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華
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用藥依從性危險因素及藥學干預
張少華
目的探討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用藥依從性危險因素及藥學干預。方法132例高血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維持原有的用藥依從性, 而實驗組則進行藥學干預, 持續3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藥物效果以及用藥依從性。結果經過干預3個月后, 實驗組的降壓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用藥依從性為(85.73±12.43)%,明顯高于對照的(53.72±17.3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藥物治療高血壓時, 應考慮到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各方面因素, 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 近期療效, 服藥頻率, 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等, 通過藥學干預提升依從性, 改善患者的不良用藥習慣, 提升藥物療效。
高血壓;用藥依從性;藥學干預
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目前我國的高血壓患者已超過1.6億。高血壓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 9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1]。高血壓可以伴有冠心病﹑腦卒中﹑心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為探討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用藥依從性危險因素及藥學干預, 本研究選取本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方法和藥學干預, 觀察其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來本院治療
的高血壓患者132例, 隨機分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6例。實驗組中男36例, 女30例, 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62.3±13.7)歲, 病程5~12年, 平均病程(6.25±2.3)年;對照組中男34例,女32例, 年齡43~79歲, 平均年齡(63.6±12.4)歲, 病程6~11年, 平均病程(6.8±2.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調研方法 ①成立調研小組:由高年資的內科臨床醫生1名, 慢性病主治醫生1名, 護理人員1名, 統計人員1名;②自制問卷調研表:主要內容為患者的一般狀況, 家族“三高”情況, 近期療效, 服藥規律性等, 并采用Morisky推薦評價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4個問題, 對此4個問題均為否則為依從性好, 若有1各醫生答案為是的則為依從性差[2]。患者均在調研人員的講解指導下, 進行填寫問卷, 如有疑問則由相關人員進行現場解答, 表格當場回收。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維持原有的用藥依從性, 而實驗組則采用藥學干預的方法, 其具體內容如下。
1.3.1 審核處方 由藥學專業中級以上職稱的藥師對處方進行審核, 確保處方藥物的安全合理。與患者積極交流, 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規律, 以此為依據制定治療方案, 確保方案的準確實施。考慮到老年人記憶減退或健忘癡呆等原因,建議降壓藥宜采用24 h緩釋片。
1.3.2 用藥指導 要求患者掌握藥物的效果﹑不良反應﹑用藥注意事項, 強調按時服藥的重要性, 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如發生不良反應需及時調整藥物。
1.3.3 改善生活方式 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收集患者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 針對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指導。在飲食方面, 以清淡為主, 嚴格限制食鹽攝入,宜食低鹽﹑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食物。并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良好:收縮壓<130 mm Hg (1 mm Hg= 0.133 kPa), 舒張壓<85 mm Hg;達標:收縮壓130~145 mm Hg,舒張壓85~90 mm Hg;不達標:收縮壓>145 mm Hg, 舒張壓>90 mm Hg。治療達標率=(良好+達標)/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為(85.73±12.43)%, 明顯高于對照患者的用藥依從性(53.72±17.3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良好34例, 達標23例,不達標9例, 達標率為86.4%, 對照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良好23例, 達標27例, 不達標16例, 達標率為75.8%,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患者一般需長期甚至終生使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而在長期用藥方面則涉及藥物治療依從性的研究, 尤其在老年高血壓患者, 由于文化程度低下﹑體質下降等原因, 發生隨意停藥﹑換藥等行為, 致使用藥依從性下降。用藥依從性指人的行為對醫療或健康建議的遵從程度, 可受眾多因素影響[3]。本研究中, 選取的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方法和藥學干預, 考慮到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多種影響因素。結果顯示, 采用了藥學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其療效和用藥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作者認為采用藥物治療高血壓時, 應考慮到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各方面因素, 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近期療效﹑服藥頻率﹑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等, 通過藥學干預提升依從性,改善患者的不良用藥習慣, 提升藥物療效。
[1]李欣宇.藥物治療高血壓用藥依從性危險因素調查及藥學干預. 臨床醫藥實踐, 2014, 23(5):331-333.
[2]郭綏峰.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血壓達標率的影響.海南醫學, 2013, 6(15):2211-2212.
[3]朱玉,劉洪峰.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藥學服務對策.淮海醫藥, 2013, 2(5):474-4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212
2015-08-17]
114011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