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菁
抗癲癇類藥物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分析
任菁
癲癇屬于一種腦部疾病, 特點是持續存在能產生癲癇發作的易感性, 進而出現相對應的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認知及社會學等方面的后果。癲癇的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智力(主要是兒童)、心理、學習等生活質量。大量文獻證明, 目前國內外對癲癇患者的治療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 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多種多樣, 應用不當, 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所以分析抗癲癇藥物的臨床應用, 解析此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尋找更好、更合理的給藥方案, 很有必要。本文綜述了目前抗癲癇藥物的臨床應用狀況和不良反應發生特征, 剖析了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奠定基礎。
抗癲癇類藥物;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分析
癲癇(俗稱:羊角風;英文名:Epilepsy)臨床為神經細胞突然異常放電導致的大腦短暫功能失調, 屬于一種慢性綜合征, 當前該疾病發病率約為 0.5%~1.0%。癲癇患者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 并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藥[1]。臨床上抗癲癇藥物種類繁多, 用藥混亂, 藥物不良反應更是涉及患者身體的各個方面, 所以抗癲癇藥物的臨床安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對抗癲癇藥物的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的研究勢在必行。現報告如下。
1.1 抗癲癇藥物(AEDs)的分類 ①亞芪胺類(卡馬西平 );②乙內酰胺類(苯妥英鈉); ③ 巴比妥類(苯巴比妥);④側鏈脂肪酸類(丙戊酸鈉);⑤琥珀酰亞胺類(乙琥胺);⑥激素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⑦苯基三嗪類(拉莫三嗪)。
1.2 歷史背景、現狀 從1912年抗癲癇藥物出現到20世紀70年代抗癲癇一線藥物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乙琥胺等陸續出現, 為癲癇患者做了很大功獻, 但苯妥英鈉治療窗窄, 又是非線性藥物、肝藥酶誘導劑, 給患者的治療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 已退出一線治療;有些藥物如丙戊酸鈉長期的服用對肝臟損壞很大, 大量研究中表明這些藥物都發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隨著進一步的研究, 近年來新一代抗癲癇藥的誕生為癲癇患者帶來了福音。托吡酯(TPM)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拉莫三嗪(LTG)是愛爾蘭生產,1999年在我國上市的一類新型的抗癲癇藥物, 有廣譜、高效的特點,而且國外文獻[2]的Mate分析中顯示, 此藥的致畸率低, 孕婦可以使用, 也有研究表示[3], 其致畸率和其他藥物相比無差異, 所以還需要大量的臨床研究來證明。奧卡西平(OXC)是卡馬西平的代謝產物,2004年中國上市, 具有廣譜、強效、療效確切、安全性好等特點。新藥出現時間短, 還需更多的臨床研究提供支持。
1.3 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統計資料顯示, 我國癲癇患者已經超過900萬, 大多數的患者需要長期或者終生使用藥物對疾病進行控制[1]。因此合理的使用抗癲癇藥物是獲得較好療效的關鍵。抗癲癇藥物種類較多, 但臨床應用的報道較少。王佳慶等[3]在其研究中, 對2011~2013年上海、成都、廣州、北京四地的抗癲癇藥物臨床用藥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應用數量居前三位的是丙戊酸鈉、奧卡西平、拉莫三嗪, 并顯示男性患者數量明顯高于女性, 患者以45~64歲為主;肖潤梅等[4]在其研究中, 對2009~2011年湖北新華醫院抗癲癇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用量在前三位的是奧卡西平、丙戊酸鈉、拉莫三嗪, 患者數量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患者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 必然存在不良反應, 由于患者個體因素的差異及藥物劑量的不同, 臨床不良反應也不盡相同, 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有肝功能異常、惡心、皮疹、嗜睡、頭暈、血細胞異常等,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所以抗癲癇藥物的臨床安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5]。鄒明等[6]在其研究中顯示丙戊酸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頭暈、頭昏、疲勞、乏力、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肝損害等。袁玉梅等[7]在其研究中, 對892例癲癇藥物不良反應進行了分析, 發生不良反應的藥物主要為丙戊酸鈉、卡馬西平和奧卡西平, 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及其附件的損害。張志華等[8]在其研究中對210例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 不良反應藥物主要為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 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及結締組織損傷、神經系統損傷、血液系統損害。本文對文獻的分析進行總結, 經比較,臨床上奧卡西平、丙戊酸鈉、拉莫三嗪的用藥例數明顯高于卡馬西平、托吡酯、加巴噴丁的用藥例數,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癲癇患者中男392例, 女130例, 男性患者明顯高于女性,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大部分在45~64歲之間,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最主要的不良反應是頭暈、頭痛、復視、共濟失調等癥狀, 新一代抗癲癇藥物與一線藥物比較而言, 不良反應輕微, 涉及肝臟與血液系統損傷較少。見表1。
抗癲癇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經大量文獻分析, 此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在95%以上, 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文對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和預防不良反應的對策做以下分析, 見表2。

表1 抗癲癇藥物臨床用藥及不良反應分析(n)

表2 影響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因素與預防對策
我國癲癇患者總數已經超過了900萬[9,10], 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使用藥物來控制癥狀。長期使用藥物, 治療的成本非常昂貴, 為患者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長期用藥, 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影響了患者的治療。
本課題研究證明, 可以對癲癇患者的臨床合理用藥進行指導, 能有效避免并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可以為患者節省防治的用藥成本, 緩解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 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秀玉.2009~2011年宣武醫院抗癲癇藥物用藥情況監測分析.醫院綜述,2013,19(13):2439-2440.
[2]McAuley JW, Biederman TS, Smith JC, et al. Newer therapies in the drug treatment of epilepsy. Ann Pharmacother,2002,36(1):119-129.
[3]王佳慶, 王莉文, 趙志剛.4城市2011-2013年抗癲癇類藥物使用情況的分析與比較.藥品評價,2014,11(18):24-28.
[4]肖潤梅, 喻維, 何斌, 等.2009-2011年我院抗癲癇藥物臨床使用分析.臨床合理用藥,2013,6(4):19-21.
[5]楊莉, 趙志剛, 李東梅, 等.我院2001~2007 年抗癲癇藥血藥濃度監測數據分析.中國藥房,2012,19(23):1798-1800.
[6]鄒明, 馬虹英, 龔志成.633例長期服用丙戊酸類藥物癲癇患者的一般不良反應統計與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3):256-258.
[7]袁玉梅, 汪榮華, 楊水新.892 例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3,30(11):1264-1268.
[8]張志華, 何周康, 蔣南平.210例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病例文獻分析.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4,13(6):328-329.
[9]Freidel M, Krause E, Kuhn K, et al. Oxcarb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2007,75(2):100-106.
[10]Kluger BM, Meador KJ. Teratogenicity of antiepileptic medications. Semin Neurol,2008,28(3):328-3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95
2014-12-23]
510800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婦幼保健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