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淵
探討中醫辨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的臨床療效
曹淵
目的探討中醫辨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的臨床效果。方法100例偏頭痛性眩暈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西藥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中醫辨證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 對照組為78%,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辨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臨床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不適, 優于常規西藥治療, 值得臨床推廣。
中醫辨證治療;常規西藥治療;偏頭痛性眩暈;臨床效果
偏頭痛性眩暈是臨床上的常見病, 該病可引發患者機體不適, 耽誤正常工作與生活。常規治療中以西藥鹽酸氟桂利嗪較為常用。西藥治療雖起效迅速, 但長期治療不僅可引發不良反應, 同時治療效果也將有所下降。在中醫學中, 偏頭痛性眩暈屬于“眩暈”范疇, 并認為該病的發生機制主要為痰擾清竅﹑痰瘀互結﹑痰飲至眩。對于不同發病機制, 其在治療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1]。在本次調查中, 作者將對中醫辨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并與傳統西藥進行比較。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偏頭痛性眩暈患者10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1例﹑女29例, 年齡18~65歲, 平均年齡(43.3±7.3)歲;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5.5±3.2)年;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18~66歲, 平均年齡(44.1±7.5)歲;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5.6±3.3)年。本次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鹽酸氟桂利嗪(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703)進行治療, 5 mg/次, 2次/d。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以中醫辨證治療法進行治療, 主要辨證分型﹑治療方法如下。
1.2.1 風痰上擾型 該類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頭部劇烈疼痛, 常帶有口舌干燥﹑苦澀感, 舌胖大。對于風痰上擾型患者,以降逆止痛為治療原則, 使用半夏白術天麻湯, 組成具體如下:白術﹑刺蒺藜15 g;茯苓﹑天麻10 g;法半夏﹑川芎﹑蔓荊子9 g;橘紅﹑甘草6 g。
1.2.2 瘀血阻絡型 該類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如鏈刺,固定部分疼痛, 舌頭呈暗紫色, 脈弦澀。對于瘀血阻絡型患者,以活血通絡為治療原則, 使用通竅活血湯, 組成具體如下:丹參20 g;郁金﹑石菖蒲﹑醋柴胡﹑醋延胡索各15 g;赤芍藥12 g;白芷10 g;紅花﹑川芎﹑桃仁各9 g。
1.2.3 肝腎虧虛型 該類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發作時重時輕, 口部干燥, 舌頭偏頭且舌苔稀薄, 脈弦細數。對于肝腎虧虛型患者, 以滋陰養血為治療原則, 使用大補元煎加味湯, 組成具體如下:制何首烏30 g;黨參﹑熟地黃﹑山藥15 g;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各12 g;當歸9 g。
1.2.4 肝陽上亢型 該類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頭暈目眩,眼目抽痛, 舌苔薄黃, 脈弦數。對于肝陽上亢型患者, 以平肝通絡﹑熄風止痛為治療原則, 使用天麻鉤藤飲, 組成具體如下:石決明30 g;梔子19 g;夜交藤﹑鉤藤﹑牛膝﹑桑寄子﹑茺蔚子各15 g;天麻﹑黃芩各10 g;川芎9 g。
上述劑方以水煎服, 1劑/d。連續4周為1個療程, 兩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除,隨訪1年無復發情況;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除,隨訪1年偶有復發情況;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未消除,隨訪1年患者頭痛癥狀常見。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23例(46%)﹑有效22例(44%)﹑無效5例(10%),治療總有效率為90%(45/50);對照組顯效15例(30%)﹑有效24例(48%)﹑無效11例(22%), 治療總有效率為78%(39/50),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923, P<0.05)。
偏頭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與多發病, 該病可引發患者頭暈目眩﹑乏力等不適感, 對其生活與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現代生活壓力大, 生活節奏快, 使得入院就診的偏頭痛患者逐漸增多。此外, 偏頭痛可引發患者眩暈癥狀, 嚴重時甚至可引發患者暈厥, 需引起臨床重視。臨床研究認為, 偏頭痛的發生主要受到血管調節與神經元功能的影響, 因此通常以鈣離子拮抗劑對患者進行治療。鈣離子拮抗劑可以改善患者血管的收縮與舒張, 預防腦血管痙攣, 改善患者的頭痛感。藥物鹽酸氟桂利嗪即是用于偏頭痛治療的常用鈣離子拮抗劑[2]。鹽酸氟桂利嗪除了可改善患者頭部疼痛感外, 其還可以對腦神經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 避免對患者的腦神經功能造成損傷, 但長期依靠西藥治療, 除了可引發一定的不良反應之外, 還可產生一定的耐藥性, 后期療效降低。因此臨床上一直致力于尋找其他治療方法, 以保障臨床療效, 并能夠預防耐藥性的發生。在本次調查中, 本院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辨證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并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中醫學中, 偏頭痛性眩暈屬于“眩暈”范疇, 并認為該病的發生機制主要為痰擾清竅﹑痰瘀互結﹑痰飲至眩。通過辨證分型對患者進行治療,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得治療具有針對性特征。本院共將患者分為四型, 每一類型患者的臨床癥狀之間存在差異, 因此所使用的治療劑方也不同。如對于風痰上擾型患者, 其主要臨床不適為頭痛劇烈,因此主要以降逆止痛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調查結果可充分表明,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辨證治療可提高療效, 改善患者病癥, 促進患者康復。并在治療結果上與俞云姣[3]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中醫辨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具有可行性與有效性, 臨床上可廣泛推廣使用。
[1]孫振峰.中醫辯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的綜合療效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7):254-255.
[2]楊頌.中醫辯證治療偏頭痛性眩暈92例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24):282.
[3]俞云姣.中醫治療偏頭痛性眩暈的綜合療效觀察.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1):5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200
2015-08-18]
463800 上蔡縣人民醫院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