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平 蘇 航
1.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132012
2.北 華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小兒伏九穴位貼敷各種反應回顧性分析
張艷平1蘇 航2
1.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132012
2.北 華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伏九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兒科主要用來防治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其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作為一種未病先防、內病外治的方法,在應用中可見到各種反應,包括全身及局部的良性反應和不良反應,筆者對此作出統計與分析,以期指導臨床應用。
研究對象來自2005~2013年我科門診三伏三九穴位貼敷者,共計9176例33 599人次。年齡4個月~18歲,其中男5322例,女3854例;易感兒5505例,慢性支氣管炎367例,哮喘1652例,毛細支氣管炎643例,過敏性鼻炎735例,(類)風濕性關節炎91例,其他183例;病程3個月~16年。
診斷標準:各種疾病均符合諸福堂《實用兒科學》第7版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3個月~18歲,有以上慢性疾病者;能配合貼敷者;家長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年齡不足3個月及18歲以上者;體溫≥38℃者;高度過敏體質者;有嚴重心、腦、腎疾病者;支氣管擴張咯血者;肺結核、肺部腫瘤患者;嚴重全身皮膚疾病者;帶有心臟起搏器者;不能配合貼敷者。
1.方藥組成:①咳喘膏:針對所有呼吸系統疾病,由甘遂、白芥子、細辛等藥物組成。②祛風濕止痛膏:針對風濕、骨關節炎,由附子、干姜、細辛等藥物組成。
2.穴位組成:天突、膻中、風門、肺俞、膈俞、脾俞、腎俞。喘重者加定喘;風濕病、關節痛者,加腰陽關、命門及關節腫痛處。
3.貼敷方法:針對病種,將上藥用生姜汁調成膏狀,做成2cm×2cm大小餅狀,貼于相應穴位,脫敏膠布固定,于三伏三九第一天貼敷,貼敷時間15min~3h。
4.觀察指標及方法:對貼敷后10min~5d內出現的各種反應予以記錄,主要記錄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患者能夠主訴的各種反應。統計各種反應在治療人群中的比例。
1.良性反應:①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病例占總數97%。該系統反應情況也相應占大多數。因小兒多不能自述,因此不能得到可靠數據。在可以描述感覺的兒童中,多描述為貼敷時/后肺區出現較舒適的涼感或熱感,其中咳黃痰屬熱者涼感多見,咳泡沫樣痰屬寒屬虛者熱感多見。正在喘息或胸悶的患者貼敷時/后胸悶、喘息減輕,痰容易咳出。②消化系統:在易感兒中,伴有厭食者占貼敷總人數的47%。患兒在貼敷后出現食欲增加的現象,考慮溫熱性藥物經皮吸收并刺激脾俞后,使脾胃陽氣振奮,消化功能增強。③運動系統:患風濕性疾病、關節炎關節疼痛者,占總貼敷人數1%。約42%患兒在貼敷后3~4h即出現關節溫熱感,關節腫痛、晨僵在貼敷6~12h后減輕。表明該組藥物及穴位能很快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止痛。④全身反應:三伏貼貼敷半小時左右即出現身體有舒適的熱感,畏風畏寒現象在貼敷時或貼敷后一段時間內明顯減輕或消失。冬病夏治的基本含義就是扶助人體陽氣,通過穴位貼敷,人體陽氣得以激發,營衛之氣充足,陰霾自退。⑤皮膚反應:僅見個案。女,6歲,易感兒。在首次貼敷后3d內,手部數個尋常疣不治自落。尋常疣為病毒感染,考慮與貼敷后體內干擾素水平上升有關[1]。
2.不良反應:(1)皮膚反應:過敏體質者約占貼敷人群的20%,過敏體質者和非過敏體質者貼敷后均可出現皮膚反應。①0.3%患兒皮膚起皰。貼敷后1~5d出現,表現為貼敷處小水皰,重者大水皰,或背部大片水皰滲出,10~15d癥狀可消失。②0.1%患兒皮膚過敏,在貼敷后幾小時或幾天內貼敷局部出現接觸性皮炎,輕者局部皮膚發紅、微腫,3~5d消失,重者局部紅腫、小丘疹,瘙癢難忍,1周左右癥狀消失。③0.05%患兒出現蕁麻疹。貼敷后10min或幾天內出現全身性風團樣皮疹。④過敏性結膜炎,僅見個例。男,10歲,嚴重陰虛火旺者,在貼敷1個療程哮喘癥狀大為緩解后,第2個療程開始,每次貼敷都會出現雙眼球結膜紅癢,更換處方后上述癥狀消失。(2)呼吸系統:0.09%患者在貼敷時/后出現胸悶、喘息加重,或誘發哮喘發作,或使原有哮喘癥狀加重。1例貼后10min哮喘發作,3例每次貼敷后均哮喘加重。其中大部分患者持續1~3d可自行消失。(3)心血管系統:僅見個例。女,15歲,慢性支氣管炎。排除嚴重心臟病。在貼敷后半小時出現明顯心慌癥狀,遂停止治療。(4)全身反應:在可描述兒童中,0.2%病人在貼敷時/后出現全身酸痛沉重。2~3d癥狀消失,并覺身體較貼敷前輕松,如釋重負??紤]患者體內濕氣較重,正邪交爭,待陽氣升發后即覺舒適。(5)暈厥,僅見個例。女,5歲,患兒在饑餓狀態下貼敷,15min后出現暈厥。
因小兒對各種反應難以自述,只能從年長兒獲得部分信息,因此無法得到全面準確的數據統計。在治療過程中,對于各種良性反應與不良反應均為家長告知。對于貼敷后經常起皰者、貼敷后引起蕁麻疹者、貼后哮喘發作者等應停止貼敷治療;嚴格的飲食禁忌可減少過敏反應,在貼敷前及貼敷后1周內忌食海鮮等發物;減少貼敷時間,可明顯減少起皰現象;貼敷前24h勿洗澡,貼敷5h后方可洗澡,以減少藥物對皮膚的刺激;不要在過饑過飽情況下貼敷;對于陰虛火旺較重者,需更換貼敷藥方。
另外,經臨床觀察,穴位貼敷反應與季節有相關性,夏季貼敷出現的反應較冬季明顯,夏季皮膚起皰者多于冬季,貼后身暖現象比冬季多。考慮夏季炎熱多汗,貼敷后藥物與皮膚容易發生水合現象,藥物吸收快,對皮膚刺激大,因此發生皮膚反應較多較快。
近幾年很多專家提出應辨證處方貼敷,臨床證實療效高于非辨證組。筆者應用咳喘膏對所有呼吸系統疾病非辨證應用,臨床觀察8年,總有效率達99.92%。0.08%無效患兒,均屬嚴重陰虛火旺者,經辨證處方后進行貼敷治療,3年后統計有效率達100%。
筆者查閱既往關于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禁忌范圍的文獻,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有嚴重心、腦、腎疾患者。②帶心臟起搏器者。③支氣管擴張咳吐黃痰者或咯血者。④活動性肺結核咳血者。⑤糖尿病血糖高者。⑥陰虛火旺、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正在咳喘者。⑦孕婦。⑧2歲以下小兒。⑨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皰者。○10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11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對貼敷膠布過敏者。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臨床實踐中,大膽嘗試,發現有一些禁忌證可以適當放寬:①支氣管擴張咳吐黃痰者。在筆者貼敷患者中,支氣管擴張占0.34%,大部分表現為長期咳嗽,咳吐黃痰,經2個療程的觀察,未見明顯異常,且有效率達100%。②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皮膚無癤腫者可以貼敷。但須嚴格控制飲食,忌食發物、熱性食物。③3個月以上小兒即可貼敷。8年的貼敷記錄中,2歲以下小兒占總貼敷人數的21%,臨床觀察并未見明顯副作用,而且療效高于高年齡組,尤其是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越早干預防治,其復發率越低。④外感、呼吸系統炎癥如支氣管炎、肺炎,體溫在38℃以下可以貼敷。筆者曾經觀察70例咳喘膏治療支氣管肺炎患兒[2],5d退熱者占85.71%。
[1]閻懷士 .穴位貼敷對哮喘患者血清干擾素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1992,2:77.
[2]張艷平 .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民間療法,2008,16(12):12-13.
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