而美國同期的數字僅為12%[3]。冠心病是指供給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 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 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類心臟病。其臨床病癥包括心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臟驟停等。中國每年死于各種冠心病的人數估計超過100萬, 占世界第二。其發病原因主要有兩方面:①隨著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缺乏運動、營養過剩、吸煙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趨勢日漸嚴重, 客觀上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②“重治療、輕預防”的傳統理念:冠心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 容易造成漏診、誤診, 常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探尋有效的早期檢測指標顯得尤其重要。
腦利鈉肽(BNP)最早是1988年由日本學者Sudoh等從豬的腦組織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由32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類激素, 主要由心室分泌, 然后被裂解為具有生物活性的、由32個氨基酸組成的BNP和不具有生物活性的、由76個氨基酸組成的NT-proBNP。正常人血液循環中僅有低濃度BNP。BNP主要由心室細胞合成, 正常情況下, 心臟細胞受到強烈刺激可以通過釋放或合成, 與此同時分泌出等分子的64個氨基酸殘基前體。病理狀態下, 如心室負荷及室壁張力增加時, 引起心室尤其是左心室BNP大量分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T-proBNP含量高于對照組, 觀察組在入院時的NT-proBNP含量高于出院時的含量, 故對癥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NT-proBNP水平, 可改善患者的預后。所以, 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是目前已知的心血管功能性的有效指標, 與冠心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用NT-proBNP協助診斷心力衰竭, 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是目前較為可靠的臨床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 隨著心功能不全的加重, 血液中NT-proBNP的濃度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在超聲心電圖還不能完全顯示出異常的時候, 血漿中NT-proBNP測定能夠較敏感的反映出心功能的真實狀態, 在臨床工作中與超聲心電圖緊密相結合, 對于診斷和治療冠心病有較高的價值。NT-proBNP水平與心功能分級密切相關, 已經取得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NT-proBNP在冠心病中的診斷、預防和預后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 賀青軍, 羅子幸, 余秀蘭, 等.真武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T-proBNP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2(1):19-20.
[2] 馮巧愛,郭文玲,袁慶芳.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2(4):415-416.
[3] 于曉麗.NT-proBNP檢測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中的診斷價值.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182-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37
2015-03-20]
453600 輝縣市人民醫院(張帆);新鄉市中心醫院(賈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