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澤兵
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68例臨床分析
肖澤兵
目的探討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與治療方法。方法對68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結果68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經搶救59例存活,9例死亡。結論胎盤早剝、羊水栓塞是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主要誘因, 盡早診斷, 去除誘因, 并合理應用肝素, 補充凝血因子, 果斷實施子宮切除術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降低死亡率。
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診斷;治療
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是一種由多種疾病引發的病理生理過程, 主要特征就是凝血障礙, 可導致廣泛出血、血管內溶血、組織細胞缺血、壞死、多臟器功能障礙等情形[1]。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是產科危急重癥, 具有發病迅速、母嬰死亡率高、病情十分兇險等特點, 嚴重威脅孕婦與胎兒生命安全。臨床上, 若重視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原發病, 及早作出診斷, 將誘因去除, 能有效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2]。本次研究對本院收治的68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探討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及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19~38歲, 平均年齡(27.1±4.5)歲;初產婦37例, 經產婦31例;其中順產41例, 剖宮產27例;38例患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現在產前,30例患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出現在產后;17例胎盤早剝,11例產后大出血,13例羊水栓塞,9例妊娠高血壓,8例妊娠伴重癥肝炎,4例死胎伴感染,6例急性脂肪肝。
1.2 臨床表現 針眼滲血10例;陰道大出血19例, 出血量為1500~3000 ml;血尿、血便8例;少尿、無尿10例;休克、呼吸困難、煩躁、意識障礙14例;出現黃疽和皮膚瘀斑7例;其中單個器官功能衰竭29例, 多個器官功能衰竭39例。
1.3 檢查確診68例患者血小板均降低<1.0×1011/L, 并有持續下降趨勢。其中3P實驗呈陽性48例, 比正常延長>3 s,纖維蛋白原<1.5 g/L患者54例, D-二聚體呈陽性14例。
1.4 治療方法68例患者均給予冰凍血漿和紅細胞輸液。其中31例輸纖維蛋白原,19例輸血小板,42例輸冷沉淀,33例使用肝素,51例實施子宮切除術。
68例患者經搶救治療59例存活, 存活率為86.76%,9例不幸死亡, 死亡率為13.24%。死亡的9例患者,5例因羊水栓塞,3例因產后大出血,1例因妊娠伴重感染。
3.1 早期診斷 近年來, 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臨床上不易區分該疾病的纖溶亢進期和高凝期,因而詳細了解該病的特點, 及早診斷是提高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治愈率的前提條件。臨床上引發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疾病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產后大出血、胎盤早剝、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壓、妊娠合并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過期流產、死胎等。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若出現休克、大出血、栓塞、血液不凝等癥狀, 主治醫生應預知發生此病的可能性[3]。此時, 應及早對產婦實施檢查確診, 診斷標準:①血小板<1.0×1011/L或有持續性下降趨勢。②纖維蛋白原>4.0 g/L或<1.5 g/L, 或持續性下降。③FDP>20 mg/L或3P實驗呈陽性。④纖溶酶原降低或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減少。⑤PT縮短或延長時間均≥3 s, 或者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延長或縮短時間均≥10 s。以上5項指標患者存在≥3項均可診斷為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3.2 治療
3.2.1 去除誘因 去除誘因是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關鍵, 臨床上若能明確該病誘因并將其去除, 能有效將促凝物質來源阻斷, 以達到阻止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的目的[4]。因此, 臨床上若發現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征兆, 應果斷終止妊娠, 使胎兒胎盤盡早娩出并清除子宮內物質。若孕婦產后大出血, 應果斷實施子宮切除術改善患者病情。本次研究53例大出血患者在輸液、輸血、阻止休克情況下及時實施子宮切除術, 救治成功50例。
3.2.2 合理應用肝素 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早期時血液呈高凝狀態, 后期轉為低凝狀態。肝素可以阻斷凝血分子和血小板的消耗, 是有效的抗凝劑[5]。若已確診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誘因是羊水栓塞, 應盡早并足量使用肝素。若誘因是胎盤早剝, 應用肝素則要慎重。早期使用肝素能有效阻斷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展, 若患者產后出血導致出現不可逆休克伴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則不能使用肝素, 否則會加重出血, 帶來嚴重后果。
3.2.3 補充凝血因子 補充凝血因子的最佳時機就是在消耗性低凝期, 應為患者輸新鮮冰凍的血漿冷沉淀、濃縮血小板、纖維蛋白等。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輸以冰凍血漿和紅細胞, 其中31例輸纖維蛋白原,19例輸血小板。
早期診斷、預知病情是有效治療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前提。若產婦出現大出血, 且不明原因, 栓塞、不明原因的休克等癥狀時, 應預知是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因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病急, 為避免等待檢驗報告耽誤搶救時機,可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將實施檢查與治療同步進行。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嚴重程度與誘因、診治時機密切相關, 在實施救治時, 及時去除誘因, 同時補充新鮮血漿和凝血因子進行綜合治療, 能有效提高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1]杜近云.20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1,6(11):45-46.
[2]林瓊霞, 左緒磊.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23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6):370-371.
[3]王天梅.60例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1,8(7):92.
[4]吳麗珠.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臨床治療體會.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9):2072-2073.
[5]張雪芹.產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63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34):70-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65
2014-11-18]
457000 濮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