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鋒
35例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者臨床治療分析
劉俊鋒
目的探討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方法選取35例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經治療痊愈26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97.1%。結論對急性支氣管炎患者應改善氣流受限, 恢復其可逆部分, 止咳化痰, 積極治療心、肺疾病。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藥物治療;臨床分析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如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癥, 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急性咳嗽或咳痰為主要臨床表現, 在劇烈的氣候變化或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 有時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1]。選取臨床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者35例臨床治療方法資料進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齡3~76歲, 平均年齡38歲。均符合急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 主要表現為咳嗽、氣促、痰鳴音和(或)伴有肺部哮鳴音, 起病較急, 發熱惡寒, 頭身疼痛,病程2~3 d。胸部聽診呼吸音粗糙, 并有干、濕啰音。用力咳嗽后啰音性質、部位改變或消失。胸部X線檢查無異常或肺紋理增粗。
1.2 方法 注意保暖、臥床休息、多飲水, 補充足夠的熱量。對癥治療, 濕潤氣道、蒸氣吸入生理鹽水對刺激性咳嗽和稀釋痰液有幫助。干咳劇烈者可采用噴托維林25 mg、卡拉美勞(咳美芬)10 mg或可卡因30 mg,3次/d。祛痰藥可選用棕色合劑10 ml、溴己新(必嗽平)8~16 mg或氨溴索30 mg,3次/d。有支氣管痙攣者可用氨茶堿0.1 g、特布他林2.5 mg,3次/d或丙卡特羅25 μg,2次/d。發熱、全身酸痛者可用阿司匹林300~600 mg,3次/d。細菌性感染, 應根據藥敏試驗采用適當抗生素, 如頭孢拉定或阿莫西林等。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經治療癥狀、體征消失, 精神飲食恢復正常。有效:熱退、咳喘減輕, 肺部哮鳴音減少, X線胸片顯示病灶明顯吸收, 精神飲食基本恢復正常。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經治療痊愈26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97.1%。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開始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如鼻塞、流涕、咽痛、聲音嘶啞、咽喉發癢、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等癥狀, 而全身癥狀輕微。可有發熱, 體溫在38℃左右,3~5 d降至正常。早期痰不易咳出,2~3 d后痰由黏液性轉為黏液膿性。咳嗽可為陣發性, 也可終日咳嗽, 劇咳時可伴有惡心、嘔吐及胸、腹肌疼痛。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一般呈自限性, 全身癥狀可在4~5 d內消退, 咳嗽有時延至數周。黏液分泌物在較大支氣管時, 可有粗的干性啰音, 咳嗽后消失;水樣分泌物積留在小支氣管時, 肺底部可聽到濕性啰音;伴有支氣管痙攣時, 可聽到哮鳴音。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為感染由病毒、細菌直接感染或急性上呼吸道病毒、細菌感染遷延而來, 也可在病毒感染后繼發細菌感染。病原體常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奴卡菌感染有所上升。物理與化學因素主要是過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氨氣、氯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可刺激氣管-支氣管黏膜而引起本病。變態反應如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或對細菌蛋白質過敏等, 均可引起氣管-支氣管的過敏反應。寄生蟲移行至肺, 也可致病[2]。
對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治療應是止咳、祛痰、平喘和控制感染。支氣管擴張劑的應用抗膽堿能藥物自主神經參與調節許多功能, 影響氣道平滑肌, 黏液分泌, 血管、微血管通透性, 炎癥細胞的遷移和釋放。神經機制在氣道炎癥疾病中,可放大或調節炎癥反應, 其中膽堿能神經是引起氣道收縮的主要因素。β2受體激動劑主要有沙丁胺醇, 間羥喘寧等短效和沙美特羅, 福莫特羅長效制劑。短效制劑作用在平滑肌細胞膜上的β2受體, 通過興奮性G蛋白(Ge), 活化腺苷酸環化酶, 使腺苷三磷酸(ATP)轉化為 cAMP, 后者活化蛋白激酶A, 使氣道平滑肌舒張, 定量霧化吸入后, 數分鐘內開始起效,15~30 min達到峰值, 持續作用4~5 h。劑量100~200 μg(每噴160 μg), 每24小時不超過8~12噴。其長效制劑對夜間與清晨癥狀緩解有利。呼吸道感染在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病程中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對感染易感性增加, 可能是由于肺部的防御機制和(或)全身性防御能力減弱的結果。感染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輕、中度呼吸道細菌感染中, 以院外感染為主。常見有嗜血流感桿菌、肺炎球菌、卡他布蘭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可選用阿莫西林、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和第一、二代頭孢菌素, 療程一般為5~10 d。重度感染時以院內感染為主, 常見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細菌有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白桿菌和其他腸桿菌。治療則以靜脈或肌內注射抗生素為主。可選用第二、三代頭孢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氧療糾正缺氧對具有進行性發展的重度慢阻肺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能阻斷肺動脈高壓的進一步加劇。長期家庭氧療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血氧分壓 (PaO2)≤7.3 kPa[55 mm Hg, (1 mm Hg=0.133 kPa) ]時可進行家庭氧療。
[1]黃峻, 陸鳳翔.實用內科診療規范.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
[2]魏利鋒. 沐舒坦注射液霧化吸入佐治急性支氣管炎. 安徽醫藥,2006,10(6):425.
[3]曹華德. 急性支氣管炎149例臨床治療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0,8(34):58-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17
2014-12-02]
116113 大連海警第一支隊衛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