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宏亮
心血管內科藥學監護模式的研究
齊宏亮
本院分析總結心血管內科開展藥學監護(PC)工作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學習起步(查找藥學監護點);第二階段, 實踐總結(制定藥學監護路徑);第三階段, 臨床實施(建立藥學監護模式),建立了全程化心血管內科藥學監護模式雛形, 內容包括用藥史采集﹑常規用藥監護[抗血小板藥﹑抗凝藥﹑調脂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鈣離子拮抗劑(CCB)等]﹑其他用藥監護(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平喘祛痰藥)等。發現臨床藥師要深入臨床一線, 開展藥學監護, 實踐并總結﹑歸納藥學監護點, 制定藥學監護路徑, 逐步建立藥學監護模式, 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充分發揮臨床藥師的作用。
心血管內科;藥學監護
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 care, PC), 也稱藥學保健或藥療保健, 1987年由美國Minnesota大學藥學院的Hepler教授首先提出[1], 1993年, 美國醫院藥師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ASHP)給藥學監護下了明確定義[2],并得到國際藥學大會認可:為了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方面取得明確的效果而提供的與藥學有關的監護。藥學監護的目標是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就意味著藥師要承擔起監督﹑執行﹑保護患者用藥安全和有效的社會責任。歐美及部分亞洲國家臨床藥學工作起步較早, 藥學監護工作得到了深入普遍的發展, 已建立起完善的藥學服務體系, 從實踐情況看, 效果是很明顯的。雖然我國臨床藥學起步并不晚, 但后續發展緩慢, 盡管我國政府及衛生管理部門非常重視臨床藥學的發展, 有些醫院也積極開展臨床藥學工作, 但藥學監護工作的方式和效果各有不同, 好多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 未能形成專科系統的藥學監護模式。與國外相比, 開展直接面對患者的藥學服務工作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且始終難以突破。如何在臨床發揮自身價值以及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一直困擾著臨床藥師。鑒于此, 本研究從臨床藥師實際工作出發,充分總結實踐經驗, 參照臨床指南和路徑, 設計出一整套與臨床治療方案同步的藥學監護路徑, 初步建立起心血管內科藥學監護工作模式, 解決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藥學監護的實際問題, 規范臨床藥師的工作程序, 充分發揮臨床藥師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探索臨床藥師在心血管內科開展藥學監護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心血管內科藥學監護模式。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心血管內科患者512例, 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402例, 診斷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01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0年版);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10例, 診斷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2007年版)標準。
本研究采用了回顧性分析﹑文獻研究﹑專家咨詢﹑專題小組討論等多種方法分階段研究。
3.1 查找藥學監護點 回顧性分析402例ACS患者和110例CHF患者的自然情況﹑入院心電圖﹑實驗室數據﹑輔助檢查﹑確診診斷﹑治療藥物﹑住院天數﹑出院情況(好轉/死亡)等情況。對核心資料﹑指南共識和工具書進行查閱, 并咨詢心血管和藥學專家, 采用專題小組討論形式, 結合臨床藥師日常工作記錄﹑用藥宣教記錄和心得體會等實踐經驗, 查找出心血管病藥學監護點。
3.2 制定藥學監護路徑 以心血管內科常見﹑多發疾病為主, 首選“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脈綜合征”試行。參照“臨床指南”和“臨床路徑”設計出“藥學監護路徑”框架, 內容主要包括用藥史采集﹑生活方式干預﹑治療藥物監護﹑用藥宣教等。制定的藥學監護路徑表要簡潔﹑直觀﹑適用﹑流程化。將查找并篩選的藥學監護點錄入已制定好的藥學監護路徑。
3.3 建立藥學監護模式 依據藥學監護路徑, 對新入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首先進行用藥史采集, 對患者生活方式進行干預, 進而對入院后的藥物治療方案提供同步﹑直接﹑負責的藥學監護(重癥復雜患者書寫住院藥歷)。出院時, 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用藥宣教, 通過從患者入院到出院一系列全程化的藥學服務, 建立起臨床藥師開展藥學監護工作的有效模式。
關于心血管內科藥學監護模式的研究是臨床藥師對心血管內科患者開展藥學監護﹑提高藥物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的可行途徑。臨床藥師依據藥學監護路徑對住院治療方案實施同步藥學監護, 既客觀﹑清晰地表明了臨床醫師的用藥行為是否科學合理, 又提示了藥學監護工作的各項內容。
總之, 通過該藥學監護模式的建立, 讓臨床藥師開展藥學監護工作有章可循, 提高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既解決了心血管內科患者藥學監護的實際問題, 又規范了臨床藥師的工作程序, 充分發揮了臨床藥師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意義。
[1]Hepler CD. The third wave in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the clinical movement. Am J Pharm Educ, 1987, 51(4):369-385.
[2]Couch KA, Geide T. ASHP therapeutic position statement on strategies for identifying and preventing pneumococcal resistance.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14, 71(5):417-4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25
2015-08-12]
114002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