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水妹 楊西永 馬高亮 黃竹妹 王雯藝 胡云仙
適時臨癥施護對頸源性黃褐斑推拿正骨治療的影響
董水妹 楊西永 馬高亮 黃竹妹 王雯藝 胡云仙
目的總結頸源性黃褐斑的推拿正骨治療與護理措施, 探討其治療過程中如何有效施護、鞏固療效、減少反復。方法49例患者采用頸椎病的常規手法和推拿正骨手法治療3個療程, 在推拿治療期間同時適時對癥施護, 分析其頸椎病癥狀體征變化及色斑變淺或消退與適時對癥施護之間的關系。結果本組49例患者經過治療與護理, 優26例(53.06%);良17例(34.69%);差6例(12.24%)。優良43例(87.76%)。結論推拿正骨治療頸源性黃褐斑的適時對癥施護能提高療效并能減少頸椎病的復發和色斑的反彈, 值得推廣應用。
頸源性黃褐斑;推拿正骨;治療;護理;體會
黃褐斑臨床多見, 而頸源性黃褐斑少有報道[1]。在推拿正骨治療的過程中, 適時對癥施護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按摩科治療的49例女性患者, 年齡25~57歲, 平均年齡41歲。面部出現黃褐斑時間最短4個月, 最長18年, 平均出現時間4.9年?;颊呔驮\時主訴頭暈、頭痛, 伴有失眠、乏力、記憶力減退、惡心、耳鳴, 有的患者伴有頸項和肩臂酸、麻、脹、痛, 經B超、檢驗、影像等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 確診為不同類型的頸椎病。詳細詢問生活史, 患者有以下一種以上習慣或經歷, 如長期半臥位看電視, 低頭看手機、閱讀、編織、刺繡等。排除頸椎腫瘤、結核、畸形以及嚴重骨質疏松和出血傾向等手法禁忌證。
1.2 方法 推拿按摩一般先在頸、肩、背及上肢等部位施以常規手法, 充分放松局部軟組織, 然后選用推拿正骨手法及坐式定點旋轉復位法, 最后用結束手法。1次/d, 3次為1個小階段, 1個小階段使用1次復位手法, 復位手法要求輕巧、穩妥, 不可使用暴力。第2個小階段可隔2 d治療1次, 6次為1個療程;第2個療程結束后, 每周治療1次, 治療3個療程后, 根據患者對鏡自我對比描述, 結合醫者觀察結果,綜合評定療效[1]。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他治療方法。
1.3 護理措施
1.3.1 因黃褐斑影響面部美觀, 患者就診前通常習慣使用美白化妝品, 囑治療過程中停止使用。
1.3.2 手法治療時的施護 介紹頸椎病與黃褐斑的發生、發展、轉歸、預防等知識, 每次治療前與患者親切的交流,給予心理勸導, 保持患者心情愉悅, 減少患者的顧慮。對心情十分沮喪或是受到委屈的患者進行心靈撫慰, 使其放松心情。對有疑問的患者認真傾聽、耐心解釋消除其心理負擔,并組織成功治愈的患者言傳身教, 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 積極配合治療。對有思想顧慮或有畏懼情緒的患者, 不能勉強施術。每次手法治療結束后休息3 min, 無不適反應方可離院。操作前, 醫護人員要修剪指甲, 冬季應注意雙手保暖。患者空腹、飽餐后不宜接受推拿治療, 俯臥位時避免昂頭說話。治療期間頸椎關節復位后關節囊仍處于修復階段, 關節尚未穩定, 不宜過早劇烈運動, 眩暈患者更不要做搖頭旋頸動作,以防頸椎再次失穩。
1.3.3 姿勢體位的護理 說服患者改變不良習慣。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坐姿, 坐位時脊柱與座位盡量垂直, 不可斜靠或半躺, 看電視電腦時頸部略微前傾, 不可長時間前屈和后伸。長期伏案工作, 低頭侍弄手機, 半臥位看電視、閱讀,均可加速頸椎間盤、韌帶、肌肉等組織的蛻變和勞損。
1.3.4 用枕護理 指導患者科學用枕, 低枕、不用枕與高枕同樣不可取, 選擇枕頭應考慮可塑性、透氣性、舒適性,如選擇蕎麥皮、蘆花、木棉等做枕心。枕頭高度也應符合頸椎生理曲度的需要, 仰臥位枕頭的高度略高于頸椎生理彎曲的半徑, 后枕部應用拳錘擊一個小凹窩;側臥位枕頭高度等同于一側肩寬, 其長度一般為45~60 cm, 寬度為30~35 cm。長圓柱狀枕頭只適合仰臥位而并不適合側臥位。
1.3.5 功能鍛煉 要求循序漸進, 如首次治療前期可以散步, 1個月后開始作頭頸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左右側屈, 配合上肢前伸、外展、后伸、上舉、旋肩等肩背部功能鍛煉, 適應一段時間后可逐步參加羽毛球、啞鈴和其他健身運動。長期伏案工作者在工作期間每間隔1 h應做幾次伸頸和旋肩運動。堅持頸肩及全身運動能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 保持頸椎的穩定性, 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1.3.6 患者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保證足夠的睡眠;需要適當接受陽光照射, 同時要強調避免日光曝曬;多吃新鮮果蔬,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療效標準。優:皮損消失或基本消失,顏面皮膚呈正常或接近正常膚色, 頸椎病癥狀體征消失, 頸椎功能恢復;良:皮損變淺或消退30%以上, 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差, 皮損無明顯變化或消退<30%, 頸椎病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頸椎功能基本恢復。
本組49例患者經過治療與護理, 優26例(53.06%);良17例(34.69%);差6例(12.24%)。優良43例(87.76%)。
3.1 推拿正骨治療頸椎病是通過理筋正骨手法解除滑膜嵌頓, 松解粘連, 糾正頸椎小關節的解剖位置, 緩解神經壓迫,使椎動脈供血恢復, 從而調整了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紊亂,黃褐斑逐步變淡, 范圍減小, 直至消退[1]。
3.2 手法整復的正確治療固然重要, 而良好的康復護理則是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預防復發的重要保證[2]。因患者均為女性, 對自己的面容出現色斑非常在意, 治療過程中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當頸椎關節失穩得到糾正后, 及時囑咐患者治療期間適當頸部制動, 為關節囊創造良好的修復環境。改變不良生活、工作習慣, 科學用枕, 防止頸椎小關節再次失穩,避免反復。首次治療1個月前可以散步, 之后才能恢復頸肩及上肢運動, 49例患者中療效優良者43例(87.76%)。
綜上所述, 推拿正骨治療頸源性黃褐斑過程中適時臨癥施護, 對患者的頸椎病癥狀體征的變化及色斑變淺或消失有一定關聯。因此, 作者認為推拿正骨治療頸源性黃褐斑的適時臨癥施護能提高療效并能減少色斑的反彈, 值得推廣應用。
[1]馬高亮, 黃竹妹, 蔣新慧.推拿正骨治療頸源性黃褐斑.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0, 1(2):38-40.
[2]岳二妞, 王海濤.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康復及護理. 骨傷科護理, 2000, 9(12):55-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97
2015-07-17]
334200 江西省德興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