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涂 靜
(貴州省銅仁市人民醫院,554300)
小兒手足口病在我國呈高發態勢,它主要由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1]。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可并發腦炎、顱內高壓、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等嚴重并發癥[2],發病患者群以學齡前兒童為主,病情發展快,如果護理與救治不及時,患兒病死率高[3]。
我科從2013年1~12月收治手足口病并神經源性肺水腫患兒45例。嚴格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給予密切的觀察及積極護理,患兒均痊愈出院,現將情況報道如下。
本組患兒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5~70個月,平均36個月,其中24個月以下22例。均診斷為手足口病并發神經源性肺水腫。立即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并予適當水平的呼氣末正壓(5~12cmH2O)通氣治療,其目的是提高肺泡內壓力,減少肺泡內液體滲出,增加功能殘氣量,更好地改善缺氧[4]。
1.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病情變化:以監護儀動態監測體溫、呼吸、心電圖、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定時查血氣、血糖、電解質并做好記錄。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的胸廓起伏、節律,有無自主呼吸,是否與呼吸機同步等,聽雙肺呼吸音及有無痰鳴音,1次/1~2h,做好24h出入量記錄。針對患兒病情配合醫生及時調節呼吸機參數。注意觀察患兒的神態、面色等,如出現發紺、煩躁、出汗、搖頭等變化時,應注意其呼吸道是否有痰阻塞或呼吸機是否發生故障,若有異常應及時處理。
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適時吸痰,可以有效減少吸痰的頻率,減少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痰液黏稠者可用0.45%的氯化鈉溶液0.5~1mL/次氣管內滴入或根據醫囑給予霧化吸入。翻身和拍背,每2h1次。在吸痰前先給患兒吸入2~3min的純氧,提高血氧飽和度,在無菌技術下行吸痰術,保證患兒有效通氣[5]。適時吸痰的時間為:①患兒咳嗽、頻繁嗆咳或有憋氣時;②在患兒胸部或床旁可聞及痰鳴音時;③呼吸機呼吸道壓力升高,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血氧飽和度(SaO2)明顯下降時;④PaO2或SaO2突然降低時;⑤根據上次吸痰的痰液量、時間判斷。吸痰前最好配合胸部物理療法。
3.妥善固定導管:選用黏性較強的膠布固定導管,貼于患兒面頰后呈“×”形,保持膠布清潔干燥,如有污染應及時更換。檢查插管深度并記錄,1次/4h,如有變動,及時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患兒躁動明顯,可遵醫囑予以鎮靜治療。保持呼吸機管道通暢,各接口連接緊密無脫落,并用支架妥善固定。若呼吸機回路管道出現扭曲、折疊、受壓或堵塞等,均可導致呼吸道阻力增高,影響通氣,呼吸機可出現高壓報警。若呼吸機回路管道、儲水瓶接口處等漏氣,可出現低壓報警或呼吸道峰壓突然下降,同樣影響通氣,患兒可表現呼吸困難加重,呼吸頻率加快,人-機對抗,需密切觀察,及時處理。
4.呼吸道濕化與加溫:濕化療法是機械通氣療法中減少和防止并發癥、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一個重要措施,在采取濕化措施的同時,還要控制吸氣的溫度,才能發揮濕化應有的作用。此外,還應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18~22℃和濕度60%~70%。呼吸機濕化液每日500~1000mL。
5.口腔護理:根據患兒的病情及口腔情況進行選擇。插管后正確的口腔清潔沖洗每日不少于2次,可用雙氧水+0.9%氯化鈉溶液、1∶5000呋喃西林或4%碳酸氫鈉漱口液等。具體方法是松開固定插管的膠布,一名護士一手固定插管,一手用50 mL的注射器抽取0.9%氯化鈉溶液50mL進行沖洗;另一名護士進行口腔內吸引,可根據患兒口腔情況,使用相應的沖洗液[6],必須配合緊密,嚴防發生窒息。
6.消毒隔離:設置單獨病房,配置專用的醫療器械和設備,并由專人護理。物品表面、空氣、醫療廢物、患兒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處理均嚴格按照《消毒隔離技術規范》進行,嚴防交叉感染。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發病5d以上、體溫正常3d以上,意識清晰,原發病及并發癥得到控制,皮疹消退,口腔潰瘍愈合,血氣分析、白細胞計數正常。好轉:發病5d以上、體溫正常2~3d,皮疹及口腔潰瘍基本愈合,血氣分析、白細胞計數正常,神經系統受累癥狀緩解,處于生命體征穩定期。
經過精心的治療、觀察及護理,45例患兒均痊愈。
手足口病可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并發癥,患兒多于神經系統癥狀出現后2~36h出現肺水腫,90%可在肺水腫發生后12h內死亡[7]。
我科通過加強對手足口病并神經源性肺水腫患兒呼吸道的管理,45例痊愈,無1例死亡。在機械通氣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腫的患兒中,根據患兒的病情與醫生配合默契,制定了切實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提倡適時、有效吸痰,同時監測呼吸機工作狀態,預防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小兒機械通氣的護理質量,從而提高患兒的搶救成功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Wang S M,Ho T S,Shen C F,et al.Enterovirus 71one virus and many stories[J].Pediatr Neonatol,2008,49(4):113-115.
[2]錢美英.28例EV71型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的循證護理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79.
[3]陳先君.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早期識別和護理[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0,32(2):197-198.
[4]徐燦麗.手足口病患兒復診住院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46-248.
[5]謝平,梁健,葉小萍.北海市352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J].應用預防醫學,2009,15(2):19-20.
[6]張美英.8例重癥手足口病的監護[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092-1093.
[7]逯春幸.小兒手足口病并發神經源性肺水腫2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3-74.