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光
多層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影響觀察
曹偉光
目的分析多層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PE)診斷中的影響。方法選取86例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均采取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 觀察掃描結果。結果86例患者中, 共有72例患者出現40支肺動脈栓塞問題, 通過CT影像檢測出肺動脈主干擴張, 肺動脈充盈缺損、附壁缺損、完全堵塞等, 患者肺葉部出現缺血性變化或者肺部出現“馬賽克”病征。其余14例患者在臨床栓塞治療結束使用CT進行復查,11例患者的肺動脈栓塞癥狀基本消失,3例患者的癥狀好轉。結論多層螺旋CT掃描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 該設備擁有掃描清晰、無痛苦、無創傷的優點, 可以在快速掃描中提高圖像的分辨率, 是影像學掃描的重要方法。
多層螺旋CT; 肺動脈栓塞;診斷
多層螺旋CT最初概念在1992年出現, 由雙層螺旋CT掃描儀進行研究, 隨著技術的進步, 該公司在1998年完成四層掃描設備的研究。肺動脈栓塞是外源或內源出現栓子, 導致患者肺動脈堵塞引起的肺循環障礙, 在該癥狀出現后, 即可判斷為肺動脈栓塞。如患者出現肺出血或壞死癥狀, 即可將病癥劃分為肺梗死[1]。目前, 多層螺旋CT檢測技術已經得到了較大的進步, 檢測準確性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而臨床應用則是螺旋CT技術的核心成果。本文以86例肺動脈栓塞患者進行研究, 患者均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86例患者進行研究,86例患者中男64例, 女22例, 年齡18~88歲, 平均年齡(52.4±5.4)歲。患者臨床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咳血。其中42例患者因外傷史導致癥狀出現,21例患者因風濕性心臟病導致癥狀出現,23例患者因下肢靜脈栓塞導致癥狀出現, 患者均采取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GE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儀作為研究設備, 通過高分辨率掃描, 以110 kV、440 mAs作為標準掃描參數。患者掃描時采取仰臥位, 使用CT掃描患者身體, 使用圖像預覽軟件構建三維圖片, 并且進行三維圖像的分析。通過表面陰影成像、多平面重組(MPR)、密度投影、多曲面重組(CPR)、容積再現重組等方法進行重組, 使用高壓注射劑由肘靜脈注入65~75 ml造影劑, 注射速度為3~5 ml/s, 延遲時間15~17 s。
86例患者中, 共有72例患者出現40支肺動脈栓塞問題,使用CT影像進行檢測, 發現栓子在左肺動脈11支、右肺動脈7支、右上動脈4支、右下動脈8支、左上動脈5支、左下動脈5支。通過Z軸進行圖像重建, 可以發現充盈缺損共有16支, 完全堵塞6支, 附壁缺損11支。MPR與CPR上為充盈缺損5支, 完全堵塞4支, 附壁充盈17支。CT影像為主干擴張, 充盈缺損、附壁缺損、完全堵塞, 患者出現肺葉部缺血性變化或者肺部表現出“馬賽克”病征。其余14例患者使用臨床栓塞治療后, 通過CT進行復查, 其中11例患者的動脈栓塞癥狀基本消失,3例患者癥狀明顯得到改善。
多層螺旋CT的工作原理是通過360°掃描, 將人體速度通過探測器進行掃描, 以錐形X線進行掃描, 采取Z軸進行CT探測器排列, 寬度為0.4~1.6 mm, 在完成X線掃描后, 探測器同時進入激活狀態, 通過數據收集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從而獲得容量更大的數據傳輸能力。通過多排探測器的同步控制, 直接打開多排檢測器, 完成數據的同步采集工作, 而探測器采集信息后, 可以實現獨立傳輸作用, 將數據傳輸至計算機上, 通過重建完成4幅以上的掃描圖像[2,3]。肺動脈栓塞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病, 一旦發病, 患者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死亡。及時進行診斷, 并且進行正確的治療后,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目前我國缺少臨床上的肺動脈栓塞流行病臨床資料, 但是臨床上出現肺動脈栓塞的幾率較高[4]。雖然在研究過程中僅選用了86例肺動脈栓塞患者, 但是在多層螺旋CT掃描技術的不斷進步下, 肺動脈栓塞已經成為我國高發的臨床心血管疾病。由于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 檢查特異性較低, 誤診、漏診幾率較大, 而急診患者危險性較高,只有及早進行判斷, 并且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才能使患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多層螺旋CT掃描儀, 可精確掃描出肺血管具體情況與解剖細節, 確定栓子的具體位置, 幫助醫師選擇治療方案與療效判定[5]。
綜上所述, 多層螺旋CT掃描是非常重要的臨床技術, 通過二維探測器進行掃描, 掃描時間較短, 可以通過憋氣的方式掃描特定器官, 降低運動偽影, 使重建圖像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尤其是意識不清、無法配合的患者, 其效果更加優秀。本次研究采取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 可以實現多方位的觀察, 并且重組出立體或平面影像圖。多層螺旋CT掃描具有精確的診斷效果, 掃描設備擁有結果清晰、無痛苦、無創傷的優點, 可以在快速掃描中提高圖像的分辨率, 是影像學掃描的重要方法, 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1]鄒紅群, 王俊東, 楊俊濤, 等.64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對肺動脈栓塞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32(5):144-147.
[2]葛虓俊, 吳昊, 滑炎卿, 等.低劑量CT掃描診斷肋骨骨折的臨床應用.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45(5):492-495.
[3]楊瑞, 代立梅, 李劍穎, 等.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眼眶部外傷檢查中的應用.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44(7):731-733.
[4]黃源義, 萬兵, 劉四斌. MSCT肺動脈血管成像診斷肺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放射學實踐,2010,25(12):1354-1357.
[5]朱曉華, 李士駿, 薛永明, 等.胸部CT低劑量掃描的圖像質量與吸收劑量關系分析.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10):945-9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18
2014-12-15]
473000 南陽市中心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