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指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內涵的進一步升華和深化。創新發展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的關鍵驅動因素,是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全面發展的根本支撐和關鍵動力。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增長迅速。2014年,投入規模已達1.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是2.04%,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在此支撐下,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色金屬行業科技領域經歷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和投入,已經逐步實現從“學習”向“摸索”和“引領”的跨越。本期刊登的“封面故事”欄目內容就是個鮮明的事例,從被列入“六五”計劃的氧氣底吹鉛熔煉技術研發課題,到如今被英國《金屬導報》評價為該“技術指明了金屬冶煉行業乃至多個領域未來十年、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方向”。這個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世界冶金技術史上的奇跡”的實現并沒有花很長久的時間。與很多科技成果脫離實際、束之高閣,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同,中國恩菲的底吹煉銅工藝技術在山西垣曲冶煉廠、河南豫光金鉛、中原黃金冶煉廠、五礦金銅項目等10多個冶煉項目中應用,技術特色鮮明的“全能表現”得到了業主的廣泛好評。
如今,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到來,我國經濟也步入了“新常態”,將創新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是大勢所趨。如果說,企業的崛起基于創新,反之的話,企業的沒落,則是因為創新力的枯竭。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是企業發展之本、更是開創未來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