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212200)
女性乳腺增生是以乳腺腺泡、導管的上皮組織細胞及結締組織增生為基本病理變化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是一種非腫瘤、非炎性的增生病變[1]。乳腺增生的產生與情志變化和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多發生于25~45歲的婦女,其發病率約占育齡婦女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見的乳房疾病[2]。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乳房脹痛和乳房腫塊。筆者通過自擬理氣消結方治療乳腺增生71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診于我院門診的患者71例,年齡23~52歲,平均38.97歲;病程1個月~2年。
診斷標準:①所有病例均出現周期性乳房脹痛,隨喜怒而消長,常在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解。②彩超和(或)乳腺鉬靶檢查,發現乳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產生,一側或兩側有大小不等的腫塊產生,形狀呈條索狀,并排除乳腺癌等其他乳腺疾病。③平常生活中多有勞累、生氣或精神緊張。
對71例患者采用自擬理氣消結方治療。處方為:柴胡15g,郁金15g,青皮10g,枳殼10g,香附10g,王不留行15g,牛膝15g,當歸10g,牡蠣30g,夏枯草15g,雞血藤15g,浙貝母10g,淫羊藿10g,菟絲子10g。水煎服。上述藥物每次于月經前10d開始服用,至月經來潮停藥,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乳房疼痛消失,彩超和(或)乳腺鉬靶檢查乳房腫塊及乳腺增生消失;好轉:乳房疼痛減輕或消失,彩超和(或)乳腺鉬靶檢查乳房腫塊縮小,乳腺增生明顯緩解;無效:乳房疼痛無變化,彩超和(或)乳腺鉬靶檢查乳房腫塊無縮小,乳腺增生無緩解。
結果:71例患者經理氣消結方治療1~2個療程,治愈46例,好轉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93%。
患者某,女,31歲,2013年3月8日來診。自述近3個月來出現乳房脹痛,每隨喜怒而消長,常在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解。彩超檢查示:雙側乳腺輕度增生,右側有兩個腫塊,最大約10mm×7mm。擬理氣消結方加王不留行10g,三棱10g,莪術10g,水煎。上藥于月經前10d開始服用,至月經來潮停藥,每日1劑,分2次口服。1個療程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繼服1個療程后,患者癥狀、體征完全消失,B超檢查乳腺未見明顯異常,隨訪半年無復發。
乳腺增生屬中醫“乳癖”范疇,為中青年婦女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其發生與卵巢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多由于孕激素絕對或相對降低,雌激素絕對或相對增高,致使月經周期中乳腺組織的生理性增生和復舊過程發生紊亂而罹病。主要表現為乳腺組織實質成分的細胞在數量上增多,在組織形態上發生變異[3],而不良精神刺激則是乳腺增生的“催化劑”。中醫認為本病與肝、胃、腎、沖任有關,多由于情志不遂、氣機瘀滯、肝郁痰凝、痰瘀互結,蘊結于乳絡,則經脈阻塞,不通則痛[4]。在治療方面應重視用藥時機,乳腺小葉增生癥多于月經前乳房腫痛,腫塊增大。于月經前用藥,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恢復正常,則可疏通乳絡經脈。根據本病的發病機制,自擬理氣消結方治療。柴胡、青皮、郁金、枳殼、香附疏肝理氣解郁;當歸、郁金、牛膝、雞血藤、王不留行養血活血化瘀,牛膝還有疏通乳絡、引血下行的作用;浙貝母、牡蠣、夏枯草軟堅散結;淫羊藿、菟絲子補腎壯陽;另外,柴胡含皂素、植物固醇等,有良好的鎮痛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消瘀散結、調暢氣血之功。大多數乳腺增生不會癌變,只有少部分可發展成乳腺癌,單純的乳腺小葉增生不會發生癌變,而臨床上小葉增生中95%為單純的小葉增生。若保守治療2~3個療程后,腫塊無明顯縮小,甚至增大,疼痛失去規律者,要予以重視。此外,女性應養成良好的乳腺自檢習慣和正規的體檢相結合,平時保持心情愉快,調整生活節奏,忌辛辣油膩食物。
[1]姜怡,陳進.中醫藥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應用進展[J].安徽醫藥,2010,14(8):68.
[2]張鳳仙,陳林興.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7,28(1):43-45.
[3]丁艷,張福忠,易維真.中醫藥治療乳腺增生病的實驗研究概況[J].甘肅中醫,2007,04:15.
[4]趙根換.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癥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7,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