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楊 譚玉杰
圍生期孕產婦在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時的藥物監測
柳楊 譚玉杰
目的探討藥物監測手段在支持﹑指導圍生期孕產婦在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時的作用。方法對宮內感染妊娠患者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抗感染治療, 采用藥物監測手段, 監測孕產婦和胎兒的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血藥濃度。結果對孕產婦靜脈血和胎兒臍帶血行血藥濃度檢測, 孕產婦和胎兒的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血藥濃度在安全范圍內, 出院后經3個月隨訪, 母嬰均恢復良好。結論對圍生期患者采用藥物監測, 增強其抗感染治療的安全性, 可為其治療用藥提供安全保障。
圍生期孕產婦;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藥物監測
宮內感染是指孕婦在妊娠期受到病原體感染后, 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引起胎兒先天感染, 與早產兒腦白質損傷﹑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許多嚴重疾病的發生關系密切[1]。因此, 及時治療宮內感染, 在預防嬰兒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是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 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的特點, 靜脈給藥后1 h可分散至子宮內膜, 且可透過胎盤屏障[2]。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的妊娠分級分為C級。本文通過采取藥物監測的方法, 對采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的圍生期孕產婦行血藥濃度監測, 從而支持﹑指導臨床醫師進行圍生期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 女, 32歲, 2015年1月停經30+4周,腹痛伴少量陰道出血1 d入院。患者末次月經為2014年6月15日, 停經10+2周于外院超聲檢查提示宮內孕雙胎。孕25+5周超聲提示宮內雙胎分別為25+5周和20+5周, 因考慮為雙胎輸血綜合征, 于超聲監測下行二胎兒射頻減胎術。入院時體格檢查:體溫37.7℃, 脈搏78次/min, 呼吸18次/min,血壓116/8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常規檢查示白細胞15.3×109/L, 中性粒細胞為88.5%。
1.2 診療方法
1.2.1 監測手段 患者入院后行宮縮監測, 監測結果提示間隔5 min規律宮縮, 且患者有腹痛伴少量陰道出血, 考慮患者先兆早產合并早發型輕度子癇前期。
1.2.2 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即給予靜脈滴注硫酸鎂抑制子宮收縮治療。結合患者癥狀﹑血象檢查及手術史, 考慮可能存在宮內感染。患者自述有青霉素過敏史, 院內頭孢唑林皮試陽性, 故先予阿奇霉素500 mg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入院后第2天清晨血常規提示白細胞15.1×109/L, 中性粒細胞86.8%, C反應蛋白(CRP)152 mg/L, 16:00復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14.9×109/L, 中性粒細胞(%)87.6%, CRP 158 mg/L。患者血象和CRP高, 使用抗菌藥物后未見明顯好轉, 若繼續行保胎治療, 隨時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敗血癥等, 危及母兒生命。經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后, 停止保胎, 換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抗感染治療。用法: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商品名泰能, 美國Merck Sharp & Dohme Corp, 亞胺培南500 mg+西司他丁500 mg/瓶, 國藥準字J20130123) 0.5 g 加入生理鹽水至100 ml, 靜脈滴注, q. 6 h。
患者入院3 d后產下1名健康男嬰, 留取產婦靜脈血和嬰兒臍帶血行血藥濃度監測, 留取時間為用藥后6 h。臨床藥師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樣品進行檢測, 采用外標法定量。檢測結果顯示, 產婦靜脈血中的亞胺培南濃度為1.45 μg/ml,臍帶血的亞胺培南濃度低于檢測下限(1 μg/ml), 故檢測結果為陰性。據此, 產婦和胎兒的亞胺培南血藥濃度均在安全范圍內。產婦在分娩后繼續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 建議產婦在用藥期間暫停母乳喂養。產婦于產后第5天復查血常規示白細胞5.8×109/L, 中性粒細胞69.3%, CRP 6.0 mg/L, 體溫降至正常范圍, 產后恢復良好, 予以出院。新生兒體重為1430 g, 出生后即進入新生兒監護病房, 3周后出院, 新生兒一般情況可。出院后經3個月隨訪, 母嬰均恢復良好。
治療藥物監測(TDM)是指運用現代分析測試技術測定患者血液或其他體液中的藥物濃度, 結合藥動學及藥效學的基本原理, 為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 以提高藥物療效, 避免或減少藥物不良反應[3]。目前抗生素的血藥代謝變化規律是指導臨床用藥的主要依據[4]。妊娠期患者臨床用藥應選擇FDA妊娠分級的A級或B級藥物。但就圍生期孕婦而言, 因處于妊娠后期, 藥物致畸的風險相對低, 故圍生期發生宮內細菌感染在選擇抗菌藥物時, 可依據藥物的有效性和對胎兒的安全性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文獻報道[5], 宮內感染的常見病原菌為B族鏈球菌﹑淋病奈瑟菌﹑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等, 對其有效的抗菌藥物主要有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和喹諾酮類等。亞胺培南為碳青霉烯類藥物, 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對多種β-內酰胺酶高度穩定的特點, 主要用于多重耐藥的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嚴重需氧菌與厭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療及病原未查明的嚴重感染[6], 為FDA妊娠分級C級藥物。本文考慮到患者為圍生期婦女這一特殊生理狀態, 為求治療安全性, 故對產婦及胎兒血液均進行治療藥物監測。健康受試者在靜脈滴注亞胺培南0.5 g后, 4~6 h血漿濃度為<1 μg/ml, 但由于患者在圍生期的生理變化, 其6 h血藥濃度為1.45 μg/ml, 和文獻報道相當, 屬于正常范圍內。而胎兒臍帶血的血藥濃度低于檢測下限, 提示血藥濃度較低, 不存在不良反應的風險。該病例為臨床上圍生期采用FDA妊娠分級C級抗菌藥物提供重要參考資料。
綜上所述, 對于圍生期患者采用藥物監測, 增強其抗感染治療的安全性, 可為其治療用藥提供安全保障。
[1]常立文, 李文斌.宮內感染于早產兒疾病.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3, 28(14):1041-1043.
[2]蔡然.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重癥細菌感染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8):79-80.
[3]張娟, 胡淼, 張會杰.我院ICU患者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13):87-90.
[4]劉亞茹, 駱劍蛟, 李波, 等.通過對抗生素的藥物濃度檢測進行藥效學評價.醫學信息, 2013, 26(9):81.
[5]陳雪梅.宮內感染的研究進展.中國醫師雜志, 2011, 2(z2): 211-213.
[6]溫愛萍, 李哲, 李任, 等. HPLC法測定人血漿中游離亞胺培南濃度.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15, 12(3):151-1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99
2015-09-01]
471000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