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新波
卵巢顆粒細胞瘤的CT、MRI及臨床表現分析
賴新波
目的分析卵巢顆粒細胞瘤的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果及臨床表現。方法20例患者經過手術病理認證的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臨床表現、CT、MRI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0例的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有13例為原發,7例為復發;20例患者均為單發病灶, 右側的11例, 左側的9例;病灶直徑>10 cm的3例, 病灶直徑5~10 cm的11例, 病灶直徑<5 cm的6例;病灶邊緣不光整的18例, 病灶邊緣光整的2例;4例為實性腫塊,3例囊性為主的囊實性腫塊,13例以實性為主的囊實性腫塊;2例有明顯的子宮內膜增生,3例伴有子宮多發小肌瘤,1例有子宮內膜癌變,1例胸腹盆腔積液的情況產生;20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有很明顯的腹痛以及有腫塊的臨床表現。結論卵巢顆粒細胞瘤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影像表現。
卵巢顆粒細胞瘤;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磁共振成果;臨床表現
卵巢顆粒細胞瘤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卵巢腫瘤, 它具有內分泌功能, 主要分泌雌激素。卵巢腫瘤可以發生在任何的年齡段, 大部分患有卵巢顆粒細胞瘤的患者是絕經后的婦女,青春期前的患者很少見[1]。卵巢顆粒細胞瘤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腫物、絕經后的婦女出血、腹痛、月經改變等。由于卵巢顆粒細胞瘤的臨床以及影像表現很多樣, 很容易導致術前的誤診現象產生,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卵巢顆粒細胞瘤的CT、MRI及臨床表現進行分析, 提高卵巢顆粒細胞瘤的診斷正確性, 具體的分析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4年2月~2014年10月, 從本院抽取20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臨床表現、CT、MRI進行回顧性分析。這20例研究對象均經過手術的病理認證, 符合卵巢顆粒細胞瘤的診斷標準。對20例研究對象在術前進行CT檢查的有7例, 進行MRI檢查的有13例,其中有7例為術后復發的患者。
20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均為成人型的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 年齡22~68歲, 平均年齡(39.45±7.63)歲, 其中年齡≥50歲的15例, 占總人數的75.00%;年齡<50歲的5例,占總人數的25.00%。
臨床表現:體檢時發現盆腔有腫塊的4例, 進行宮頸原位手術時發現卵巢顆粒細胞瘤的5例, 陰道不規則出血的6例、下腹脹痛的5例。其中7位患者出現了子宮內膜上皮細胞(CA125)升高的現象, 最高達到了427.5 U/ml, 其余13例患者<60.0 U/ml。
1.2 方法 用MRI、CT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進行檢查。其中13例用MRI方法進行檢查,7例用CT方法進行檢查。具體的方法如下:①先對13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進行磁共振掃描, 應用體部表面線圈;MRI的平掃序列有盆腔軸位加脂肪抑制、矢狀位、軸位加脂肪抑制;平掃完成后,在靜脈注射對比劑, 約15~20 ml的釓噴酸葡胺;然后進行軸位以及矢狀位的三期增強掃描, 層厚大約6 mm。②先對7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進行CT掃描, 條件為螺距1.0、120 kV、200~300 mA。平掃完成后, 進行CT增強掃描, 然后注射優維顯80~100 ml, 延遲約65 s后再進行增強掃描,層厚5~7 mm。
1.3 觀察指標 觀察卵巢顆粒細胞瘤的部位、數量、大小、形態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
20例的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有13例為原發,7例為復發;①20例患者均為單發病灶, 右側的11例, 左側的9例;病灶直徑>10 cm的3例, 病灶直徑在5~10 cm之間的11例,病灶直徑<5 cm的6例;病灶邊緣不光整的18例, 病灶邊緣光整的2例。②通過CT檢查, 發現4例為實性腫塊,3例為囊實性腫塊, 囊實性腫塊以囊性為主。③通過MRI檢查, 發現13例患者均為以實性為主的囊實性腫塊。④20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中2例有明顯的子宮內膜增生,3例伴有子宮多發小肌瘤,1例有子宮內膜癌變。7例復發者中1例胸腹盆腔積液的情況產生。⑤20例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均有腹痛以及有腫物的臨床表現。
從對卵巢顆粒細胞瘤的分析中得知CT以MRI的檢查顯示, 卵巢顆粒細胞瘤大多數都是單發型的;位置可以在左,也可以在右;腫瘤的大小不一, 有規則的也有不規則的, 不規則的邊緣呈分葉狀分布;腫瘤的形態有實性的也有囊性的;卵巢顆粒細胞瘤的并發癥有胸腔積液或者是腹腔積液等癥狀, 患有卵巢顆粒細胞腫瘤的20例研究對象都有明顯的腹痛、有腫物的臨床癥狀。總之, 卵巢顆粒細胞瘤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影像表現。
卵巢顆粒細胞瘤的檢查方法一般有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實驗室的檢查方法主要是根據內分泌激素而制定, 通過患者的血中孕激素、促進腺激素、雌激素、睪酮以及尿中雌激素的水平協助分析[2], 從而進行診斷, 而絕經后的婦女由于受到激素水平的影響, 采用陰道細胞學的涂片進行檢查效果更好;影像學檢查主要是指MRI、CT、B超等方法, 用影像學的檢查方法可以明確地判斷出盆腔中包塊的位置, 包括包塊的來源、與子宮的關系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 還有腫塊的囊實性的變化等[3], 但是影像學的檢查方法沒有辦法確認腫瘤的良性、惡性。還有一種檢查的方法是診斷性的刮宮, 這種方法可以對腫瘤刺激下的癌變情況或者是子宮內膜增生性有準確的了解。
參與研究的20例患者中7例為復發患者, 這就涉及到一個卵巢顆粒細胞瘤預防的問題。卵巢顆粒細胞瘤分為成人型的顆粒細胞瘤和幼年型的顆粒細胞瘤, 成年型的顆粒細胞瘤患者最好每3個月就隨診1次, 一年后再進行每半年1次復查, 成人型的顆粒細胞瘤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長期的隨診,因為成人型的顆粒細胞瘤在細胞瘤手術后的5年、10年甚至是20年內都存在著復發的可能性[4]。一般患者隨診的主要內容有:①全身的身體檢查, 尤其是要注意對腹部的檢查,觸摸有無包塊或者是腹腔積液的情況出現;②婦科盆腔檢查,對于子宮直腸窩側穹窿、盆底等地方出現的結節以及增厚的情況要特別注意, 密切關注有沒有再次復發的病灶出現;③內分泌的檢查, 根據隨診陰道涂片的變化來監測血雌激素的水平變化情況:④影像學檢查, 對患者拍攝X胸片進行檢查, 了解腫瘤有沒有向遠處進行轉移的情況, 影像學檢查的途徑有B超、CT、MRI, 這些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腹腔臟器、盆腔以及手術的區域內有沒有卵巢顆粒細胞瘤復發的情況出現[5]。
綜上所述, 對于卵巢顆粒細胞的預防需要患者自身的堅持, 還要配合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其實卵巢顆粒細胞瘤的治療并不難, 但如果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卵巢顆粒細胞瘤的癌變則會嚴重加大病情與治療的難度。現代醫學已經有了影像學的檢查方法與更為先進的臨床診斷方法, 因此患者應該相信科學, 積極治療, 堅持隨診。
[1]鄺平定, 張敏鳴, 邵國良, 等.卵巢顆粒細胞瘤的臨床和CT、MRI表現.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8(2):227-229.
[2]徐小東, 李君權, 方海中, 等.卵巢顆粒細胞瘤的CT、MRI診斷和誤診分析.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1):1756-1758,1762.
[3]王新輝, 楊學俊.卵巢顆粒細胞瘤CT及MRI診斷.醫學信息,2013,26(30):367.
[4]周樂夫, 劉祎, 江魁明, 等.卵巢顆粒細胞瘤CT 及MRI診斷.醫藥前沿,2012,2(18):370-371.
[5]王偉, 欒麗, 陳嘉麟, 等.卵巢原發非上皮源性腫瘤的 CT、MRI診斷.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2):206-210,2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51
2014-12-18]
523900 東莞市康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