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秀 邵忠 張英軍 梁光榮
Ilizarov技術在脛骨骨缺損性骨不連中的臨床應用
崔光秀 邵忠 張英軍 梁光榮
目的探討Ilizarov技術在脛骨骨缺損性骨不連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分析20例采用Ilizarov骨節段性延長轉移術治療脛骨缺損性骨不連患者臨床資料。結果20例患者均獲得平均12.3個月的隨訪, 術后定期行X線攝片檢查評估骨不連愈合情況, 一期手術愈合9例, 二期手術愈合11例, 平均愈合時間10.3個月。結論Ilizarov技術在治療脛骨骨缺損性骨不連的效果滿意, 尤其是對感染性骨不連具有獨特的優勢, 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選擇。
Ilizarov技術;脛骨骨缺損;感染性骨不連;骨延長術
脛骨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是創傷骨科常見疾病, 常因原始創傷嚴重、初期處理不當等所致, 尤其是當伴有骨感染時治療更為棘手。傳統方法雖然在不同程度上可提高脛骨骨不連的愈合率, 但實際應用中難度較大, 治療周期長, 往往需要多次手術, 很難同時兼顧到骨愈合和恢復傷肢長度[1,2]。而Ilizarov技術及其基本原理的出現和發展, 促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 解決了其他傳統治療方法無法解決的醫學難題, 如骨關節畸形、骨缺損、感染性骨不連、骨髓炎等。1963年Ilizarov首次報告了應用Ilizarov技術治療骨不連和肢體畸形病例, 在對其牽拉成骨現象進行基礎和臨床研究后最終形成了該技術核心生物力學理論“張力-應力法則(law oftensionstress, LTS)”, 即持續穩定緩慢地牽張活體組織可刺激某些組織細胞增殖和新陳代謝變得活躍, 同時在持續的牽張過程中骨及軟骨也可再生。骨骼與上皮、結締組織一樣, 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在一定張力的緩慢牽拉下, 骨段下移所生成的間隙會被新骨修復, 而且新骨無論結構和功能均與原骨相同。同時伴隨著骨段的延長, 周圍的血管、神經、肌肉、筋膜也會相應的再生、延長。骨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 能不斷的進行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 并有修復、再生和重塑能力,然而臨床上骨不連的發生率仍占到全部骨折的5%~10%。脛骨骨折后因其自身解剖學特點易發生骨不連, 尤其是脛骨開放性骨折多伴有骨缺損、血供差、軟組織缺損等特點骨不連發生率更高。骨不連多伴有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關節僵硬等并發癥, 伴隨產生的疼痛、肢體功能障礙等問題常常給患者帶來了極大心理和身上的負擔, 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本研究20例脛骨開放性骨折后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 以探討Ilizarov技術治療脛骨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研究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9月應用Ilizarov技術脛骨截骨骨搬移和脛骨短縮延長術結合清創、植皮或皮瓣轉移術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后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患者20例。其中男17例, 女3例;年齡21~61歲,平均年齡36.5歲;左側13例, 右側7例;其中感染性骨不連16例, 脛骨骨缺損4例;交通傷11例, 摔傷7例, 壓砸傷2例。按照paley分型:BⅠ型12例, BⅡ型7例, BⅢ型1例;骨短縮長度2.0~10.0 cm, 平均短縮長度6.1 cm。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中20例均采用脛骨截骨骨搬移結合清創、植皮或皮瓣轉移術修復脛骨骨不連,20例均采用Ilizarov環形外固定架固定[3]。
2.1 所有患者均獲7~25個月隨訪, 平均12.3個月, 均獲穩定愈合。術后定期行X線攝片檢查評估骨不連愈合情況, 愈合時間5~20個月, 平均時間10.3個月;骨外固定時間5.5~26.0個月, 平均11個月。平均愈合指數1.65個月/cm, 肢體長度恢復良好, 與健側對比無明顯差異。
2.2 并發癥8例患者術后出現針道感染經換藥處理后愈合,6例患者術后患側肢體腫脹明顯并張力性水泡形成經對癥處理后愈合,2例患者術后出現腓總神經麻痹經對癥治療及積極功能鍛煉后逐漸恢復。術后定期行X線攝片檢查評估骨不連愈合情況, 一期手術愈合9例, 二期手術愈合11例。按paley骨折愈合評分標準[2]:優15例, 良4例, 可1例。
應用Ilizarov技術結合清創、植皮或皮瓣轉移術治療脛骨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療效滿意, 尤其是對感染性骨不連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相對傳統的外科治療來說, Ilizarov環形固定架允許患者早期功能康復, 能夠使外科醫生在整個固定期間控制骨折塊[4], 但要獲得最佳的療效, 必須要與個體化治療相結合綜合分析, 才能產生很高的治愈率和較低的并發癥。
[1]張弢, 孫振輝, 鄭永發, 等. Ilizarov技術自體骨段延長治療脛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損.中華骨科雜志,2008,28(5):353-357.
[2]艾合麥提·玉素甫, 陳統一, 王曉峰, 等.應用Ilizarov技術治療長管狀骨缺損性骨不連. 中華骨科雜志,2006,26(4):247-251.
[3]黃雷, 魏武, 李兵, 等.骨段滑移術治療脛骨缺損合并軟組織缺損.中華骨科雜志,2009,29(5):393-397.
[4]孫磊, 秦泗河, 寧志杰, 等. Ilizarov外固定矯正膝關節畸形.中華骨科雜志,2012,32(3):211-2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55
2014-12-26]
113004 撫順三院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