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鳳
(泰安市東平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山東 泰安 271500)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治療后復發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
劉金鳳
(泰安市東平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山東 泰安 271500)
目的:研究和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治療后復發影響因素,為個體化治療提供指導。方法:對本院2008年6月~2013年5月收入的250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隨訪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確定其分期及病理類型,探討復發和年齡、分期、術式的關系。結果:不同EM分期的各組間復發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EM分期越大,患者術后復發率越高;40歲以下的3個年齡組患者的復發率顯著高于40歲以上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保守性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根治性手術治療組以及半根治性手術治療組(P<0.05),半根治性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根治性手術治療組(P<0.05)。結論: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手術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EM分期等選擇病灶徹底清除且創傷小的針對性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復發;影響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是一種育齡期婦女的常見病,是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宮體肌層以及子宮被覆面以外的部位生長、繁殖而導致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慢性盆腔疼痛、月經紊亂和痛經等。現在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方法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難以實現根治,復發率高達50%。因此,預防術后治療后復發對徹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本院2008年6月~2013年5月收入的250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隨訪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和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治療后復發影響因素,為個體化治療提供指導。
選取本院2008年6月~2013年5月收入的250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依照患者的年齡、手術探查具體情況以及生育要求分別選用根治性治療、半根治性治療及保守性治療。患者年齡20~55歲,平均(37.85 ±3.49)歲。
患者入選標準為:手術前3個月未服用過激素類的藥物;手術前患者的檢測指標均為正常;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無糖尿病、高血壓、腫瘤、冠心病等;
均進行開腹手術或者腹腔鏡治療。
對患者進行兩年隨訪,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的隨訪情況。
1.2.1 分組標準
將患者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組。按年齡分組標準:不超過25歲,26歲至30歲之間,31歲至40歲之間,不小于41歲。按EM分期分組標準:根據R-AFS評分分組,1~5分為Ⅰ期,6~15分為Ⅱ期,16~40分為Ⅲ期,高于40分Ⅳ期。按手術方式分組標準:分為根治性手術治療、半根治性手術治療及保守性手術治療3組。
1.2.2 復發診斷標準
1.患者的盆腔陽性體征在消失以后再次出現或者加重2.CA125下降后又升高,排除其他疾病3.患者經B超檢查發現新病灶4.患者病癥緩解三個月以后復發甚至加重。滿足前3個標準之一且伴或者不伴有第4個標準的患者診斷為復發。
本文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應用2檢驗,檢驗標準為a=0.05。
術后復發率和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的關系見表1。

Ⅰ、Ⅱ 129 16(12.4%)Ⅲ96 39(40.6%)Ⅳ25 16(64.0%)
不同EM分期的各組間復發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EM分期越大,患者術后復發率越高。
術后復發率和患者年齡的關系見表2。

表2 術后復發率和患者年齡的關系
40歲以下的3個年齡組患者的復發率顯著高于40歲以上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復發率和患者手術方式的關系見表3。

表3 術后復發率和患者手術方式的關系
保守性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根治性手術治療組以及半根治性手術治療組(P<0.05),半根治性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根治性手術治療組(P<0.05)。
子宮內膜異位癥一種常見婦科疾病,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1]。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慢性盆腔疼痛、月經紊亂和痛經等。現在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方法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2]。因為病灶可多發,病情反復發作導致局部粘連,手術難度大,一般難以一次性將其徹底清除,容易復發,對患者生存質量有較大影響[3]。因此,預防術后治療后復發對徹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EM分期的各組間復發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EM分期越大,患者術后復發率越高;40歲以下的3個年齡組患者的復發率顯著高于40歲以上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表明[4]高年齡人體內分泌雌激素較少,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復發起到保護功能;保守性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根治性手術治療組以及半根治性手術治療組(P<0.05),半根治性手術治療組患者術后復發率顯著高于根治性手術治療組(P<0.05),說明應盡可能將病灶切除,控制或減少激素的生成。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手術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EM分期等選擇病灶徹底清除且創傷小的針對性治療。
[1]林素芬.子宮內膜異位癥近20年中醫臨床文獻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2]仝佳麗,郎景和.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在位內膜病變研究進展[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0,(06):465-467.
[3]崔丹.子宮內膜異位癥復發相關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
[4]李雷,冷金花.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其治療對女性生育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05):393-396.
R711.71
B
1009-6019(2015)17-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