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德威
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生存質量影響分析
薛德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生存質量影響。方法50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兩組患者均給予抗腫瘤藥物化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分別為(47.1±3.3)分、(75.6±4.2)分, 對照組患者干預后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分別為(34.1±3.3)分、(65.2±4.7)分。觀察組干預前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和對照組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和對照組干預后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生存質量, 護理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護理借鑒。
肺癌;化療;心理護理;生存質量
肺癌是常見的呼吸系統腫瘤疾病, 肺癌患者的死亡率較高。肺癌患者除了手術治療外, 化療是常用的治療措施, 化療過程中除了原發疾病外, 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等, 嚴重影響到患者化療期間的生存質量, 這些不良反應同時也會影響患者心理情緒的改變, 影響到腫瘤的化療效果。本文選擇本院肺癌患者, 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化療過程中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 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均為非小細胞肺癌,且均實施化療, 所選患者能夠和醫護人員正常交流溝通, 能夠自己閱讀并理解本實驗中的調查問卷。同時排除卡氏功能狀態量表<60分患者、合并有心腦腎等器官嚴重疾病患者、不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配合醫療操作患者、存在智力障礙不能和醫護交流溝通及不能理解調查表患者、預計生存期低于6個月患者。上述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8例, 女7例, 平均年齡58.9歲。對照組中男19例, 女6例, 平均年齡59.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給予抗腫瘤藥物化療。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的肺癌化療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化療方面簡單的健康宣教、觀察化療不良反應、囑咐患者預防不良反應等)。觀察組在常規肺癌化療護理干預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①分析患者心理情緒狀況。了解患者焦慮、恐懼、緊張、沮喪、孤獨、絕望等心理狀態, 分析這些不良心理狀況引起的因素, 針對產生的根本原因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②言語交流開導患者。采用語言交流方式和患者進行溝通, 對患者進行開導, 抓住患者求生欲望的心理特點, 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 讓患者通過心理開導使心理狀態得到好轉, 利于患者對醫護人員信任。保持患者所在的病房環境安靜, 醫護人員要嚴格為患者保守秘密, 對患者進行有力的鼓勵和引導, 加強言語溝通效果。③音樂療法。根據患者對音樂的愛好程度及愛好的曲目等, 選擇適合患者的輕音樂, 通過音樂不同節奏、韻律等, 讓患心理產生美好感覺, 并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情緒, 使患者精神振奮, 信心增加。④讓患者了解機體內部的抗擊癌細胞機制, 消除患者對肺癌方面知識的誤解, 提高患者認知并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的信心程度, 同時讓患者了解化療過程中所用的化療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 讓患者做好化療不良反應方面的心理準備。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采用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QLQ-CCC)對患者進行生存質量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采用卡氏功能狀態量表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定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前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分別為(49.6±2.9)分、(80.2±6.5)分;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分別為(47.1±3.3)分、(75.6±4.2)分。對照組患者干預前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分別為(48.9±5.2)分、(81.2±6.7)分;對照組患者干預后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分別為(34.1±3.3)分、(65.2±4.7)分。觀察組干預前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和對照組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和對照組干預后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癌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此類患者治療過程中多需要化療, 而化療可引起相關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等)可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 使其生存質量嚴重下降, 甚至有的患者因為疾病因素而產生自殺等念頭。這些都是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 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 影響到腫瘤的化療效果[1,2]。所以, 肺癌患者的化療過程中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來干預患者的不良情緒, 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對化療效果的影響。心理護理干預是緩解及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的一種有效護理措施, 通過心理護理干預, 患者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恐懼等)得到舒緩, 能夠積極向上的配合臨床醫護操作, 提高患者進行和參與治療的積極性[3,4]。
綜上所述, 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后, 其干預后的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狀態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后, 說明心理護理通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生存質量, 護理效果顯著, 值得借鑒。
[1]王春云, 許秀枝.喉癌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包頭醫學院學報, 2002, 18(4):353.
[2]孫風雨.肺癌化療 68 例整體護理體會. 齊魯護理雜志, 2009, 15(15) :27-28.
[3]王建平, 林文娟, 孫宏偉.癌癥病人心理干預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心理學報, 2002, 34(3):200-204.
[4]鄧紅莉.341 例肺癌化療病人的心理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8, 5(23):95-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31
2014-10-24]
473058 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