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王金珠 李慧 任建宇 吳勝男 唐春明
優質護理對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劉麗梅 王金珠 李慧 任建宇 吳勝男 唐春明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對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80例顱腦損傷患者, 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 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干預組的睡眠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顱腦損傷的睡眠障礙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的模式, 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促進病情恢復, 值得推廣應用。
顱腦損傷;睡眠質量;優質護理
神經外科顱腦損傷患者由于大腦機能失調, 再加上住院時間長、合并癥多等特點, 會出現煩躁、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進而一些患者的睡眠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出現睡眠障礙, 不但消耗體力, 還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1], 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進程及效果。2011年3月~2015年3月本院神經外科對80例顱腦損傷患者采取分組的形式,分別實施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 對產生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外科, 住院時間為2011年3月~2015年3月80例顱腦損傷患者, 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礙且意識清醒, 全部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表評分(PSQI)>7分。隨機將全部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干預組患者男29例, 女11例;年齡25~71歲, 平均年齡(51.3±6.5)歲, 對照組患者男27例, 女13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9.8±4.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種類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失眠的原因分析 ①環境因素的影響:患者睡眠的環境突然從家庭改換到病房, 環境不像在家里那樣安靜、寬松,病房內各種治療操作及護理的一些內容均可打斷患者的睡眠。②頭痛的影響:對于神志清醒的顱腦損傷的患者, 頭痛是引起失眠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引起頭痛的原因是頭皮或顱腦損傷所致, 也可能是由于顱內壓升高及顱內出血所致。③心理因素:患者突發腦損傷, 患者不能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學習, 對疾病的預后難以預測, 擔心檢查結果及醫療費用,思想壓力比較大, 導致出現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交感神經興奮, 無法入眠[2]。
1.3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照神經外科的護理常規進行護理, 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針對患者失眠的原因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創造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 每天開窗通風兩次, 冬季通風時注意保暖, 預防著涼感冒。病室內光線不要過強, 溫度23~25℃為宜, 相對濕度55%~60%。減少外界對視、嗅、聽、觸覺感官的不良刺激[2],室內擺放不會導致患者過敏的鮮花或其他綠色植物, 患者的被褥要松軟、干凈、薄厚適中, 床單平整、不潮濕。醫護人員治療處置時動作要輕, 走路要輕, 說話要輕。加強病房的管理制度及探視制度, 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安全、清潔、舒適的環境[3]。②心理護理:實踐表明良好的心理質量決定著睡眠的質量。護理人員要多深入病房, 增加與患者交流的次數, 語調溫和, 態度和藹, 注意傾聽患者的感受, 及時、準確、細致的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 經常用微笑和點頭的動作來鼓勵和贊賞患者的觀點, 耐心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 盡量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多介紹成功的實例, 讓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 鼓勵患者多參加有益健康的社會活動, 在與外界交流的過程中找回自信。經常向患者傳達促進疾病逐漸恢復的有利信息, 以緩解患者心里的壓力。③嚴密觀察病情:護士要及時巡視病房, 告訴患者頭痛的程度不一定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讓患者放松的同時護士不要放松對疼痛癥狀的嚴密觀察, 高度警惕是否因發生顱內血腫而引起顱內壓升高導致頭痛。④行為干預:患者飲食清淡易消化, 多吃蔬菜及谷類,睡前不宜吃的過飽, 不多飲水, 不飲咖啡及濃茶;睡前用熱水泡腳或洗熱水浴;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的陪護家屬對患者的肩部、腰部及下肢進行按摩與指壓, 對促進睡眠有一定的作用;不看刺激性較強的電視節目, 不談論過于興奮的話題。夜間護士協助患者做好就寢前的準備, 例如清潔衛生工作等,根據患者的習慣配置睡眠用品, 保持患者的舒適度[4], 使患者能夠安然入睡。在患者入睡前還可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輕音樂促進患者睡眠。
1.4 評價指標[5]護理10 d后對兩組患者進行PSQI評分。PSQI總分范圍0~21分, 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質量越差。一般情況下, PSQI評分≥7分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較差, PSQI評分<7分表示睡眠質量較良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中, PSQI評分為0~7分32例(80.0%), 7~12分2例(5.0%), 12~15分3例(7.5%), 15~20分3例(7.5%);對照組患者中, PSQI評分為0~7分18例(45.0%), 7~12分4例(10.0%), 12~15分8例(20.0%), 15~20分的有10例(25.0%)。干預組的睡眠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睡眠質量差通常表現為入睡困難、入睡后多夢甚至噩夢、間斷多醒、早醒、睡眠深度不夠等, 久而久之會引發不良情緒,嚴重影響疾病的恢復。顱腦外傷后腦組織灌注異常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均是導致睡眠障礙的重要因素。因此對顱腦損傷的患者住院后不僅要加強相關疾病的護理, 同時還要把患者睡眠質量問題視為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本研究中, 對干預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 針對失眠的原因采取了優質護理, 睡眠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對顱腦損傷的睡眠障礙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的模式, 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 促進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孫建梅, 陳王麗.輕度腦損傷患者失眠的護理體會.臨床合理用藥, 2014, 7(34):124.
[2]宋景沛.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15):77-78.
[3]韓艷軍.顯微外科患者術后失眠的原因及護理.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33):214-215.
[4]胡美瑜. 護理干預對老年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09, 16(4):746-747.
[5]孟玉平.護理干預對改善心內科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4, 12(2):203-2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93
2015-07-02]
163316 大慶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