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凌 沈 靖 張 潔
32例先天性巨結腸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張桂凌 沈 靖 張 潔
目的 觀察經肛巨結腸根治術治療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巨結腸的護理效果。方法 32例患兒均行經肛巨結腸根治術和圍手術期護理, 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 本組32例, 均1期愈合, 無并發癥。結論 經肛巨結腸根治術是治療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巨結腸的有效方法, 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可提高治愈率。
先天性巨結腸;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圍手術期護理
先天性巨結腸(HD)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畸形, 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經肛巨結腸根治術是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巨結腸的根本方法[1]。2008年3月~2014年12月本科共護理經肛門巨結腸根治術患兒32例,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32例, 男22例, 女10例, 年齡35 d~3.5歲, 平均年齡1.2歲。臨床表現:患兒多數具有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腹脹、疼痛、嘔吐, 部分患兒肛門停止排氣、排便。鋇灌腸提示乙狀結腸以上擴張等。本組均行經肛巨結腸根治術。
1.2 術前護理
1.2.1 心理護理 因患兒年齡小, 生活依賴性大, 忍受能力差, 家長比較焦慮。醫務人員要充分理解患兒家長的心情,及時疏導家長的不良情緒, 向其講解本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 使家長了解有關疾病的知識, 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合理喂養、皮膚護理, 使其參與到患兒的護理過程中, 消除她們的顧慮, 提高圍手術期依從性[2]。
對待6個月以上患兒, 護士要多接觸, 給以母親般的呵護, 以取得患兒的信賴。同時護士應與患兒家長多講解溝通,取得患兒家長對各種醫療護理措施的積極配合。護士應讓家長詳細了解手術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介紹整個圍手術期的注意事項, 教會其預防并發癥的基本措施, 盡量取得家長合作[3]。
1.2.2 腸道準備 清潔洗腸是先天性巨結腸有效緩解癥狀的重要治療措施, 也是腸道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 , 只有充分的清洗腸道, 才能最大程度的緩解梗阻癥狀, 恢復腸壁張力,排出積便, 減輕腸管擴張水腫 , 防止糞便污染手術野。灌洗過程中應注意患兒面部神色、腹部情況, 對于嚴重哭鬧, 甚至出現口唇缺氧患兒, 必須立即停止操作, 報告值班醫生,預防腸穿孔、出血、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4]。本組最長灌腸時間為14 d, 最短5 d, 平均10 d。
1.2.3 常用的灌腸液 ①生理鹽水:為等滲液, 適用于反復大量的清潔洗腸, 禁忌用非等滲液體, 預防由此導致的水中毒及脫水。②3∶2∶1液或適用于大便干結者, 甚至形成糞石者, 以軟化大便結塊, 使之順利排出, 對于糞便較多較硬者,應用石蠟油肛門灌注, 適當配合腹部由上到下順勢加壓, 沿左側結腸下推, 促進糞便排出。但不可用力過大, 需要有經驗高年資護士完成, 預防結腸破裂。
1.2.4 灌腸液的液體量及溫度 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重選擇不同的用量。一般灌洗量新生兒20~30 ml/次, 兒童50~200 ml/次, 分數次注人, 反復進行。灌腸液的溫度控制在38~40℃, 禁止一次灌入大量液體, 總量控制在 100 ml/(kg·d)左右。
1.2.5 結腸灌洗的次數 根據患兒結腸內糞便積聚的量和糞便硬度, 適當決定灌洗次數。對于普通患兒, 1~2次/d, 連續1~2周, 直到糞便徹底清除, 腸道梗阻逐漸解除。對于嚴重者, 在保證液體量的同時可以少量多次灌洗, 預防和糾正電解質紊亂。對于手術者, 要求術前晚及術晨增加灌洗1~2次,最后一次排盡大便(反復揉腹)。
1.2.6 灌腸注意事項 結腸灌洗時首先注意保暖, 不宜過度暴露, 預防受涼感冒和肺炎發生, 一旦肺部感染, 則嚴重影響手術效果;觀察灌腸反應:患兒由于接受腸道灌洗, 增加了腸道壓力, 患兒會出現相應的反應, 如哭鬧等, 要觀察患兒的表情、面部顏色、口唇變化及脈搏的強弱等。如操作正確, 回流通暢, 患兒可不哭鬧或少哭鬧, 且腹脹改善;反之,哭鬧加劇, 腹脹加重。要注意灌腸時腸內壓力, 若壓力過高,灌腸液的量應由少到多依次增加, 1次灌注量不可過多。注意觀察灌洗液的顏色和出入的量是否對等, 洗出液應等于或多于灌洗液。如果洗出液少于灌入液, 必須立即停止灌注,查找原因, 及時了解有無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結腸灌洗后應嚴密觀察有無嘔吐、腹痛、發熱、昏迷等癥狀發生。
1.2.7 飲食與營養支持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食欲缺乏、腸道消化吸收不良, 甚至出現貧血、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紊亂、嚴重營養不良等, 不同年齡段提供適當飲食 , 原則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吸收、低纖維等食物,母乳喂養或配方奶粉, 為手術治療做好準備。術前2 d進食全流質, 術前1 d禁食, 補液。
1.3 術后護理
1.3.1 體位 全身麻醉蘇醒前患兒應取平臥位, 頭偏向一側, 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因嘔吐導致誤吸, 甚至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床頭備好各種搶救藥品和器材, 確保及時處理應急事件。
1.3.2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 密切注意體溫、心率、血壓的變化。觀察尿量、皮膚顏色和溫度, 注意補液量和速度。加強對術后患兒的意識觀察:患兒蘇醒時易興奮、哭鬧。而麻醉較深者則處于不清醒狀態, 護士應注意防止患兒墜床、誤吸等。注意氧療, 根據患兒痰液情況, 適當配合氧療驅動霧化, 及時排出痰液, 預防肺部感染。
1.3.3 管道護理 手術后常規保留胃管、尿管、引流管、肛管及各種動靜脈置管, 必須將引流管妥善固定, 檢查有無牽拉、扭曲、滑脫, 必須將其進行床頭交接班, 做到責任分明。加強各種引流管護理, 并記錄引流量和性質, 定時擠壓引流管, 確保引流通暢, 如發現異常及時向值班醫師報告并協同處理。注意尿管護理, 預防尿道感染。
1.3.4 飲食護理 術后禁食2~3 d, 以后給予流質飲食, 注意觀察患兒有無惡心嘔吐、腹脹情況。
1.3.5 肛門護理 注意觀察肛管引流情況。術后患兒因肛門異物疼痛不適, 多有哭鬧, 應給予適當止痛或轉移注意力,緩解患兒疼痛。巨結腸切除后, 由于腸道縮短, 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刺激肛周皮膚易糜爛, 肛門護理很重要。患兒排便后,及時給予溫生理鹽水棉球清潔肛周, 同時用0.25%的碘伏棉球擦拭, 干燥后涂抹氧化鋅軟膏。
1.3.6 巨結腸術后易導致肛門狹窄, 術后2周起常規擴肛治療。1次/d, 3 min/次。教會家屬擴肛的方法, 向家屬講明術后擴肛的重要性, 讓家屬體會手指通過吻合口的感覺, 堅持擴肛半年左右, 直至排便正常, 以防肛門狹窄。擴肛期間注意觀察患兒面色、有無腹痛, 如有發生應立即停止擴肛,及時就診。對患兒進行排便訓練, 盡早恢復正常排便。
1.4 出院宣教 注意飲食衛生, 合理補充營養。一般以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食物為主, 多食魚類和水果, 對于較小患兒,最好母乳喂養, 適時添加主食和各種微量元素, 增強患兒免疫力。養成良好飲食與排便習慣, 術后定期復查。
本組32例患兒, 均1期愈合, 無并發癥。
綜上所述, 經肛巨結腸根治術是治療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巨結腸的有效方法, 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可提高治愈率。
[1] 李雪瑩, 韓楓, 胡曉云.156例小嬰兒先天性巨結腸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3, 42(1):89-90.
[2] 洪利芬, 林愛玲.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巨結腸患兒圍手術期的應用.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 2011, 13(1):90.
[3] 陳海清, 羅京藝, 劉桂芹, 等.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37例圍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22):70-71.
[4] 李琳, 胡夢蘭.先天性巨結腸圍手帶期患兒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27):130-1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45
2015-03-23]
453000 新鄉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