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紅
PICC在腫瘤患者中應用的護理體會
梁永紅
目的分析研究外周靜脈植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在腫瘤患者中應用的護理效果。方法24例癌癥晚期患者, 給予其PICC置管治療, 分析護理體會。結果24例腫瘤患者, 穿刺成功率為95.8%, 平均置管時間為30.2 d,3例導管堵塞,2例出血, 對癥治療后, 不良反應均改善。2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療。結論腫瘤治療中實施PICC導管置入, 成功率較高, 可有效減少患者頻繁穿刺, 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外周靜脈植入的中心靜脈導管 ;腫瘤;護理
臨床治療腫瘤疾病主要采用化療方法治療, 多需對患者進行反復淺靜脈穿刺輸注治療, 極易導致血管受損或出現藥物外滲, 波及局部組織, 甚至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為了減少反復穿刺輸注造成的不良反應情況,臨床研究采用PICC置管方法治療, 該方法可有效減輕對患者造成的疼痛, 減少并發癥發生, 應用效果顯著[2]。本次研究中, 分析PICC在腫瘤患者中應用的護理體會, 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例腫瘤患者, 男14例, 女10例, 年齡14~58歲, 平均年齡(36±5.5)歲, 胰腺癌7例, 肺癌4例, 胃癌以及腸癌6例,乳腺癌7例。患者入院后先對其進行病理檢查, 確診為惡性腫瘤疾病。
1.2 置管方法 取平臥體位, 手臂外展為45~90°角, 首選貴要靜脈, 其次可選擇肘正中靜脈、頭靜脈, 最佳穿刺位置為肘窩下兩橫指處。采用橫L行外測量法以及“一”字行外測量法測量所需的導管長度。根據無菌原則下對穿刺點實施消毒處理, 鋪設洞巾, 戴上手套, 并將PICC包打開, 并采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預沖, 按照15~30°角實施進針穿刺, 見有回血后進針1~2 cm, 之后將針芯退出后, 導管送入到測量的長度, 之后緩慢將導絲撤出, 將肝素稀釋液注入其中, 與肝素帽連接, 按照“S”型對導管進行妥善固定, 并用X線確定導管尖端具體位置, 確定具體位置后與輸液裝置輸液連接。置管后需要詳細記錄PICC置管時間、導管間斷位置、穿刺靜脈名稱、插入深度、穿刺順利是否情況以及穿刺固定情況。
1.3 護理
1.3.1 置管前護理 首先醫護人員有必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詳細介紹置管的情況, 置管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具體費用情況, 并由患者或患者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
1.3.2 置管護理 必須保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在導管進入到肩部, 可將頭部向穿刺側偏轉, 下頜盡量靠近肩部, 若有送管困難, 可邊將鹽水推入其中邊送管, 若遇到阻力應注意不能強行將管送入, 若不能順利送管可換對側置入。
1.3.3 置管后護理 置管后第一個24 h必須按時換藥, 查看傷口愈合后無滲血情況, 不同季節每周可換1~2次藥。常規輸液后采用劑量為10~20 ml注射液抽取5~10 ml配置的肝素稀釋液, 脈沖式正壓封管, 注意治療間歇期每天也應封管1次。
1.3.4 并發癥護理 ①導管出現的感染。需嚴格實施無菌操作, 并且每24小時應更換1次輸液環路, 換藥時應按照從順到逆時針消毒方法將汗毛孔周圍的細菌清除干凈, 并注意維持導管周圍皮膚無菌, 防止受到細菌感染。若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化膿、腫脹、局部發紅、發熱以及寒戰等, 應先將導管拔出后于導管尖端實施細菌培養, 局部需換藥。②針對穿刺點出血情況。成功置管后1~2 d若有少量滲血情況則為正常, 提示需要換藥;若出血量較大, 叮囑患者可適當屈肘10~20 min或實施加壓包括, 若有必要可外敷云南白藥, 若出血不止, 應及時告知醫生, 實施對癥處理。③導管堵塞。醫護人員首先應掌握如何正確封管、輸血、血漿、脂肪乳劑以及甘露醇后, 需先采用生理鹽水沖洗管道, 不能經導管采血檢驗。
24例腫瘤患者, 穿刺成功23例, 穿刺成功率為95.8%,穿刺失敗1例。置管時間為27~33 d, 平均置管時間為30.2 d。24例患者導管堵塞3例, 經尿激酶溶栓后導管引流順暢, 出血2例, 給予對癥治療后, 出血情況明顯減少。所選取的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療。
腫瘤為危及人們生命健康的一種常見的危重疾病, 其中化療為一種主要的治療方法。主要化療藥物的使用途徑是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治療[3]。在長期化療藥物的多次刺激作用下以及反復的靜脈穿刺治療, 極易傷及周圍的組織以及鄰近組織, 導致血管出現紅腫、閉鎖以及疼痛情況, 給再次化療輸液靜脈穿刺造成一定的困難, 同時在反復多次穿刺下, 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隨著化療用藥劑量不斷增加, 療程不斷縮短, 注意保護血管是腫瘤化療護理中重要一項措施[4]。一般的留置針位置比較淺, 容易受到肢體活動的影響。加上化療對血管產生的刺激作用較大, 極易導致患者出現滲漏性損傷以及靜脈炎, 不僅造成患者疼痛, 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經濟負擔。通過實施PICC置管有效改善化療中存在的問題。PICC置管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 容易發現血管,方便應用于護理中。因此, 為了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 采用PICC置管是一項安全高效, 簡單方便的護理技術[5]。實施PICC置管治療關鍵在于成功穿刺, 因此一般選擇在化療早期選擇血管較好的肘部實施置管治療。且為了保證PICC置管成功進行, 臨床醫護人員有必要加強學習, 明確具體的置管技術、置管禁忌證以及適應證, 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 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 推廣普及PICC這項技術[6]。本次研究中,24例腫瘤患者實施化療后, 穿刺成功率為95.8%,平均置管時間為30.2 d, 不良反應為3例導管堵塞,2例出血,給予對癥治療后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 給予腫瘤患者結合采用PICC技術, 給予患者護理措施, 可有效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 減少并發癥發生,安全可靠。
[1]馬寶玲, 吳利娜. PICC在腫瘤患者中應用86例護理體會.陜西醫學雜志,2009,38(11):1563-1564.
[2]宋葵, 戴雪松. PICC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護理問題與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42-745.
[3]尹悅. PICC與VPA在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比較.江蘇醫藥,2014,40(3):369-371.
[4]宋紅霞, 杲海霞.住院患者PICC置管護理與感染預防.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11):1106-1107.
[5]魏素臻, 王愛紅, 李貴新, 等.腫瘤化療患者PICC致靜脈炎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2):5-9.
[6]柴曉燕.加強型護理對PICC相關性感染的預防效果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5):67-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28
2014-09-16]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腫瘤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