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為探討肝病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 本院采用經皮肝穿曲張靜脈栓塞術及部分披栓塞術行雙介入栓塞治療方式對接收的33例硬化脾功能亢進并發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 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33例硬化脾功能亢進并發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其中男22例, 女11例, 患者年齡最小為44歲, 最大為73歲, 平均年齡(54.2±26)歲;33例患者均經CT、彩超、胃鏡、消化道造影劑實驗室檢查證實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脾功能亢進, 均伴有不同程度反復嘔血、便血、腹水、脾臟增大、血小板減少、貧血等癥狀。肝硬化門脈高壓Child分級:10例患者為A級, 19例患者為B級,4例患者為C級。
1.2 方法 ①先行股動脈穿刺插管治療。將導管超選擇插入脾動脈, 然后利用1 mm3左右的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栓塞,確保脾50%左右到達栓塞。②經皮肝穿門脈插管術治療。取患者仰臥位, 取右側腋中線第7~9肋間隙, 并在透視下對肝影大小進行觀察。避開肋膈角穿刺。常規消毒鋪巾后進行局部麻醉, 并于透視下利用穿刺針以平行風向刺入胸11~胸12前各3 cm處, 刺入后緩慢退針, 待有通暢的暗紅色血液流出后將造影劑注入其中, 以確保針在門脈或大分支內[1]。在門脈主干內插入導絲, 拔出穿刺針, 然后將導管送入超選擇性插管, 利用魚肝油酸鈉或無水酒精對曲張血管進行閉塞,待栓塞成功后, 將導管置于靶血管近端造影, 明確曲張靜脈消失后未栓塞成功, 最后將門脈導管退至肝實質外側, 并利用明膠海綿條對通道進行填塞, 待導管無出血現象發生后可將導管拔除, 并利用膠帶進行加壓包扎, 同時應定期對血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進行復查。術后1個月應指導患者進行B超、CT及消化道造影復查。
本組33例患者行雙介入栓塞治療后29例患者成功, 其手術成功率為87.9%。4例患者手術失敗, 其中1例患者術后2個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3例患者術后經12個月隨訪無再出血現象發生。本組33例患者治療前均伴有不同程度靜脈曲張癥狀, 經雙介入栓塞治療后9例患者靜脈曲張癥狀消失, 24例患者靜脈曲張癥狀較治療前明顯好轉。且治療后患者肝功能、腹水、出血傾向及低蛋白癥均較治療前明顯好轉。本組患者治療后4例患者發生胸腔積液現象, 3例患者發生液氣胸現象, 3例患者發生腹腔出血現象, 3例患者發生膽性腹脫水現象, 4例患者發生脾栓塞綜合征現象, 患者癥狀均較輕微, 經針對性治療后均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
肝病主要是指發生在肝臟部位的病變。肝硬化即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 該病主要是由一種多種病因長時間或反復作用所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2]。肝硬化早期因肝臟具有較好的代償功能因而患者多無明顯癥狀, 而肝硬化后期則以門脈高壓及肝功能損害表現為主, 且可累及多系統,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脾功能亢進、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繼發感染、癌變等并發癥,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3]。因此, 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臨床上治療門脈高壓消化道大出血的常用方式為經皮肝穿曲張靜脈栓塞, 且短期療效顯著, 但其長期療效并不理想,其主要是因栓塞后門靜脈壓力升高, 血流速度下降, 門脈內可形成栓塞, 使得患者脾功能亢進癥狀加重, 且栓塞的曲張靜脈也可因再通或形成側肢循環而發生再次出血現象[4]。因此, 臨床上仍需探討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近些年來,臨床上逐漸將雙介入栓塞治療應用于肝硬化的治療中, 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該治療方式還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患者痛苦少等優點, 且可有效的緩解患者脾功能亢進, 減輕門脈壓力, 因而逐漸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5]。但該治療方式治療期間也極易導致患者發生輕微的液氣胸、腹腔出血、膽性腹脫水等并發癥, 這就要求放射科醫生必須要緊密的配合臨床醫生, 并且應嚴格介入治療適應證, 做好充足的術前準備, 為手術順利進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時操作者還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 以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 提高治療效果;此外, 術后24 h還應嚴密觀察患者病情, 若有異常現象發生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本組患者經介入治療后, 29例患者手術成功, 其治療成功率為87.9%;患者靜脈曲張程度、脾功能亢進癥狀均明顯好轉, 止血效果顯著。患者肝功能及血細胞治療后3個月內均穩定于正常范圍。這就表明給予肝硬化脾功能亢進并發消化道出血患者雙介入治療可取的良好的效果, 且該治療方式還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患者痛苦少等優點,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應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曹樹偉.導絲“抓捕”技術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4, 22(7):525.
[2]郝瑞.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對 AMI患者介入治療后胎盤生長因子、雌激素和炎癥因子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4, 43(14):1787.
[3]邱曉玲.血管內介入治療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臨床意義.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4, 39(7):1037.
[4]王俠.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絞痛復發患者原位血管的冠脈介入治療.實用醫學雜志, 2014, 30(15):2513.
[5]蘇鐸華.氣管-支氣管淋巴結瘺型結核的臨床特征及經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的研究.實用醫學雜志, 2014, 30(13):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